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光晕之下
“这是本年度最具社会责任感的环保企业——华新化工!“
镁光灯下,董事长张明远双手接过水晶奖杯,聚光灯在他银灰色西装上折射出星芒。我站在记者席第三排,看着环保协会会长将“蓝天卫士“锦旗交到他手里,红底金字的缎面泛着刺眼的光。
监控录像带在掌心沁出冷汗。三天前翻墙潜入北郊厂区时,我绝不会想到华新化工的排污管正对着市饮用水二级保护区。红外摄像机里,墨绿色浓稠液体在月光下汩汩涌向河道,像条扭曲的巨蟒。
“请媒体朋友移步展厅。“礼仪小姐甜美的声音将我拽回现实。展示墙上,华新化工资助的希望小学照片排成心形,孩子们举着“环保小卫士“奖状的笑脸在射灯下纤毫毕现。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主编的简讯跳出对话框:“今晚版面留了头条,速回素材。“我摸着藏在相机包夹层的证据,转身走向安全通道。
防火门在身后闭合的瞬间,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两个穿工装的男人正在擦洗走廊,水桶里的抹布泛着诡异的荧光绿。他们抬头时,我迅速将相机对准墙面的消防示意图。
“记者同志,这边请。“穿藏蓝制服的安全主管不知何时出现,胸牌上的鹰隼标志闪着冷光。我跟着他穿过迷宫般的走廊,经过标着“原料研发部“的金属门时,听见里面传来重物拖拽的闷响。
新闻发布厅突然断电的瞬间,我趁机将录像带塞进通风管道。黑暗中此起彼伏的惊叫里,有人撞翻了我的三脚架。当应急灯亮起时,安全主管正在帮女主持人捡话筒,他的袖口沾着抹布上相同的荧光绿。
次日清晨,主编将茶杯重重砸在办公桌上。“你知道华新化工每年在我们这投多少广告吗?“茶叶渣在桌面洇开褐色的地图,“市里刚把他们列为重点扶持企业,你这些...“他抖着我通宵整理的检测报告,“连证据链都算不上。“
显示器蓝光映着主编油光发亮的前额。我盯着他身后墙上的新闻奖状,去年揭露地沟油产业链的报道还裱在镀金相框里。“实习生小陈会接手你的专栏。“他甩过来张粉色便签纸,“去跟采这个垃圾分类的正面报道。“
地铁通道的穿堂风卷着宣传海报拍打墙面。华新化工的巨幅广告横贯整个通道,张明远抱着小学生的公益画作,广告语“守护每一片蓝天“正在我头顶闪烁。流浪汉裹着报纸蜷缩在广告灯箱下,怀里揣着半瓶浑浊的河水。
三个月后的颁奖典礼,我作为“年度最具潜力新人记者“站在台上。接过奖杯时,聚光灯晃得睁不开眼。台下第一排,张明远正微笑着鼓掌,他胸前的翡翠领带夹泛着和排污管液体相似的幽光。
后台走廊,安全主管拦住我的去路。“记者同志该去查查自来水硬度。“他递来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市质检局的检测报告,“令堂的肾病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吧?“袋底沉甸甸的金条硌得指节发白。
当晚的庆功宴设在旋转餐厅,落地窗外全城灯火璀璨。小陈举着香槟凑过来:“师姐你看最新的环保测评了吗?“她手机屏幕上,华新化工的综合评分高居榜首,配图是张明远在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剪彩。
洗手间镜前补妆时,金属隔间传来剧烈呕吐声。我透过门缝看见安全主管的藏蓝制服,他正把大把白色药片倒进马桶。冲水声响起时,我瞥见他后颈蔓延的紫色斑块,在顶灯下像块溃烂的星空。
次日报社头条刊登了我的专访《绿色先锋:记华新化工的环保之路》。配图中,我站在崭新的污水处理设备前竖起拇指,身后电子屏滚动播放着蓝天白云。报道末尾特别鸣谢栏里,安全主管的名字排在首位。
两年后的暴雨夜,主编办公室首次在凌晨亮灯。我握着举报材料冲进去时,他正在焚烧文件。火苗蹿起的刹那,我认出那些是华新化工的广告合同。“你以为当初的监控录像怎么消失的?“纸灰落在他稀疏的头发上,“这座大楼的通风系统都连着中央处理器。“
翌日新闻发布会,我戴着“十佳记者“的绶带宣读通稿:“经调查,北郊水域污染系管网老化所致...“镜头转向后排,安全主管正在给新晋记者们分发纪念品,金丝绒礼盒里躺着镀银U盘,造型是展翅的雄鹰。
暴雨冲刷着城市,我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车流。口袋里的诊断书被攥成团,医生指着CT片上的阴影说:“这种重金属中毒,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累积。“远处华新化工的新园区灯火通明,巨型烟囱喷出的白雾在探照灯下宛如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