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动师、引导师、催化师、建导师有什么区别
从来源看,这几个名词的英文都是Facilitator,没有什么区别。
从定义阐释看,它们的中文翻译又有些不同。
促动师——促进有效群体互动过程的专业人士,通过保持公正、开放、中立的态度,为参与者提供架构性、步骤化的方法来保证群体互动的有效性。目前,WFA、AACTP(美国培训认证协会)采用“促动师”这个译名在中国大陆地区普及促动技术。
引导师——帮助团队理解他们的共同目标,协助团队摆脱各持己见的争论,共同做出行动计划并实现计划的专业人士。引导师(或引导者)应用引导技术来协助团队讨论和处理会议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意见,促成团队形成共识,此共识将成为团队未来行动的基础。目前,IAF(国际引导者协会)的中文认证者及ICA(文化事业协会)采用这个译名在华文地区普及。
催化师——一个中立的行动学习过程设计者和研讨引导者。作为学习专家,催化师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团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催化师的职责主要表现在催化师对内容中立,但必须通过过程的设计和引导,促进参与者提供充分的内容,从而达成会议目的并实现深刻学习。因此,在行动学习过程中,催化师需要将关注焦点始终集中在过程设计、过程引导、促进学习这三方面。
由于催化师的说法最早由原中组部培训主任陈伟兰提出,在以华润集团为代表的行动学习项目中,以及曾在华润集团工作过之后在国内普及行动学习项目的老师们,主要沿用“催化师”这个译名。
建导师——指运用建导(Facilitation),通过创造他人积极参与、形成活跃的氛围,从而达到预期成果的专业人士。这种成果可能简单到学习一项新技能,也可能复杂到解决一个跨组织和部门的复杂问题。建导这个译名主要来自复旦大学出版的一套“建导管理丛书”。
通过以上的定义阐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翻译成促动师、引导师、催化师,还是建导师,有一些核心的地方是没有改变的,即有效的互动、促进共识和达成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