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7章 未来规划
之前尹涌金那个案子里,金泰炎保下了一个小老板,戴书勋。
这个人真正负责的是替金正浠掌管部分小金库,其中就包含了首尔钢铁的“好处费”,然后由戴书勋转移,无论是存到瑞士银行还是别的海外银行,亦或者是换成金条,债券,股票等等。
现在因为尹涌金捣乱,导致这一条小金库的线断掉了,但是金正浠对于这些黑钱的需求并没有消失。
那么,接下来金正浠必然会重启或者是新开一条线。
以现在的半岛经济,财阀不多,能提供大额贿赂的企业也不多,放弃首尔钢铁这块亲手扶持的大肥肉而去加重其他企业的负担显然不太明智。
所以金泰炎判断这条线肯定会重启。
戴书勋虽然没死,但是金泰炎也不敢真的把人放出来,而是进行了秘密关押,就和之前一样当做自己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单纯因为那个案子才把人控制住。
时间长了金正浠若是知道了这事儿,肯定会起疑心,但是他并不会有很长的时间。
金泰炎已经把戴书勋知道的所有事情都挖了出来,他虽然不直接接触企业,但他直接掌握了很多账户信息,这些账户分散在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难以追查。
现阶段,金泰炎肯定不敢去打这些钱的主意,但他需要掌握这些账户的活跃度和基本情况。
除此之外,金泰炎还做了几件比较重要,也是之前想做但是没时间做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注册成立更多的公司,包括南山建筑公司,和陆英珍的家里初步进行了联系,有工程项目的话由他们转包,自己这个公司不招募任何工程师和工人,只抽水。
第二件事,则是成立了一个金融咨询公司。
这个灵感来源就是张玲子诈骗案,她是全斗光的亲戚,在1982年的时候与丈夫李哲熙共同参与了跟政府债券有关的欺诈行为,诈欺了6406亿韩币,震惊世界。
其实按照张玲子的背景,真要通过后世的那种方法,通过收取企业好处,利用自己的身份强迫银行贷款,再抽取一定比例的报酬,这样虽然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但是好歹真让企业有好处,银行有业务。
但是张玲子过于贪得无厌,选择最极端的敛财方式。
她承诺给予借款,但前提是要求企业开据超过借款额度的大额期票(期票是时间一到则必须无条件偿还的,所以也可以自由流通);拿到期票后,她便在市场上高价出售来获取利润;又或者让企业开据银行期票(还款时期一到银行可以直接从企业户头兑现),然后到中小银行贴现。
这么做,虽然一开始的确能提供一些资金来维持企业资金流,但还款时间一到企业自然偿还不起,又得再去找张玲子借钱;至于中小银行,他们一听到是总统亲戚那也只会盲目相信,等到从企业那拿不到钱了也只能当做坏账处理。
这就导致银行吃下大笔呆帐,涉案金额达到天文数字,一定程度上真的影响了半岛经济。
即便是如此作为,因为全斗光的包庇,导致许和平有心调查也受到重重阻拦,并没有受到多少惩罚。
金泰炎就不一样了,他打算利用这个公司,真正干点互惠互利的事情。
在任何国家,企业运转遇到困难,找银行贷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谓“晴天借伞,雨天收伞”虽然有些夸张了,倒也是部分真实的写照。
但是金泰炎又不一样,他并不打算去寻找资金困难的企业。
相反,他要去寻找的是资金紧张,缺少业务的银行。
中小银行房贷害怕坏账,金泰炎可以用南山调查公司,实际上是用背后的中央调查局作为背书,承诺会帮助企业摸清企业真实的状况。
甚至金泰炎还可以私下里给予口头承诺,只要借款人敢跑,他就会动用中央调查局的权威把人逮回来,抽骨吸髓也要追回贷款,这样银行就会放心合作。
什么?你说你还是不想合作?嗯?
搞定银行以后,金泰炎再去找资金紧张但是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至于怎么判断有没有潜力……金泰炎这个还是记得的。
21世纪独角兽企业那么多,金泰炎多少有点印象。
能活到21世纪那必然是有潜力啊,没潜力怎么活这么久。
如果这类企业太少,也没关系。
未来半岛主导产业非常清晰,金泰炎照着这条产业链去找企业,一样没问题。
找到这些企业,金泰炎就可以承诺给予贷款支持,并且搬出背景和银行背书。
并且,金泰炎也会通过银行确保这些企业单独去贷款一定无法通过,因此只能求助于南山金融咨询公司。
这样金泰炎就可以理所应当的抽取贷款金额的三到五成作为报酬。
当然为了细水长流,金泰炎我会强迫银行压低利率,避免把企业给逼死了。
拿到贷款的企业依然可以良性发展,还能在今后继续找金泰炎贷款,形成良性循环。
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个十年八年的,金泰炎就足以打造一个金融帝国。
因为金泰炎可不会把这些钱拿来挥霍,招兵买马,贿赂官员,收买军队,建立一系列注册在海外的公司层层隐藏交叉持股,然后在企业困难的时候逼迫他们出售股份。
最后在半岛经济真正腾飞之前,金泰炎就可以把这些财阀拿捏在手里。
等到东欧剧变苏联只剩一口气的时候,半岛不再允许威权政治继续,金泰炎就可以把自己洗干净,摇身成为人民企业家,换个身份继续发财。
而进入九十年代,文民政府上台,财阀逐渐控制一切后……
金泰炎就会成为控制财阀的那个人。
那个年代正好也是东瀛泡沫经济破碎之时,金泰炎完全可以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进一步抄底东瀛,然后规避风险。
等到21世纪来临……金泰炎止住了这种想法。
太远了太远了……还是先把眼前的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