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即品牌:长期主义者的内容创作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语

(按姓氏或昵称的首字母顺序排列)

很多人问我怎么做自媒体,我的回答一般都是“做梦”,因为这个行业实在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红不红、火不火,很多时候是非常随机的。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这甚至是没有道理的。

但现在,这一切变了,刘飞在本书中把大量不确定性和很多人不肯说的所谓“秘诀”,总结成了一些规律

不能说看了这本书就能成功,但它能帮助你排除很多错误答案。

好好阅读这本书,从梦中,醒过来。

——半佛仙人∣知名自媒体人

一位跨越多种媒介与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分享他的内容创作心得和经验。

一位年轻成名的网络“大V”,讲述亲身体验和观察到的各色个人品牌故事。

一位资深的产品经理,从个人经历中拆解出创作内容和建立品牌的内在逻辑。

三种独特视角,合而为一,尽在刘飞所著的《内容即品牌:长期主义者的内容创作方法论》。

——白光∣“flomo”“小报童”联合创始人

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作者、播客主播、创业者……刘飞身上的头衔实在太多,关键是每件事他都能做得有声有色。刘飞还是一个非常爱思考的人,擅长把自己在多个领域的心得与实践进行交叉比较、总结提炼。《内容即品牌:长期主义者的内容创作方法论》就是这种自我提炼的最新成果。关于如何理解内容、如何创作内容,甚至如何认识内容传播过程中的运气因素,刘飞不仅把他的所思所想都分享了出来,他还会随时引用自己的创作内容进行论证。在我看来,他才是一个真正践行了“把自己作为方法”的人。

——程衍樑∣播客厂牌“JustPod”创始人

现在是一个人人都在做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创作内容,人人都是IP。但是,我感觉大家都在“做账号”,而不是“做内容”,账号和内容似乎已经本末倒置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感觉——如果你有做出好内容的耐心,刘飞的分享就可以帮你更好地做成你的内容;如果你只想做个“账号”,你就不需要看这本书了。

——黑灯∣脱口秀演员

在“超级个体”崛起的时代,《内容即品牌:长期主义者的内容创作方法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刘飞分享了内容创作与品牌塑造的经验,用“RECH原则”阐述好内容的标准,帮助读者学会使用内容这个杠杆,成为真正的“超级个体”。

——Koji∣“新世相”“躺岛”联合创始人播客“十字路口”主播

狂飙突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都用上了手机,而内容消费成了手机最重要、覆盖时间最长的使用方式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平台技术能力的极大发展,真正赋予了每个人通过创作内容来实现梦想的机会。

刘飞亲历了过去十年间行业的发展,对平台和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内容创作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经历。《内容即品牌:长期主义者的内容创作方法论》兼具理论性与实操性,也有足够多的方法与案例,对于每一位对内容、品牌感兴趣的人士,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

——Kyth∣“小宇宙”App CEO

我是一个不爱看小说以外书籍的人,但阅读刘飞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场难得的阅读体验。这个时代依旧有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东西——每一个内容创作者都有足够多的机会与平台,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内容。脱口秀、短视频、播客,做什么、怎么做,我相信每一位对此有需要的朋友都和我一样,需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刘仁铖∣脱口秀演员

这本书成体系地总结和分析了做出好内容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我在平时的创作中也会陷入一些迷茫之中,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是又说不出来,这本书很好地提炼出了多个让我“啊哈”的点,它们犀利、清醒、实用,能让创作者更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准地下手开始创作。宇宙无限,带好这本书,开始漫游吧。

——咪仔∣播客“黑猫侦探社”主播

内容创作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异胜同汰。与其做到最好,不如做出不同,并坚定地走下去。你先写出十万字,就已经甩下大部分人一截,要学会把坚持本身当成目的。刘飞和这本书中的很多案例都在向你证明:前方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真的不多。

——潘乱∣知名科技博主

我曾问过刘飞为何想要创作这么一本书。他说,既想给自己一个阶段性总结,又想给准备开始创作的人们提供一些少走弯路的方法。因为如今的内容太多,而能形成独特品牌的内容却很少。

