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秦昭襄王亲政

当范雎成为秦昭襄王的亲信时,魏冉并没有发觉。上次,魏冉发动了阏与之战,被赵奢打得大败。虽然秦国没有遭受什么严重的损失,但魏冉觉得很丢面子,他很想把这个面子挽回来。于是,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前269),秦国中更胡伤率军去攻打赵国阏与,结果依然未能攻克。

跟魏冉的做法相反,范雎则完全从秦国的利益出发。

秦昭襄王三十九年(前268),范雎建议秦昭襄王去打魏国。秦昭襄王答应了,派出五大夫王绾,结果一战就成功拿下了怀地。

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秦国太子本来在魏国做人质,可惜他身体素质太差,死在了魏国,后来被称为秦悼太子。作为人质的太子死了,秦国就更没有顾虑了。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在范雎的建议下,秦昭襄王下令继续扩大对魏战果,成功拿下了魏国的邢丘。

接连的胜利让秦昭襄王很兴奋,他认为范雎确实有王佐之才,因此愈发跟他亲密起来。

范雎看到秦昭襄王对自己越发信任,就把自己的打算对秦昭襄王和盘托出:“臣在山东的时候,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田文,而不知道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有穰侯,而没有听说过大王。本来,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是大王,大王才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者,杀谁奖谁都应该是大王说了算。可是现在的秦国呢?什么事都是太后说了算,根本不顾大王的感受;穰侯也不把大王放在眼里,连出使访问也不向大王通报一声。其他如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等也是如此,做什么事从不请示大王。国家有这样的人存在,到处玩弄权谋,最后不灭亡才是怪事。最可怕的是穰侯,连外交大权也从大王手里拿走了。大家都对他怕得要命,他完全可以决断各国事务,到处派出使者,然后征讨各国。这些年来,他打了无数的仗,如果打胜了,就把获得的所有利益都放到自己的封地里;要是打败了,他就说是国家的失误,由国家来为他埋单。大王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任何权臣的封地多了,他就会强大起来,对国家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当年崔杼、淖齿在齐国专权时,崔杼用箭射齐王的大腿,淖齿抽去齐王的筋,把齐王吊在梁上,折磨了整整一夜齐王才死去。李兑在赵国掌权时,把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宫里,最后使得一代雄杰活活饿死。现在穰侯等人其实就是淖齿、李兑这样的人。现在朝中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吏,乃至大王身边服侍的人,无一不是穰侯的死党。大王虽是一国之君,可您每天都是孤立地坐在王位上,什么事也做不了。只怕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就不再是您的子孙了。”

在这个长篇论述中,范雎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原文是:“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这句话后来被人们用一个四字成语来概括——强干弱枝。

“强干弱枝”与“远交近攻”两者珠联璧合,成为范雎治秦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为秦国的强权政治和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范雎的话让秦昭襄王深感惶恐,为了保卫嬴家的社稷,他下定决心听从范雎的计策,让以母亲宣太后为首的贵族集团“下课”,使王权回到自己的手中。此后,秦昭襄王宣布废除太后临朝的体制,把穰侯、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统统驱逐到关外。

宣太后“下课”后没多久,就在郁郁寡欢中去世了。对于宣太后这位母亲,秦昭襄王虽然对她的强势专权有些不满,但还是很尊敬她的,用了大量的兵马俑为她陪葬。

而对于功臣范雎,秦昭襄王自然要大大奖赏一番,不仅封范雎为应侯,而且把相印也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