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及中东欧等国家的经济转型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尽管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发展质量有高有低,但总体看,各国的经济转型是相对平稳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经济的“心脏”,金融制度的转型与发展无疑是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顺利推进的核心。事实上,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所波动,但上述国家大多建立了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银行在资源配置中充当了至关重要的中介角色。不过,由于转型国家普遍具有新兴市场的特性,因而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国内金融系统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脆弱性问题。因此,如何通过不断调整政策从而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也就成了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进程中的一项核心任务。

关于金融部门的发展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话题,经济学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有些经济学家,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家,基于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和对不同国家经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认为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与此相反,那些更多从历史经验来进行分析的经济史学家则普遍认为,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确的促进作用,人们应该讨论的问题是金融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那么,在近30年的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及中东欧等转型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金融发展是否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金融助力?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哪些共性和不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有助于从转型这一新的视角丰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理论。

循着上述逻辑,本书以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的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视角,系统探讨和比较了转型国家的金融发展经验及其差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以及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转型实践对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借鉴作用。本书使用七章的篇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第一章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金融脆弱性等相关主题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对金融发展的重要理论进行了重新归类,即从完全竞争市场金融发展理论、非完全竞争市场金融发展理论、强调制度约束的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基于转型国家实践的金融转型理论四个角度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总结与评析。第三章对中东欧国家(重点对波兰、匈牙利、捷克)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从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两个方面设定指标,并具体使用金融深度、金融可进入性、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性四个方面的子指标,来具体衡量和比较各转型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第四章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形成与调整以及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两个方面对中东欧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第五章基于金融深化与美元化两个方面解读了中东欧转型国家与俄罗斯的金融脆弱性问题。第六章主要从银行业重构以及“去美元化”两个视角探讨了中东欧转型国家与俄罗斯的金融重构与发展战略问题。第七章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以及金融脆弱性的表现与控制问题。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的资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周丽、王玉山老师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书中观点仅属作者一家之言,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