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终于,哀悼者罗克失望透顶地推开了信纸和笔,摇摇晃晃地重新回到床上。他决定先让自己小睡一会儿,然后再来考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开始庆幸自己放弃了在信纸上作一次追思的愚蠢念头。给一名死者写信未免荒唐。罗克猛然意识到,他原先是想给尹芒的丈夫写信。“见鬼,我是想向那只矮脚鸡倾销我的心曲吗?这个外号短腿兽的家伙,这一生中最热烈最持久的愿望不正是他妻子肉体的死亡吗?”罗克把自己放倒在台湾凉席上,四肢颠来倒去地折腾了一番,以此庆祝自己明智的回心转意。
尹芒的丈夫孙澍是罗克这辈子所遇见的品质最优秀的穷学生。别看他五短身材,其貌不扬,却娶了位秀色可餐的新娘。此君的墨水一直灌到了嗓子眼,稍稍一张嘴,冒出来的全是金玉良言。对待世间万物他有着一种独特的连缀法——尼采、尼克松、尼古拉二世、尼日利亚、尼尼微、尼桑警车——使他的学识通过如簧之舌得以体现。听他说话着实是一种享受,那忽高忽低、跌宕起伏的舞台腔,既可以使人联想到疯人院老大不高兴的门卫,也可以令人想起吱吱叫唤的发情的骡子。他的体型和容貌是一种合成体,它的配方是:韶华已逝的诗人,足球队备受冷遇的替补队员,怀才不遇的暴徒和喋喋不休的能工巧匠。概而言之,是当今世界极难寻觅的精英人物。据他本人透露,尹芒与他相遇之时,正是他一生中最艰难最痛苦最危急的时刻(尹芒后来才知道,这样的时刻说来就来,完全是家常便饭)。自杀的念头自头到脚制服了他。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拉扎勒斯女士》一诗风行一时,各种不同的译本在各种不同的怨男忧女的手中传阅。热衷于死亡和热衷于谈论死亡成了同一件事。休斯的性感的妻子搅乱了年轻一代的心。自杀冲动一词和自我自恋自残自卑乃至自相矛盾、自鸣得意、自命不凡、自命清高、自暴自弃成了红男绿女们的口头禅。无论尹芒的丈夫从哪所学校的脏兮兮的校门蹓跶出来,猛一看是他一个人,实际上那儿正迈步走着两名痛苦的自我。这是一个崇尚表象的年代,而眼圈发黑,蓬头垢面就被认做是深刻的表象。尽管恋爱在忧郁之中进行,他的危急时刻不断地到来,可他的腿脚依然像武术运动员那么利索,正是他蹬自行车的那股子风风火火的劲头赢得了尹芒的心,当然,还得加上嫉妒时在反锁的卫生间内卸下两指宽的皮带抽打裸露的背部以及不可短缺的死亡的叫嚣。
罗克觉得自己像在梦中被硌了一下,脸上不禁露出令人费解的微笑。“你完全是一个标准的精神病患者,你以为你是谁?蒙娜丽莎吗?”项安愤怒的声音告诉他,她感到她被过分地忽略了。“晚饭吃什么?你的谜样的微笑吗?”恼怒的项安用她尖利的嗓音宣布着胃的饥饿与心的伤痛。“你要是再叫唤,我就一头撞死。”罗克忽然觉得朗诵台词真是舒服。“真没想到,你竟然痛不欲生。”项安用她那温柔的嗓音迸出了加深罗克之迷惘的刻薄话。
罗克晃晃悠悠地起身下床,模仿一个梦游者的步态,扭三拐四地来到写字桌前,弯腰拾起地板上的波德莱尔,合上这部砖头似的文论,并用它砸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仿佛是要震醒自己。他一手按住自己的胃,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如果我们饿了,那么我们就吃,至于我们吃什么,让我们看看冰箱吧。
蜜月般的一天在夏季的阵雨和纷乱的心绪间宣告临近尾声,不论以什么作为晚餐,他们都必须告别这个房间,撤离业已退休的戏剧家的床铺,几个小时以后,罗毅之将恢复他在这间屋子里的没完没了的来回踱步,不厌其烦地责难他个人之外的所有其他人。首当其冲的就是罗克。所以,他们有责任抑制住回忆的冲动和吵架的欲望,以可口的食物来安慰一下憔悴的胃和憔悴的灵魂,把二十四小时的欢愉和不满全都储存起来,作为坏心情的酵母与未来拌嘴的资本。
这是一个无月之夜,司苔芳诺的歌声从楼上窗口飘荡而出,这位多情的意大利的儿子正在一张密纹唱片上咏叹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还可以听到一个音量近似但色泽苍白的追随者的歌声。这个追随者不时停顿下来,使劲清理自己的喉咙,然后在某一个高音上突然冒出来,用它那生搬硬套的意大利语逼近早已谢世的司苔芳诺。“可悲的美声唱法。让上面那位伟大的男高音表演普契尼的悲剧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声嘶力竭,垂死挣扎。”罗克打开房门,倾听了一会儿从楼梯上滚下来的司苔芳诺和他声音的影子。“这是一位背时的男高音在控诉夏季的炎热。你等着,”罗克对凑在他身边的项安说,“结束练声之后,他将用他那洪亮的嗓音吩咐妻子儿女去洗碗,倒垃圾。”
项安偎依着罗克,一动不动地听着他说些无聊的挖苦话。透过楼梯拐角处的那扇圆窗,是一丛依墙而植的夹竹桃,它们在风吹雨打之下的暗影与一公尺外那颓败的篱笆互相陪衬着,草地间的积水已使草坪变得泥泞不堪,空气中的腥味预示着阵雨即将结束。紧接而来的夜晚也许是凉爽宜人的,而紧接而来的无数日子却愈加显得无从捉摸了。在林荫道上推着婴儿车款步而行纯粹成了生儿育女的幻象,分娩之际骨盆张开时那致命的剧痛仿佛就在眼前,项安觉得不能由罗克来创造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生命,那将令她悔恨不迭。那种酷暑已逝,初秋将至的惬意感觉加深了她的这一推想。项安用她的纤细的手臂热烈地围住罗克,“我爱他,但是他不是我梦想中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