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Ⅰ 市场篇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市场发展报告

摘要: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正在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减速慢行”阶段。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整体呈波动变化趋势,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1760亿美元先增长至2015年的2555亿美元,再下降至2018年的1754亿美元。其中,2014~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2%,是全市场并购增速的2.3倍,并且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在全市场并购金额中的占比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至47.4%。2018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资金面紧张等影响,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进入“减速慢行”期,并购金额和宗数均出现下降。其中,并购金额较2017年同比降低21.2%,并购宗数较2017年同比降低3.9%。从并购地域看,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仍然以境内并购为主,跨境并购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13%上升至2018年的18%,跨境并购区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以美国为首的并购目的地正在向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拓展。从并购产业看,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生物与新医药为辅、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均衡发展的格局。从并购资本市场来看,资本支持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境内上市公司是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主力军,现有并购以现金支付为主,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将为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助力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发展。

关键词:并购阶段 并购特点 资本支持

2018年全球经济格局动荡,多国央行货币政策紧缩、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贸易“逆全球化”等一系列重要变化,均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动能,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因此,2018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一年。

党的十九大指出,尽管世界大变局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在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动力转换能否平稳衔接、持续到位,取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效。而产业并购,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资源的共享、转移和整合,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链、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立足并购市场,根据2014~2018年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发生的并购交易数据,从并购趋势、并购产业、并购地域以及资本市场四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近年来的发展特点,并着重分析2018年全球动荡的经济格局对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产生的影响。

一 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市场总体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购成为促进高新技术行业整合、提升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进入新领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技术资源,提高并购双方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培养技术人才的时间,获得协同效应,提高并购方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并购双方长远发展。因此,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年均复合增速为8.16%,是全市场并购增速的2.3倍,并且在全市场并购金额中的占比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至47.4%。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逐渐成为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进入2018年,伴随全球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及企业经营状况变差,企业并购变得保守和谨慎,全市场并购和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8年全市场并购金额较2017年下降了18.9%,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金额较2017年下降了21.2%。相比2015年的并购高点,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金额大幅下降了31.3%,从2015年的2555亿美元下降至1754亿美元(见图1)。

图1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全市场并购金额对比

此外,在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以及贸易“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在2018年下半年进一步放缓。西方国家担忧丧失自身技术优势,为防止高端技术外流,加大了对外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审查力度,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更是在下半年大幅缩水。2018年上半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较2017年上半年有小幅增加,2018年下半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较2017年下半年缩减了673亿美元,降幅高达45%(见图2)。

图2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全市场半年度的并购金额对比

(一)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发展优于全市场,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

2014~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无论是并购金额增长率还是并购宗数增长率,总体优于全市场的增长。其中,2014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发展最为迅猛,全年并购金额增速高达178.4%,高于全市场并购金额增速约87个百分点;并购宗数增长率为14.1%,高于全市场并购宗数增速10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2014~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与全市场并购金额/宗数增长率

此外,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市场占比与并购宗数市场占比在2014~2018年呈现波动态势并逐渐趋于稳定。5年内,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占比平均为43.1%,并购宗数占比平均为44.4%。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宗数占比达到近五年的最高比例45.2%,并购金额占比也高达46.1%,两者均高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见图4),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整体上优于全市场。

图4 2014~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宗数占全市场比例

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经济已经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201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到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27.2%[1],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通过实施并购获取并整合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面向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因素均倒逼我国企业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并加快增强自主创新的实力,通过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并购仍将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

2.受资金面紧张的影响,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进入“减速慢行期”

2014~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4~2015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增速比GDP增速平均高出104.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增长极为快速。但自2016年开始,我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增速低于GDP增速,且连续三年增长率为负数,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进入“减速慢行期”。此外,从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占GDP的比例可知,2014~2015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占GDP的比例在增加,但同样自2016年开始,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占GDP的比例持续下降。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占GDP的比例为1.3%,较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见图5)。

图5 2014~2018年中国GDP与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增长率、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占GDP比例

从并购宗数看,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自2015年达到高点后,在2016年开始出现负增长,2016年并购宗数较2015年减少71宗,2018年并购宗数较2017年减少3.87%,至1340宗(见图6)。

