利比亚史(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利比亚历史发展的特点

马亚·诺尔(Maja Naur)指出,利比亚是一个政治上存在争议,经济上富有潜力,社会面临各种挑战的“例外国家”(An Exceptional Country)。36地处北非的利比亚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之成为世界上多种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利比亚的历史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利比亚位于阿拉伯世界、非洲与地中海三个世界之间,其政治文化与认同具有多元性、流变性、历史悠久以及分裂性地缘结构的特点。利比亚处于阿拉伯半岛、非洲与地中海三大世界的边缘区域,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其核心领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亚地理范围包括三个区域:即东部的昔兰尼加,具体城市包括班加西、德尔纳(Derna)、贝达和图卜鲁格(Tobruq);西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具体城市包括扎维耶(Zawai)、米苏拉塔(Misarata)和塔朱拉(Tajoura);西南部的费赞,主要城镇是塞卜哈(Sebha)。37在以马和骆驼为交通工具的时代,三者之间距离遥远。从的黎波里到昔兰尼加的主要城市德尔纳要行走三周,二者要想到费赞地区要走两个月。38从历史脉络演变来看,昔兰尼加倾向于同马什里克(Mashriq)或伊斯兰世界东部交往,而的黎波里塔尼亚则认同马格里布与伊斯兰世界西部。39由于利比亚南部延伸到撒哈拉沙漠深处,因此与非洲邻国享有相似的社会经济特征,费赞自然就同南面的非洲中西部国家交往甚密。因此有学者指出,利比亚成为一个国家纯属偶然,利比亚的历史就是各地区历史的简单相加。40从历史视野来看,利比亚处于马格里布(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和马什里克(包括埃及与中东其他国家)之间,这两大区域力量使利比亚处于被东西方国家竞逐的状态,利比亚不知道自己应该属于哪一方,更不知道应该与哪一方联合。41而更不幸的是,利比亚历史上遭受了一连串殖民者的入侵:奥斯曼帝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都曾在利比亚进行过殖民活动。

第二,利比亚既具有非洲的地缘性,也具有阿拉伯的民族性,还具有伊斯兰的宗教性,是阿拉伯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在中东非洲地区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20世纪下半叶,利比亚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中开启了现代化的漫漫征途。各国发展条件和历史遭际不同,选择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道路也不尽相同。从中东现代化视野来看,利比亚的历史发展道路经历了一系列曲折而富有革命冒险的民族主义转型:从君主制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到革命民族主义体制的系统构建,从传统部落集聚的落后国度到具有现代鲜活气息的文明社会。

第三,卡扎菲“伊斯兰社会主义”的特点与变革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比亚的历史发展主要是在卡扎菲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同时杂糅了纳赛尔社会主义和古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用曼苏尔·吉希亚(Mansour O.El-Kikhia)的话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意识形态(Idiosyncratic Ideology)。42这种发展模式首先是要在意识形态上对利比亚社会实施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造,它带有明显的“乌托邦”和“理想化”色彩。同时,利比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举措又被完全置于政治需要和政治考量的前提之下,目的在于无条件地树立和确保卡扎菲个人的绝对权威,并由卡扎菲人为地来设定利比亚的发展方向。从本质上看,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发展动力并未超越传统权威主义的范畴,经济领域主要是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由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制约,卡扎菲在利比亚的现代化实验大都成为空洞的政治表演,很难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在遭遇了一系列碰壁和挫折后,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在伊拉克战争后开始改弦易张,探索新的变革。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群雄逐鹿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