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章 混成资方了【求追读】
顾常卫最后当然还是同意了接拍《那山那人那狗》。
不仅同意了,而且他对此非常重视。
所以……
上来就跟马杭吵了一架。
“不行!我不同意!”
“什么你就不同意?这人选在你答应当导演之前就定下来了,比你定的都早!”
“我不管什么之前,现在我是导演我说了算!”
他们俩在讨论女主角的人选。
《那山那人那狗》讲的是一位即将退休的乡村邮递员,为了交班给自己的儿子陪他走了最后一趟的故事。
人称乡村公路片,而且是用两条腿走的路。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说是女主角,其实是个没名没姓的侗族姑娘。
她在故事当中更多的是个符号,是个意象。
既然连名字都没有,可想而知戏份多少。
这个角色,马杭一早就决定要给左晓青的,并且是他向欧阳长林提出的第一个条件。
左晓青还是湘省姑娘呢,这不正好吗?
本来就无所谓,无论潇湘厂还是北影厂都没反对。
顾常卫偏要挑这个刺,马杭都气笑了。
“她哪儿不合适,你说说哪儿不合适。”
“她在电影学院才念了一个学期,基本功都没练扎实,这个阶段本来就不应该出来接戏!”
“那我不也才一个学期吗?照你这么说,我演《阳光》的时候都没上过电影学院!”
“你说得对,你要是不想演正好,我去找其他人!”
“老顾啊老顾,你的格局真的比老姜差远了。”
两人一顿互喷,然后发展到人身攻击。
顾常卫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把马杭踢走,没有他就没有这部电影。
或者说,至少不会现在有。
他也不是认为左晓青无法胜任侗族姑娘这么个小角色,那还是蒋文丽的学生,自己印象也不错。
说白了,他借题发挥争的其实是:项目的主导权。
顾常卫承认《那山那人那狗》是马杭攒起来的局,但不能凌驾在他这个导演之上。
他的要求很明确啊,“我是导演我说了算”。
还是在蒋文丽的调和之下,这场争执以双方和解收场。
顾常卫同意接受现在已有的演员安排:马杭饰演儿子,左晓青饰演侗族姑娘。
同时,马杭承诺不再干涉包括选角在内的任何工作,充分尊重导演的权力。
“成交!”
说实话,除了儿子之外电影也就只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父亲。
父亲跟儿子都是这一段路上的主人公,至于到底哪个是“男主角”略有争议。
那不管,反正马杭一开始就是照男主接的,演员表里打死都得给他写第一个。
最多,算双男主咯。
顾常卫想选就让他选好了,马杭没意见。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主导权已经两易其手,马杭从欧阳长林那边拿来,现在交给了顾常卫。
这个导演他当的是很上心的。
除了选角,马不停蹄的找了相熟的编剧做改编。
同时,顾常卫决定在春节之前跑一趟湘省为电影选景,并与潇湘厂那边的工作人员提前见个面。
作为一名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他在美学上肯定要秀一下功夫。
老谋子当年的《红高粱》就是这样。
顾常卫这个当导演的机会暂时搁置出国计划,心气也是很高的。
往后78级的同学会上位置怎么坐,犹未可知!
《那山那人那狗》的主场景是原始的乡村风貌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发挥余地还是很大的。
没到现场,他脑子里已经冒出蹭蹭蹭很多点子了。
第一次当导演,兴奋是正常的,顾常卫已经体会到当初姜纹的快乐。
顾常卫南下,马杭本来让他去找欧阳长林。
结果欧阳长林甩下投资之后人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听说湘省台对他另有任用。
谁知道呢,大概又拍琼遥剧去了吧。
反正钱没少就行。
至于顾常卫的事情自有潇湘厂跟他对接,一点儿都没耽误。
厂里面情况不好,有工开就不错了,何况还拍的是个本地故事,大家伙精神头很旺。
从湘省返回之后,顾常卫自称在当地获得了大量灵感。
然后紧锣密鼓的投入改编工作,提了一大堆意见,折磨编剧去了。
对于他如此高昂的工作热情,马杭给予了充分肯定。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这部电影的投资人之一,顾常卫是在替他打工啊。
这部电影的总预算确定为210万。
其中北影厂和潇湘厂各出100万,剩下那10万块就是马杭的片酬折算的。
马杭演《阳光》的时候就身价四万块,现在拿了威尼斯影帝,听着10万块好像不多。
其实不少了。
首先,他在《阳光》里面那四万的价就不是一般的高,正常来说两万块都拿不到的。
所以这不还欠着一半儿吗?
要知道《过把瘾》在拍摄的时候,男女主角王志纹江姗再加上导演赵宝钢,每人只拿了一万块而已。
这年头行情如此,马杭第二部电影能拿10万已经是绝无仅有。
而且这钱算进成本里,不用实际支付的,不然制片人八成还得再跟他砍砍价。
所以,马杭现在享有《那山那人那狗》二十一分之一的权益,也就是不到5%。
起码算是混成资方了。
如果他强烈要求的话,未必不能在出品人那栏加个名字。
不过马杭这个投资人也没有那么清闲。
顾常卫郑重通知他要给《那山那人那狗》留出足够的档期,筹备工作完成之后立马开拍。
马杭必须全程跟组,没了他个男主角还拍个屁。
而他上半年的工作安排当中是没有这部电影的,现在计划变得非常之紧凑。
他原本打算上半年只用出一张专辑。
《马杭》是94年5月20日发售的,差不多的四五月份就行。
结果中间插进一部《那山那人那狗》,跟王小京商量过后马杭决定要在进组之前把专辑发出去。
所以,年前年后这段时间马杭异常忙碌。
他在急着进录音棚录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请乐手来都得额外加价。
与此同时,马杭还在为春晚上的表演做准备。
这很重要。
潇湘厂跟北影厂这么好说话,很看重的一点就是马杭现在人气非常高,而且还要上春晚。
电影拍完之后,他就是最大的卖点了。
就在这样紧锣密鼓的行程当中,1995年的除夕夜终于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