图6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全市场并购宗数对比

无论是从并购金额还是从并购宗数看,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均呈现“减速慢行”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经济进入转型换挡期以及资金面收紧等宏观背景原因。第一,美国数次加息、中国数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全球货币政策处于紧缩状态,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减少。第二,我国于2017年2月实施再融资新政,明确并购重组不得进行配套融资,对配套融资的用途也提出严格限制,配套融资难以用于补充流动性和偿还债务,同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银行缩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第三,2015年、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在去杠杆、降低负债水平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大股东频频出现股票质押爆仓的情况,加剧了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融资的难度和短期偿债压力。第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境外并购难度加大,上市公司并购活动随之减少。

3.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转型

传统产业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2009年传统产业的企业数量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2/3,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7%和国家财政税收的70%(2009年)。但是传统产业毛利率非常低,最为典型的原材料、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在2005年到2017年的13年间平均毛利率分别低于美股公司12.17%、15.74%(见图7)。因此,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图7 2005~2017年传统行业美股公司毛利率与中国公司毛利率的差值

资料来源:兴业研究:《打破边界,传统产业的转型创新》,http://vip.stock.finance. Sina.com.cn/q/go.php/v Report_Show/kind/lastest/rptid/4368426/index.phtml。

创新驱动我国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并购承担着帮助我国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重要任务,同时,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途径看,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嫁接”或“裂变”,或者两种方式的融合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2]。2014~2017年,中国企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并购宗数增加27%,并购金额增加169%(见图8)。

图8 2014~2018年中国企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并购宗数与金额

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直接体现为我国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大幅度提升。2016~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0%。其中,201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7%[3]。步入2018年后,我国工业互联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实施,同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代表产业的产量分别增长68.6%、14.5%、21%。

4.高新技术产业单笔并购金额回落

高新技术产业并购作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硬科技”落地的重要资本途径,开始逐渐转向重视质量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一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宗数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300宗左右;另一方面,并购金额增速逐年放缓。2014~2015年,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平均单笔并购金额从1.5亿美元提高至2.2亿美元(见图9)。

图9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单笔并购金额情况

但随后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整合和消化期,围绕“硬科技”技术突破、产业融合的并购更受企业青睐,高新技术产业并购重质量与产业融合的特征开始显现。中国证监会于2016年开始加强对并购重组的监管,盲目的跨界并购与“忽悠式”“跟风式”并购受到重点遏制,违规信息披露与内部交易等行为也遭到严厉打击,并购重组在证监会的有效监管下回归理性,大额并购重组明显减少。此外,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底在新的并购重组管理办法中,扩大了企业对外出资的监管范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被纳入管理框架,超过3亿元的投资需要提前完成信息报备。在此背景下,201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平均单笔并购金额为1.9亿美元,较2015年下降0.3亿美元。2018年,平均单笔并购金额更是回落到2014年1.5亿美元的水平(见图9)。

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前二十大并购重组交易见表1。

表1 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重组金额前二十大交易

表1 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重组金额前二十大交易-续表

二 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市场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境并购渐次兴起,企业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的需求强烈。2014~2018年,我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在整个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中的占比上升迅速,从2014年的13%增加至2018年的18%。但受宏观政策影响,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整体上波动较大,呈现先增长后下降、整体实现增长的趋势。

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当前仍然以境内并购为主,并购区域长期以美国为首,但在2018年美国CFIUS审核新规落地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意愿开始从美国逐渐转移到欧洲、亚洲的其他国家,并购区域日趋多元化。

(一)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市场特点

1.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受海外政策影响,增长趋缓

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整体上呈现增长趋缓的趋势。从跨境并购规模看,2016年我国企业跨境并购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跨境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232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1082亿美元,增长3.7倍,跨境并购规模在2016年更是与境内并购规模的差距缩小至约107亿美元,两者占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总规模比例分别为48%和52%,创造出历史最小差值。随后,我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规模出现严重下滑,2017年较2016年同比下降73.4%。2018年跨境并购规模虽然较2017年上升了11.8%,但仍然只有322亿美元,不足2016年的30%(见图10)。