所以,如果你想创造一些能经受时间检验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这本《内容即品牌:长期主义者的内容创作方法论》便是一剂良方,它不但能告诉你许多实操的方法,也能让你在感到孤独和迷茫时,找到共鸣与安慰。

——少楠∣“flomo”“小报童”联合创始人

传统组织形式的加速变化,让曾经躲藏在系统里,依赖着品牌、公司、平台加持的每一个“素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暴露在大众的视野里。

站上风口的自媒体们各领风骚,重构话语权,又让普通人不知所措,诚惶诚恐。

刘飞老师帮助我们在信息的洪流中站稳脚跟,用好内容持续塑造个人品牌,让影响力成为个人的价值杠杆,对抗时代的“熵增”。读完这本书,希望每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内容人”都能不被流量裹挟,找到真正的受众,也校准真实的自己。

——石老板∣“单立人喜剧”创始人

同为内容创作者,我读完刘飞老师的书感觉非常受启发。关于内容,刘飞老师总结了很多好的创作方法论,更有价值的是,他提出了很多“好问题”,让大家去思考这些“好问题”比给出答案更有价值。读完这本书,我越发觉得内容已经成了一种“个人名片”,内容创作应该是属于每个人的。希望大家都可以读读这本书,也都能成为内容创作的同路人,去挖掘内容创作的更多可能。

——史炎∣“猫头鹰喜剧”创始人播客“不开玩笑”主播

作为短视频爱好者,我经常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课程教人如何在五秒内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如何通过几个短视频快速获得巨大的流量;但在我看来,这些课程实际上只是在展示如何成为平台媒介中的“赛博佃农”,或是学者眼中的“数字劳工”。

而刘飞这本书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内容领域的长期投资者、做穿越时间周期的内容创作者,如何通过创作获得真正的资产,即用户对创作者持续的、稳定的认可,进而享受创作优质内容带来的复利收益,而非告诉我们如何获得意义不大的短期流量。

——王亚楠∣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刘飞能够连续很多年创作优质内容,并且总是能融合新媒体的特质进行创新,这是因为他形成了结构化的内容体系。而现在,这个体系以这本书的形式具体地、操作性极强地呈现了出来。它将让更多人认识到,可持续的内容创作并不是灵感的闪现、流量的适配,也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有计划、有策略的,是基于价值创造的长期实践。我想,消费品牌的建设也是如此。

——吴骏∣“三顿半”创始人

我和刘飞兄是通过播客相识的,他和潇磊的节目“半拿铁”我很喜欢听。相知之后,我们陆续也有了不少相处,他做事的方式也令我感到十分舒适、可靠。

一直听说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身上同时包含着比较矛盾的部分,那么这个人便颇有一些过人之处。”如此说来,所谓“矛盾”在刘飞兄身上便有所体现——投入与松弛、秩序与感性、自我表达与同理心,在他身上成对出现,很是奇妙。

每个时代皆有思潮,当下也不例外。我始终觉得,无论思潮如何变化,那些包裹在“先进、正确”理念下的闪烁之光,仔细一看还是人的魅力。这也正是人们相互信任的理由。而我愿意相信,像刘飞兄这样一个人的所言所写,亦值得仔细观看。

——小伙子∣播客“日谈公园”联合创始人

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现在,他眼中的未来到来了,出名的人有很多,焦虑的人也不少。

没办法,一切都变得太快了,让大家没有定力静下心来做内容,一心只想速成。

这倒也没什么问题,有“速成基因”的人们,就让他们速成去吧。

如果没有“速成基因”,又恰好有打磨出一些像样内容的愿望,那你来对了!

翻开这本《内容即品牌:长期主义者的内容创作方法论》,你离实现愿望又近了一步。

——潇磊∣播客“半拿铁”主播

在人人皆能创作内容的时代,为什么有些人做出的内容如此有辨识度,以至于形成了个人品牌?或者,当一个品牌想要通过内容来打造自己的辨识度时,又需要如何去做?这本书可以成为一本指南,无论是对做内容的人还是做品牌的人,这本书都大有裨益。

——徐涛∣播客厂牌“声动活泼”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