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商兴农:科技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全球案例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未来十年,中国的新农业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放眼全球,有哪些技术正在影响农业的新变革?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2020年到2023年期间,全面梳理了全球新农业的技术和案例。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让更多的新农人了解未来农业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最大的商业机会不是在互联网上,而是在传统行业中,越传统的领域越暗藏商机。我整理这100个案例,初心就是想影响和带动一部分中国农业企业、科技农业机构、新农人创业者,让大家行动起来,积极探索数字农业的未来。我深知,今天的中国农业想直接一步到位进行全面转型升级,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农业已经不仅仅涉及单一的种养殖的事情,还涉及农业组织、土壤问题、种业研发、种植技术、植保技术、采摘技术、品控技术、深加工、营销及IP打造、全渠道运营、物流供应链、文化赋能、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资本、政策配套等,同时还涉及农村产业结构、返乡创业、农民老龄化、新农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等。

再看国家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从成立国家乡村振兴局,到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未来的农业,将是多个部委参与的大事:农业农村部管种养殖,商务部管贸易和流通,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科技农业、数字农业应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产业发展,国家乡村振兴局统筹整个乡村振兴,至于其他部委就不细说了。总之,未来的“三农”,是牵涉多部委参与的国家大事。

十年后全球农业将是怎样的

未来十年的全球农业,将全面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农业完全有别于以机械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

从供需角度来看,将采用以需求拉动的订单农业模式。

从生产角度来看,作业现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无人化、智能化场景。

从农业技术设备上看,未来的数字农业,将可能进入小型智能农机的时代。今天的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正在向小型农机的智能化作业迭代,一线农业的生产可能是24小时不间断地作业。从本书的多个案例可以看出,各种智能农机农具都属于中小型、多功能集约型农机,比如大疆和极飞的无人机、约翰迪尔的无人农机、芬特的智能农机、澳大利亚的RIPPA种地机器人、丹麦的Farmdroid机器人。

从作业环境角度来看,不管是未来的智能大田农业,还是智能果园,都将越来越标准化、智能化。高标准农田将实现农业种植越来越标准化,比如果园的管理,不管是主干形还是Y字形果园,都将实现农业管理的标准化。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未来中国的农业,将以两大模式为主:

(1)农业工业化发展模式:随着上一代农民老龄化,小农个体组织逐步集约化,土地越来越集中,形成以合作社、大型家庭农场等为单位的新型组织;农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逐步分置。未来的中国农业,将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企业化的生产模式。

(2)家庭农场带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城市周边的乡村,是很难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的,如果单靠第一产业,很难支撑农业的发展。稳定种地农民的心,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在不同商业模式下获取收益。

在新冠疫情期间,出国游收紧,国内跨省游不稳定,中国超过80%的旅游都是城市周边的乡村游,特别是2022年“五一”乡村露营的火爆、2022年冬天“乡村民宿+围炉煮茶”的火爆,让我们看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农业趋势。

未来中国的农业供给将呈现出新的结构:

● 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将以实现民生保供为主,比如蔬菜、瓜果等基本农产品供给。

● 远端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将是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

● 养殖业将以小型养殖模式为主,实现对就近城市消费的供给;大规模的养殖业则以工业化的养殖模式为主,实现全国范围的供给。

为中国农业的未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影响一部分具有新思维的人

今天中国“三农”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多维度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懂农业,不愿意干农业。但是,农业涉及5亿多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14亿人口每天离不开的吃喝问题。

这本书以“数商兴农”为名,一方面是看到2022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了“数商兴农”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方针后,似乎还没有一本深入解读数字经济下新农业发展的手册;另一方面,希望我们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中对全球数字农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的梳理,能够影响到一小部分人,哪怕是仅有几千个人、几万个人,我觉得也值得。

我们是有信心的。因为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中,我们通过短视频方式,在全网分享了1000多期视频,获得了超过700万个粉丝,成为目前整个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科技农业的顶流IP。同时获得了全国农业龙头企业高层的关注,全国上千位书记、县长、局长等政府领导的关注,全国各地农场主的关注,全国返乡创业者、新农人的关注。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目前已经与30多家全国知名的科技农业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技术设备工厂在联合研发新型农业装备,与多个农业产区联合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农业综合体。可以预见,未来全国乡村振兴的新农业案例和模式中,都有我们的布局。所以,我们非常有信心地认为,今天的新农业,如星星之火,正开启燎原之势。