图10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境内外并购金额趋势

从跨境并购宗数看,我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在2016年达到巅峰的217宗,2017年、2018年则连续两年下降。2018年更是较2017年同比下降近30%,表明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在经历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呈现趋缓态势(见图11)。

图11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宗数趋势

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整体上增长趋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跨境并购面临的国际监管政策收紧。我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进行并购,不断获取发达国家标的企业的先进技术、研发团队和管理经验,助力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逐渐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引起了西方国家对丧失自身技术优势的担忧。因此,为防止高端技术外流,各国对跨境并购的监管政策不断收紧。根据联合国对各国投资法规的调查,2018年各国政府采取的投资规定中有30%是收紧规定,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比例。第二,汇率宽幅波动下,规范跨境资金流出。2016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宽幅波动,跨境并购增加导致的资本流出在很大程度上给国内汇率带来较大压力。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引导资金有序流动,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持续规范跨境资金流动,加强了对跨境并购的限制与审查力度。企业跨境并购面临的资金环境呈现显著变化,非理性、追概念及追热点式的跨境并购交易明显减少。第三,伴随我国科技实力增强与产业升级,我国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具备了与世界领先国家竞争的实力,高新技术企业对于跨境并购的标的质量与科技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迈向重质量发展阶段,“盲目型”“跟风型”跨境并购减少。

2.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规模占比提升,但仍以境内并购为主

我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从长期看呈现增长趋势。2014~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金额从232亿美元增加至322亿美元,跨境并购宗数从109宗增加至135宗,跨境并购规模占比也从13%增加至18%,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整体呈扩张趋势。但近五年来,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境内并购规模约为跨境并购规模的5倍,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仍然以境内并购为主(见图12)。

图12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境内外并购金额占比

3.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头部效应明显

2014~2018年,除2017年以外,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前十大跨境并购的交易金额占全年跨境并购交易金额的比例增加,且均在70%以上(见图13)。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头部效应明显,例如,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加强全产业链血液制造能力和血浆销售能力,以近400亿元人民币巨资收购天诚德国和西班牙GDS100%股权,成为2018年全市场并购金额第一大交易,同时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医药并购交易,该项跨境并购交易占2018年全年跨境并购交易规模的比例高达五分之一;为提升在全球游戏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巨人网络斥资305亿元人民币收购以色列人工智能公司Playtika100%股权;闻泰科技以339亿元人民币收购安世半导体,以实现资源的互相转换和产业链的深度整合,成为中国半导体史上最大的跨境并购;等等。

图13 2014~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前十大跨境并购金额合计占比

4.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平均单笔交易金额高于境内并购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单笔金额从2.1亿美元增加至2.4亿美元,而境内并购单笔金额却从1.4亿美元下降至1.2亿美元。此外,从近五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平均单笔金额来看,跨境并购高达2.5亿美元,境内并购仅为1.4亿美元,跨境并购约为境内并购的2倍(见图14)。整体上,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平均单笔金额远高于境内并购。

图14 2014~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境内外并购单笔金额

大规模的跨境并购交易助力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获得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的关键突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我国已经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5.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区域日趋多元

2014~2018年,美国保持着中国企业海外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第一大目的地的地位。其中,2016年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高峰,赴美并购规模在同年达到巅峰,是赴欧洲并购规模的2.66倍、赴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并购规模的1.64倍。但整体上中国企业赴美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89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88亿美元。而欧洲作为中国企业第二大海外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目的地,在四年的时间里并购金额从53亿美元上升至78亿美元,年复合增速接近10%。在以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中资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的金额也出现1倍多的增长(见图15)。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区域日趋多元,以美国为首的并购目的地正在向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拓展。

图15 2014~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主要区域并购金额

6.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完成率全面降低

2018年中国企业赴海外并购高新技术企业的完成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赴欧洲并购完成率下降了25.9个百分点至51.5%;赴美国并购完成率下降了19.1个百分点至47.6%,且首次低于50%;赴亚洲并购完成率也下降了0.1个百分点至63.7%,但仍为跨境并购完成率最高的地区(见图16)。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完成率近两年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海外监管政策趋严趋紧,并购难度不断加大。如2018年开始生效的CFIUS审核新规《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不仅进一步扩大了CFIUS的审查范围,还增加了对特定领域投资的强制性申报以及“特别关注国”名单。而我国位于这份名单的榜首,特定领域也明确指向高新技术领域。在此强监管下,中国企业并购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完成率出现大幅下降。

