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立秋
今年的秋天来的突然,前几天还穿短袖,马上又要添新衣。
我把行李收拾好,准备回城里。汽车穿过田野,入眼的是大片大片金黄的稻穗,随风而起,荡起一片涟漪。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秋天真的来了。
云中村落的人们大多是农民,所以秋天对于他们来说隆重而神圣。
到了立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起来。
李大伯家属于种田大户了,单靠他们夫妻两个来采棉花,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又请了周围邻居来帮忙。
棉花地离他家的麦田不远,几步路就到了。
等大伙儿都到齐,李大伯开始分配工作。
李大伯看陈婶婶带着孩子过来,并没有给她太多活儿。
陈婶婶本来是不想带丫丫来的,但奈何不了她的软磨硬泡,还是让她跟着。
陈婶婶拿来棉袋绑在腰间,用于盛放棉花。
科技发展的快,这时候已经有机器采摘,但是人们还是习惯手工采摘。
不同于机器,手工采摘步骤较为繁琐,更耗时。
在棉花成熟后,人们需要用手握住棉铃(棉花下面褐色的棉壳),把棉花从棉铃中拽出,尽量保证棉花的完整,不能把棉絮弄散,并且要把杂质如棉叶、棉秆等挑出,放入棉袋中。单单是挑出杂质,就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丫丫学着阿妈的样子,也在棉花地里捣鼓,但是,终究是没什么技术,要么就是把棉絮拽散了,要么就是把半熟的棉花摘了,气得陈婶婶不准她到地里来。
大家伙儿合作干事儿就是快,几亩地的棉花四天就摘完了。
李大伯叫上亲戚,要请大家伙儿吃饭,办一个宴席,以此表达谢意。
其实,这样的宴席在云中村落很常见。每年秋收都是大家最忙的日子,有时候忙不过来的,会请邻居来帮忙。当然,都是邻里之间,不用给工钱,结束之后请吃顿饭就行。
也是因为这样,这里很少有邻里纠纷。
立秋之后,很多蔬菜水果都上市了。王婶婶趁着早儿,去菜市场买菜,今天可要好好招待大家。
今年雨水多,马铃薯和胡萝卜长势喜人。王婶婶从小摊上挑了几个大的,准备买回去做菜。
恰巧今天逢集,各种摆摊的都有。海鲜市场也是火爆。花甲,鲢鱼,草鱼,螃蟹还有黄鳝等等,一个个都鲜活的很。
王婶婶仔细看了看,买了两个甲鱼,几斤基围虾还有四条大黄鳝。因为东西实在太多,王婶婶把自家儿子叫来帮忙。
食材选购好后,下面就是烹饪了。
洗净肉类和蔬菜,王婶婶着手准备第一道菜——红烧甲鱼。
王婶婶把甲鱼宰杀后洗净,切成大小均匀的块,放入加了料酒的开水中焯烫几分钟,捞出来沥干水分。王婶婶说这一步是为了去除血水和腥味。
然后,在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放入甲鱼块,小火慢煎,直到甲鱼块的表面微微金黄,捞出备用。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葱、姜、蒜、八角、桂皮、香叶炒香。
最后,把煎好的甲鱼块放入锅中,加入生抽、老抽、冰糖,翻炒均匀,让甲鱼块裹上酱汁。然后加入适量的热水,没过甲鱼块,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30 - 40分钟左右,直到甲鱼软烂,汤汁浓稠。
王婶婶将做好的甲鱼用碟子盛好,继续准备接下来的菜。
渐渐地,原本空旷的天空一时间炊烟袅袅,邻里四周都是饭菜香味。小巷里,狗来来回回走动,许是也被这饭香吸引。
李大伯家这边正忙活着,陈婶婶也没闲着。她家的糯玉米今年长得极好,玉米穗子饱满,口感软糯香甜。正好今天大家都在,就想着给大家分分。
陈婶婶从家里拿来高压锅,把玉米放进去煨熟。因为玉米太多了,她就分四次煨。这样的做法,会使玉米更加香甜。
丫丫今天啥也没去,就拿着小板凳在李阿伯家坐着,期待着中午能吃到肉了。
想想口水就直流啊。
大灰狗也馋了,别看它坐得端正,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那盘甲鱼,丫丫都怕它冲到厨房把菜都吃了。
终于可以开饭了。
饭香给疲惫的人们带来了些许放松,人们在餐桌上有说有笑,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家长里短。
秋意正浓,金风拂过,麦浪翻金,果园飘香。农人们挥洒的汗水凝成果实,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丰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