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看房如相亲
郑午同田源的缘分很奇妙。
在江西老家读书,田源是班长,管着他,在广东打工,人是组长,还是管着他!这不算啥,关键是在他们江西老家的国企单位里,田源他爹居然也是组长,管着郑午他爹!
所以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你的DNA决定你的终点。
还是要学会投胎呀,同志们!
听说是叫他下来帮着付车钱,田源简直哭笑不得,道:“你也真的能干,多大个人了,出门都能忘带钱。”
郑午只能装憨赔笑。
他就给了张100大钞,还塞了几块零钱,方便找兑。
一事不烦二主。
郑午又请老司机把自己拉回茶园村,总共收了三趟钱,这货都乐得露出了屎黄色后槽牙,还叮嘱他下次出门一定要找自己。
告别殷勤的司机,掐掉自己是冤大头的不正确思想,终于可以找房子了。
茶园村的出租屋就像剩男剩女一样多,质量也同样良莠不齐,一定要多问多看。
要向众海王学习,广撒网,多敛鱼,择优录取。
这里最常见的类型,就是一层楼几间空房间配一个卫生间,虽然房租才50,便宜实惠,郑午也直接略过。
砖墙房还好,还有更离谱的木板隔间,隔音效果实在堪忧,干什么都跟开直播似的,晚上更是直播摇床大赛,是那个年代不少猥琐男的免费福利。
看了一圈,没相中的。
就有热情的阿婆给他指路,说村边有座小院子整租,可能合他心意,就是比较贵,只叫他去看看。
看看就看看,又没损失。
看房比相亲好。
遇不到专坑男同胞的酒托,饭托,奢侈包包托,金银钻石首饰托,这托那托,不看白不看。
郑午摸摸兜里的三瓜两枣,悬着对房租价格的担心,找去了。
院子并没挤在村里,半路又看见几棵榕树。
广东的榕树,随处可见,有些大树下还请得有菩萨,插着没烧完的香,地上散落着鞭炮燃放后的残红碎纸屑。
广东人特别信神。
不像郑午,进门就拜,出门就忘,主打一个灵则菩萨保佑,不灵则什么封建迷信。
绕过榕树不远,就到了地方。
青砖围墙,老式大门,门上还嵌着块匾,板板正正写着陈院二字。字迹已经被风雨侵蚀,墙皮也有些斑剥,带出岁月的痕迹。
许是春节刚过,两边贴的白头春联还规规正正。
一写花开富贵,一写竹报平安。
两广的春联都带着留白,一说是纪念淞沪会战牺牲的粤军将士们,一说百多年前就有了。
不知道信谁。
进了大门,入眼一栋砖房小楼,两层,一楼三间,堂屋供着财神,右边是楼梯加一小房间,左边是厨房,旁边砌着简陋的杂物间,二楼两间大房间,大露台,独卫,抽水马桶。
后院搭着个鸡笼,几只咯咯哒低着头在觅食,还栽着几棵荔枝树,正抽着新芽,沿围墙种满了紫粉色的三角梅,粉嘟嘟的开得正艳,格外亮眼。
小院占地300多坪,通公路水电。
郑午说不出的满意。
离群索居,整洁幽静。
特别适合文化人。
再养他几只猫猫狗狗,写乏了就出来逗猫戏狗、拈花惹草,它难道不香吗?!
一问价格,果然跟小院一样香。
不算堂屋,80一间,240每月,年付。
他悬着的心终于死掉了。
整整打工人大半年工资。
太贵了。
可这院子值这个价。
再次摸摸裤兜,又想想原主那干瘦的钱包,和他尾款飘零的存折,郑午艰难的咽下口水,热情的和房东阿婆聊了起来。
广东话是听又听不懂,学又学不废。
老人也不会普通话。
两人鸡同鸭讲了几句,不约而同采用手语辅助,还是聊得磕磕巴巴的。
屋主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妻儿老小全送进城里,留下老母亲看顾老宅。
她准备等房租出去了,就进城带第四个孙子。
传统思想在广东根深蒂固,信奉多子多福,在那个年代,在大力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他们普遍都是三胎四胎。
不愧是连冠几十年的生育大省。
有条件要生,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勇气可嘉。
聊了半天,郑午朝阿婆讨了两次茶喝,才羞涩的暗示,自己租不起。
阿婆也没当场表演变脸。
她留守老宅,难得有人能说说话,何况还是个嘴甜人帅的靓仔,跟自己大孙子似的,多乖巧多养眼。
无奈告别阿婆,走了几步,回头望向小院,郑午暗下决心,等他有钱了,一定要买两处比这还大的院子,一处空着,另一处还是空着!
问就是有钱任性。
眼红死那些想买小院养老却求而不得的老家伙。
正满腹的心有不甘,阿婆追出来,慈祥的叫住了他。
郑午一时福至心灵,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这这……
这像不像你老妈每次砍价后作势离开,又被老板叫回去的场景……
果然,老阿婆伸两根手指:“一百蚊,租唔租?”
满心期待的郑午傻了。
老人家你不厚道啊,喊住我不减租就算了,你还每间房加了20,你这是想要我小命吗?
连忙摆手,租不起租不起。
老阿婆急了,反复比划两根手指,“一百蚊,一百蚊。”
拉扯几回,郑午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整租每月200块,广东话的二,和普通话的一相似……
这搞得……
可见推行普通话果然任道而重远啊!
但是一年2400,他也负担不起。
管他,先吊着房东再说。
他笑眯眯同阿婆说,明天还要带朋友来看看才行,毕竟这么大的院子,不可能是他一个人住,阿婆应了,他步伐轻快的从村里出来。
心里却在发愁。
到底找哪个冤大头合租呢?
同学是不可能的,他们都老老实实的在厂里上着班呢,包吃包住还不要钱,住厂里多方便……
除非出来做生意……
他灵机一动,立刻找人问路。
穿过几条街,就回到先前出发的十字路口,看着另一条交叉的老旧街道,笑了。
这就是附近有名的夜市街!
本地人叫它老街。
老街陈旧又繁华。
道路两边的房屋低矮老旧,和它所处的年代相得益彰,底层都是商铺,还有几间装修大胆暧昧的发廊,美女画报接二连三几贴得到处都是,恨不得贴到男人的眼睛上。
这块风水宝地是附近人流量聚集地,特别是到了晚上,它就是日进斗金的聚宝盆,商贩云聚,人潮汹涌,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完全可以把同事李得宝两夫妻忽悠出来摆地摊嘛,这不就能分担房租了?
谁叫他们对自己那么好呢。
拉他们一把也是应该的。
郑午喜滋滋的回了永盛宿舍,时间还早,也没什么娱乐活动。
心静不下来,也不想继续码他的《寻秦记》,干脆躺床上翻出本英语教材自学。
催眠效果不错,五分钟就见了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