图16 2017年、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主要区域并购完成率

7.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并购放缓

伴随着2014年丝路基金设立、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交易日益活跃,2014~2017年共发生并购交易额437亿美元,占跨境并购累计总额的23.3%。但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并购规模只有72.6亿美元,约为2017年的三分之一(见图17)。

图17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并购金额

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规模较2017年同比下降66.9%;在前十大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国家和地区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量从4个下降至2个,并购金额占比也从2017年的38.5%下降至2018年的22.2%(见表2)。

表2 2017年、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金额TOP10

表2 2017年、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金额TOP10-续表

(二)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重组前十大案例

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重组前十大案例情况见表3。

表3 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重组金额前十大案例

表3 2018年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跨境并购重组金额前十大案例-续表

三 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产业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创新为主,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加快优化经济结构有着重大意义。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在国家战略的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14~2018年期间,我国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量子通信、深空探测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生物与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迈入国际市场的领先阵营,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领域也取得阶段性突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并购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领先领域通过横向、纵向并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并享受规模经济的红利;在技术落后领域则利用资金优势广泛开展跨境并购,外购专利和技术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不断增强技术实力和国际化竞争力。为顺应世界范围内产业升级的趋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热点也逐渐由制造业向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等具有高技术性质的行业转移,诞生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军企业。

(一)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产业发展特点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不断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产业并购热点在五年间出现较大变化。并购热门领域由2014年的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转变为以电子信息为主、生物与新医药为辅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均衡发展的局面(见图18)。

图18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产业分布

从并购金额占比看,2014~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占比均值最高的为电子信息产业,其并购金额占比高达46%;排在第二梯队的产业为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这三个产业近五年的平均并购金额占比分别为12%、17%、12%;排在第三梯队的产业为高技术服务、航空航天、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其平均金额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占比最低的为航空航天产业,近五年并购金额的平均占比只有1%(见图19)。

图19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各产业并购金额平均占比与年复合增速

从并购增速看,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在我国本轮高新技术产业并购浪潮中发展最为突出。2014~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年复合增速最快的产业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稳定,近五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26%;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发展,并购金额年复合增速高达35%,是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规模增长最快的产业。

1.电子信息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军产业,产业并购持续活跃

2014~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领军产业,年并购金额在整个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中的占比分别为22%、45%、40%、63%、55%,提高了约1.5倍。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并购达到顶峰,金额高达1399亿美元。2018年受宏观环境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并购金额和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并购金额下降至千亿美元以下,为966亿美元;并购金额占比也下降了8个百分点至55%。

电子信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需要借助并购重组保持产业领先性,推动行业发展。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和技术升级换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传统的消费电子市场如手机、计算机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迫切需要通过内生发展或者外延并购获得创新势能。另一方面,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商用速度不断加快,产品逐渐走向高端化与智能化,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等行业渗透率已超过80%,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需要借助并购不断丰富产品线、提升客户满意度,并购始终是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产业链布局的重要途径。2018年韦尔股份收购北京豪威,豪威主营业务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与销售,韦尔和豪威的主要客户都集中在移动通信、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等领域,终端客户重合度高,此次并购交易不仅可以带动公司半导体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还可以给公司带来智能手机、安防、汽车等领域的客户资源,最终助力公司实现协同创新和产业融合。

面向未来,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各国抢占的战略制高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演进,并引发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变革,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并长期成为我国实现信息强国的关键力量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并购将持续活跃。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见表4。

表4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

2.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并购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2014年我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并购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表现最为突出,并购金额占比超过一半,达到历史最高峰。2015年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全面爆发,伴随其他产业并购的崛起,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并购占比下降到10%的正常水平,2018年我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并购迎来一小波高潮,并购金额较2017年增加53%至231亿美元。

