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家长伴护手册(1~2年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案例

进入二年级后,小朋友们就开始在学校值日做卫生了,可是轮到多多值日的时候,他总是这里擦不干净,那里摆不整齐,任务还没完成就溜走了。对此,多多一点都不烦恼,实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他就甩甩手说:“我不会!”刚开始妈妈也觉得孩子还小,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好转的;可是半年过去了,他一点进步也没有。妈妈想着多多平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样子,该不会未来要做“啃老族”吧!为了培养多多的责任心,妈妈反复向他念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多多还是什么都不会,甚至因为做不好这些,脾气越来越大。妈妈很苦恼,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有没有哪些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方法?

解析

责任感是对人对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态度,中国人向来重视责任感,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个人层面说,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驱动自己勇往直前,做有意义的事情,是个人成才、成功的基础;从社会层面看,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能把个人的前途融入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成就梦想。家长们大多已经意识到责任感对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只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用合适、有效的办法改善孩子的状态。

劳动教育是培养低年级孩子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但很多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并不多,孩子没时间、家长不舍得是主要的原因。

家教指导

孩子的责任心要从小培养,这里的“小”,既是“小时候”,也是“小事情”。父母不能包办孩子的生活,可以在生活中让孩子一点点承担责任,做自己的事情,例如起床、穿衣服、吃饭、收拾玩具和书包等。另外,进入小学之后,孩子还要承担对他人、班级的责任,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做很多工作。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一)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是培养他们责任心的起点。家长们可以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列出一份自己家孩子能做的事情的清单,要具体而细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做的事通常包括:爱护和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如自己削铅笔、收拾书包、准备红领巾、检查书本;学会收拾和整理,如将玩具归类放回原处、饭后送回碗筷、保持桌面清洁;等等。家长可以把这个清单以图片或简单文字的形式贴出来,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然后定期核对完成的情况,检查孩子的能力是否足以完成要求,并及时调整清单。

(二)适当委派家务

家务是全家人共同的义务,要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喂宠物、浇花等。这些都是孩子在学校里很可能要用到的值日技能,提前练习可以避免孩子在学校手足无措。另外,做这些家务也是锻炼孩子换位思考和照顾他人的能力,通过承担家务,孩子才能够体谅父母的付出和用心,才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三)允许孩子做不好

教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或给孩子委派家务的时候,家长心中要明白,劳动是为了让孩子感受生活细节,融入到家庭生活中,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孩子很可能一次两次都做不好,需要保持耐心,不能求快。孩子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一开始会受制于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不能快速、完美地处理各种事情,父母只需要让孩子掌握个大概,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耐心,让孩子不反感劳动。劳动过程中也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们要陪伴孩子共同寻找原因,必要的时候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孩子。父母要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这样能提升孩子做事情的成就感,有利于责任感的进一步养成。

(四)配合学校的步伐

学校已经给一、二年级的孩子安排了很多劳动教育的机会,最明显的就是卫生值日,包括擦黑板、扫地、拖地、整理书柜……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劳动方式,是可以在家练习的。家庭教育一定跟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如果学校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教育要求,当孩子完成不了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做几次,让孩子熟悉基本的要求和程序,而不是不管不顾,继续放任和溺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对待劳动,和家长老师的态度是一致的。总体而言,孩子在家的劳动强度和技能跟在学校时基本保持同步即可。如果孩子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劳动,那么家长要及时引导,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应该为班级付出,共同参与班级劳动,强调劳动的光荣,不要过多计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

(五)言传身教,做好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责任感也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负责任的行为而形成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从自身出发,做一个有责任和有担当的人,如全体成员共同承担家务、积极表达对长辈的孝心、主动帮助他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自己也能够为家庭的幸福出一分力,就会变得更有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