哪些人可能会改变中国农业的未来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很多人会误以为,只要有科技,就能改变农业。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真正要改变一个行业,重要的是带动一群人。任何社会的发展,任何产业的变革,首先是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认知升华,来驱动行业的变革。

首先,中国农业产业的变革由一部分年轻人来驱动,由具有一定商业基础、技术基础、资源运筹能力的新农人,以全新的商业思维去驱动农业产业的变革,即用全新的技术+资源+资本,去推动产业链的变革。

总结起来就是:新农人,利用新农技,在新农资(资本、资源)的配套下,推动新农商的变革。这四个“新”,代表中国农业的未来。

同时,管理者也至关重要。地方政府领导(书记、市长、县长、局长等)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这一群具备新思维的领导大胆构建新农业的营商环境,中国的新农业发展才会事半功倍。

另外,我们不要忽略国企的力量。在农业这一条线上,农垦、供销、地方农投起着重要的作用。国企参与新农业的变革,做好底层建设,做好乡村振兴的“新基建”,这件事情意义重大,将为新农人带动新农业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本书与众不同之处

这不是一本纯理论图书,而是全球科技农业的案例集。这本书中不是满篇文字,而是一张张新农业的商业蓝图,以脑图的模式展示结构化思维,让读者告别长篇大论的文字,一目了然。

● 这100个全球科技农业的案例,背后都有相应的视频。因此这本书不是一本纯纸质的书,而是将纸质书与视频有机结合。读者用手机扫码就可以看到视频,其中还有我本人的专业解读。

● 这本书不只用于一个人学习阅读,我们会组建读者社群,让购买书的朋友能够有机会加入社群,让志同道合的同行,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和更多的商业合作探索。

所以,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一般商业图书。

希望这本书为社会带来的价值

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新农人创业路上的一座灯塔,让新农人少走弯路。

我们希望它成为各大农场主构建新商业的重要参考,未来的农场主不仅要干好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干好农业背后的新商业。

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地方政府官员的案头手册,在落实乡村振兴、驱动产业转型、带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带来重要参考。

我们希望它成为科技农业企业探索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重要参考,成为农业领域新商业合作的“超链接”。

当然,我们也希望它成为正在新农业路上的学生、未来想进入农业领域的新人的启蒙书。

以上是我们做这本书的初心。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长期关注“农特”“黄刚频道”的所有粉丝,是你们的长期关注和鞭策,让我们坚持花两年多的时间去总结梳理相关的案例内容。

同时,要感谢我的家人。梳理这些案例,占用了我大量的休息时间,这让我很内疚,感谢家人的理解和包容。

我要感谢我们全球的合作站点,在北美、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地的科技农业合作伙伴,感谢你们为我们贡献各种信息,让我们有信心完成如此多的内容。

我要感谢我们的制作团队:项目总负责人蔡美娟,内容统筹负责人马莎莎,脑图制作人王嘉良,其他内容生产参与者姜长春、陈鹤天、王艺霖等。

处女座的我在这本书从筹备到完稿的过程中一直追求完美,但由于时间紧迫,行业迭代升级太快,以及我们团队专业能力不足,本书可能存在一些表达不完善、描述不专业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择机完善和补充,进一步升级迭代。

因此,我们期待你提供更多宝贵意见。因为互联网时代就是开放、共享、共创的时代,期待这本书不仅是我们的成果,也是你我共同的成果。如果你提供的内容有价值,我们将把你的名字和介绍一起纳入行业专家、顾问名单。期待你的参与!

另外,我们也希望在下一本书《中国科技农业、数字农业案例集》的写作中有你的参与,感谢!

黄刚

汉森供应链董事长

农特总裁

“黄刚频道”主理人

2023年12月

本书说明

我们为了尽可能原汁原味给读者呈现优质内容,加上本书针对的读者绝大部分都是该行业的相关用户,为了不给他们的阅读造成混乱,并方便选择相应的产品,书中配图的文字没有用中文替换,而是在必要的地方,如图的旁边附上了图中文字的翻译,辅助理解。

同样,书中部分地方出现了英制单位和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不常用的单位或符号,并没有完全转换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单位或符号,特请知悉。

1英寸≈0.025米;1英尺≈0.305米;1英亩≈6.07亩≈0.405公顷;1磅≈0.454千克;1加仑≈3.79升。

书中提及的国家、行业及相关业务范围等信息均基于作者的亲自体验及对公开信息的整理,仅作为过往案例分析使用,不构成任何产品推介及对未来市场的判断。

技术有更新,请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