我国制造业在并购的助推下,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上升到25%,较十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但是我国距离制造强国还有一段距离,当前我国半导体设备和3C[4]自动化设备等制造业仍然处于进口替代的初期,加大国产化比例迫在眉睫,市场替代空间很大,因此需要借助并购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实力。此外,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服装、家电、仪表等传统制造业面临的转型升级极为迫切,需要不断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展开智能制造并购,以加强关键技术实力,顺应时代发展,如杰克股份收购意大利VBM公司,后者是服装自动化设备全球领先企业,拥有高端自动化服装设备生产的先进技术,而杰克股份是中国缝纫机销量全球第一的公司,该收购有助于公司由传统的“缝制设备制造商”向“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血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已经发展到“由大变强”的历史新起点,未来我国还需要通过并购持续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并购的活力将源源不断。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见表5。

表5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

3.布局蓝海领域,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并购潜力巨大

2014~2018年,能源结构性调整使新能源与节能产业成为众多新兴企业聚焦的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风电、水电、光伏等子行业迅速扩张,年并购金额在2015年达到顶峰,为224亿美元。此后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趋严、产业内部分化淘汰及竞争加剧等因素,2016年新能源与节能产业的并购金额回到2014年48亿美元的水平。2018年,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并购热度继续降低,并购金额下降到26亿美元,在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总金额中的占比为1.5%。

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因高科技、高效能、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成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新能源领域在近年来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但目前新能源正处于由补充能源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的过渡期,前期的快速发展滋生了产能过剩等问题,新能源与节能产业需要通过并购重组快速获取先进技术和有效开发替代能源,最终平稳过渡到主导能源阶段。例如,2018年华润电力收购英国海上风电场Dudgeon,则是看中了Dudgeon作为全球第六大海上风电场的市场渠道和先进风电技术。华润电力作为传统的火电巨头,可借助此项目切入英国市场,并加强自身在风电领域的核心技术,扩大整体的产业布局。

立足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将成为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柱。处于成长期并向成熟期过渡的新能源与节能产业,需要通过产业结构重组实现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与节能产业还将爆发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增量,产业并购潜力巨大。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见表6。

表6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

表6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续表

4.技术与产业的融合需求持续推动高技术服务产业并购的发展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伴随智能化发展及各行业对高技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迈入蓬勃发展阶段。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近年来高技术服务企业不断通过并购的方式推动高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高技术服务产业并购随之壮大。2015年高技术服务产业并购达到顶峰,金额为237亿美元,接近2014年的3倍,虽然2016~2017年交易金额有所回落,但2017年仍然是2014年的1.4倍。2018年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技术服务并购金额下降到47亿美元,在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中的占比约为3%。

高技术服务行业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催生新型消费、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等均有重要意义。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所需的关键技术,如软件与信息技术、电商技术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高技术服务业还将借助外延并购实现“技术与产业”的有效融合,进而推动行业发展。例如,2018年互联网巨头腾讯和吉利联合收购中国铁路总公司旗下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车科技),即是为了通过并购实现“产业+服务”的进一步融合。动车科技的主要业务是为中国高铁乘客提供无线宽带服务,腾讯和吉利收购后,将有望借助动车科技的网络业务布局和技术优势,有效切入高铁Wi-Fi市场,与其原有的5G智慧协同网络专利技术实现整合优化,落实轨道交通领域“大数据+互联网”的战略构想,最终实现技术与产业服务的有效叠加。

未来,5G、大数据、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商用进程将持续加速,叠加国家“十三五”规划及制造强国战略,高技术服务产业并购在促进技术与产业融合中的角色将会愈发突出,高技术服务产业并购市场前景广阔。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高技术服务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见表7。

表7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高技术服务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

5.生态建设叠加供给侧改革,新材料并购需求上升

2014~2018年,新材料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购金额长期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2016年新材料产业并购达到历史最高的609亿美元,占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总金额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高达27%。随后受下游行业供需波动的影响,新材料产业并购金额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2018年并购金额下降至126亿美元,但较2014年仍然提高了8%。

