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实用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违背守法与公序良俗的民事活动

关键词索引:公序良俗 民事活动

案例导入

甲在和乙的婚姻存续期间,与丙形成非正当关系,并向丙赠与财物6万余元。请问本案中甲的赠与行为有效吗?

(改编自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

甲管理的一辆工程车因违章被交警队扣押。甲经人介绍认识乙,乙号称能够找关系帮甲取回工程车辆,并向甲收取了2万元的打点费,但之后乙没有如其承诺办事,而是提供虚假信息持续敷衍甲。请问本案中甲能要回这2万元吗?

(改编自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法院)

甲私自上树采摘杨梅,不慎从树上跌落受伤。随后,有村民将甲送到村医务室,但当时医务室没人。有村民拨打120电话,但120救护车迟迟未到,甲后因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甲的家属主张村民委员会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该对甲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请问本案中甲家属的主张能得到支持吗?

经查,该村曾表决通过《村规民约》。该《村规民约》第二条规定:每位村民要自觉维护村集体的各项财产利益,每个村民要督促自己的子女自觉维护村内的各项公共设施和绿化树木,如有村民故意破坏或损坏公共设施,要负责赔偿。

(改编自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八条规定:【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详细解析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体现在方方面面,本节列举了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在赠与案件中,甲把6万余元赠给与其有非正当关系的丙,违背公序良俗,赠与行为无效,所以丙应当返还6万余元并支付利息。

在扣车后托关系取车的案例中,甲被扣车本应通过正当途径,依照有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但其通过金钱来疏通关系以期达到目的,扰乱了正常的车辆管理机制。甲的民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社会公德,有损社会公共利益,为无效民事行为。

在村民采摘杨梅的案例中,《村规民约》规定:每位村民要自觉维护村集体的各项财产利益,包括公共设施和绿化树木等。该《村规民约》是村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形成当地的公序良俗。村民甲私自爬树采摘杨梅,违反了《村规民约》和公序良俗,导致了损害后果的发生,因此村委会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知识延伸

1.民事活动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这里的法律宜做广义理解,包括法律与行政法规。此原则在《民法典》有关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条款中也有规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不违反法律规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效;二是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的形式也要合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等要式的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2.公序良俗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社会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和善良风俗(社会公共道德,由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公序良俗所涵盖的范围较广,诸如上述案例中所列举的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共秩序、社会道德准则等。这些都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畴,扩大了法官自由裁量的范围,能够弥补法律禁止性规定的不足,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风险提示

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准则。公序良俗原则在法律条文中有多处呈现,且在司法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这是一个基础性原则,即便其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均满足了,只要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一律无效,大家都需要遵守这个前提性原则。

问题思考

(1)公序良俗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2)公序良俗范围较大,如何确定和准确适用这一原则?

(3)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无效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