新材料行业是我国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在国家环保政策和下游市场转型的双重驱动下,锂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等细分领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趋势[5],但我国新材料高端产品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新材料企业需要通过跨境并购引入先进技术从而实现进口替代、竞争力提高。新材料龙头企业借助并购实现了资源整合,并推进了产业上下游的协同,有效帮助龙头企业提升自身实力。例如,2018年楚江新材10.6亿元收购江苏天鸟,是新材料企业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楚江新材是国内先进的铜基材料和铜合金制造商,江苏天鸟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通过此次收购,楚江新材成功切入高端碳纤维领域,并以自身优势弥补江苏天鸟资金实力不足、下游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缺陷,两者形成良好互补。

中国生态环保建设与供给侧改革持续推动新材料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以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发展也将促进新材料更为广泛的开发和应用。面向未来,为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提高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力争到2020年使若干新材料品种进入全球供应链,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6],并初步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性转变,我国的新材料并购需求还将持续上升。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新材料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见表8。

表8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新材料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

6.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趋势向好,并购规模扩大

随着我国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加速升级、行业整合趋势日益明显,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趋势向好。2014~2018年,我国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的年均复合增速为35%,在高新技术领域中排名第一,比增速排名第二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出9个百分点。近五年来,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规模扩大,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95亿美元,提高至2018年的318亿美元,涨幅超过2.3倍。此外,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金额在整个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总金额中的占比也从2014年的5%上升到2018年的18%,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市场热度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发展还存在自主原创性成果少、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生物与新医药公司的专利药产品销量看,美国是绝对龙头,其开发的专利药产品销售额占全球70%以上,我国占比则不足5%。但我国又面临社会老龄化加剧、国民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压力,因此,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需要切入发展快车道,生物与新医药公司大量借助并购重组不断提高专利药研发和销售实力,加速缩小我国与全球领先国家的差距。如鼎晖投资以及H股上市企业远大医药,从竞购报价到获批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澳大利亚肝癌治疗器械生产商Sirtex Medical的联合收购,获取了Sirtex Medical的肿瘤介入治疗产品和全球肝癌治疗器械销售网络。

未来,我国生物与新医药企业还将通过持续并购不断获取原创技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企业竞争壁垒,最终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生物与新医药领先公司。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见表9。

表9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

表9 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并购重组前十大交易情况-续表

四 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资本市场分析

并购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定价是否合理往往决定并购的成功与否。资本市场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还具备发现市场价格的作用,能够为并购提供非常重要的价格参照,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纯现金支付比例高达75%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买卖双方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民营企业作为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主体的地位不断被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将为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一)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资本市场发展趋势

1.上市公司是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主力军

从并购宗数看,上市公司长期保持着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主力军地位。2014~2018年,以A股、美股、港股为主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年平均高达930宗,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年平均约为400宗,上市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的近2.4倍(见图20)。

图20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买方上市情况分析(并购宗数)

从并购宗数占比看,2014~2018年由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宗数占比长期保持在67%以上,上市公司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中坚力量(见图21)。这是因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交易金额普遍较高且风险较大。而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活跃主体,相较于融资渠道狭窄的非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股权质押、融资、借债等多种方式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从而推动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开展。

图21 2014~2018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宗数占比

在发起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境内外上市公司中,2014~2018年由境内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年平均并购宗数为774宗,境外港股上市公司年平均并购宗数为120宗、美股为24宗,A股上市公司发起宗数分别是港股、美股的6.45倍、32.25倍(见图20)。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近60%的并购由境内A股上市公司发起,境内A股上市公司是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最活跃的参与者。

2.非上市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占比提升,且单笔并购的交易规模大于上市公司

从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金额的分布来看,非上市公司的并购规模扩大,从2014年的410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513亿美元,占比从23.3%提高至29.3%,非上市公司并购金额占比在整体上提高6个百分点(见图22)。

图22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买方上市情况分析(并购金额)

从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单笔并购金额来看,除2017年以外,非上市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发起的单笔并购金额均高于上市公司。2014~2018年,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单笔并购金额平均值为1.61亿美元,上市公司为1.3亿美元。非上市公司平均单笔并购金额高于上市公司约3000万美元(见图23),说明非上市公司由于融资渠道受限,在发起并购时更为谨慎,不以频繁地并购扩张为目的,而更注重并购本身能为公司带来的业务增值效应,为并购支付的金额也相对更高。

图23 2014~2018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发起的单笔并购金额

3.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活跃主体

从上市公司民企与国企的并购宗数占比看,2014~2018年,民企发起的并购宗数占比从2014年的67.2%上升至2018年的77.9%,国企发起的并购宗数占比从32.8%下降至22.1%。五年来,民企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宗数平均占比为74.8%,远高于国企的25.2%(见图24)。

图24 2014~2018年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并购宗数、并购金额占比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中提到,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的特征,即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经济是国家经济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也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主体。

从上市公司中民企与国企的并购金额占比看,2014~2018年,尽管由民企发起的并购金额平均占比为67%,高于国企发起的并购金额平均占比33%;但2018年国企发起的并购金额呈小幅增加趋势,占比从25.2%升至33.2%,提高了8个百分点(见图24)。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并购对资金的要求高,在2018年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民企面临的资金压力远大于国企,民企的重心由“求发展”向“求生存”转变,并购积极度下降;二是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国资上市公司并购逐步升温,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行业的产能出清迈出实质性步伐,如中国神华与国电电力合作成立煤电合资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缓解煤电矛盾。

(二)高新技术领域并购资本市场发展特点

1.境内A股上市公司并购占比过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并购活跃度相当

2018年,从并购宗数看,境内A股上市公司在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全市场中的占比近56%,超过半数。将境内上市公司所属板块按并购宗数进行划分,发现买方属于主板市场的并购多达324宗,占比为24%;创业板和中小板不分上下,并购宗数分别为216宗、219宗,占比均为16%(见图25)。不同板块代表上市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并购活跃度相当,表明并购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在不同阶段发展。

图25 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买方上市情况分析(并购宗数)

图26 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买方上市情况分析(并购金额)

2018年,从并购金额看,境内A股上市公司在中国企业高新技术领域并购全市场中的占比同样接近半数,为45%;但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并购规模大小不一,主板并购金额高达495亿美元,占境内上市公司并购金额的60%,比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占比之和还要高(见图26)。其主要原因为:并购的交易金额往往与并购买方的规模正相关,主板上市公司规模大,其能主导的并购规模也相对较大。但整体而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活跃度不分上下。

2.并购支付方式以现金为主,高新技术领域的大额并购青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2014~2018年,从并购宗数来看,我国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平均76.5%采用纯现金支付,6.9%采用纯股份支付,12.5%采用“现金+股份”支付,4.1%采用资产抵押等其他支付方式(见图27)。企业并购倾向于采用纯现金的支付方式,因此并购对买方的资金筹措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买方在短时间内筹集大笔并购交易支付资金。

图27 2014~2018年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支付方式统计(并购宗数占比)

尽管80%左右的并购交易采取了纯现金支付的方式,但从2014~2018年三种主要支付方式的平均单笔并购交易金额看,纯股份支付最高,其单笔交易额高达9.5亿美元;“现金+股份”支付的单笔交易额排在第二位,平均单笔交易额为3.6亿美元;纯现金支付的单笔交易额则只有0.6亿美元。纯股份支付的单笔交易额分别是“现金+股份”支付、纯现金支付的2.6倍、15.8倍(见图28)。

图28 2014~2018年三种支付方式的平均单笔并购交易金额

主要原因在于高新技术领域并购涉及的交易资金一般较大,通常只有大规模企业才能够负担,而大规模企业的发展前景好、股份价值高,因此被收购的标的公司有动力以自身股份换取大规模企业的股份。此外,大额交易难以全额采用现金支付,因此企业更倾向于以股份或混合的方式展开并购。


[1] 刘钊宏:《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及对全球的影响》,《价格月刊》2018年第11期,第68~72页。

[2] 张银银、邓玲:《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机理与路径》,《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5期,第97~101页。

[3]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 3C认证实际上是英文名称“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英文缩写,也是国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使用的统一标志。主要包括电线电缆、低压电器、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玻璃、消防产品、机动车辆轮胎、乳胶制品等。

[5] 资料来源:《2018中国新材料企业的加速成长之路》,华夏基石新材料研究部。

[6]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