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3章 影子

赵温终究还是成为了官奴。

他尝试着要去找杨彪,请杨彪帮他翻身。

可官奴赵温,根本就无法把声音发到外面去。

而太尉杨彪,目睹了赵温的经历后,也在短时间内蛰伏了起来。

整个下邳,几乎没有人在意赵温的后续之事。

他们见识到了王、陈二氏的雷霆手段。

宫中、宫外俱被琅琊、下邳两地子弟把控着。

寻常人难以插手。

不仅如此。

王融、陈登两人还把徐州内部经营的固若金汤,他们把从朝廷内部汲取到的一些大小利益,都摊分到徐州各家门阀豪族手中。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朝廷落户徐州,利好于全体徐州士族、豪强,他们自然全力拥戴王、陈二氏。

徐州各地世家门阀的地位,借着眼下这个局势水涨船高。

无人不欢,无人不喜。

但凡有人说王融、陈登的不好,马上就有徐州门阀跳出来抨击对方。

已经不再需要王、陈二氏亲自出马了。

不仅如此。

王融还每日宴请张飞,烹好肉、取好酒招待着。

张飞逢邀必来,有酒有肉,对于张飞来说,就是人生幸事。

“俺甚是敬佩先生。”

对于所有文化比张飞高的人,张飞都敬佩。

他和士大夫之间相处得很好。

与张飞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关羽。

关羽傲气,轻士大夫而重士卒,但傲气只属于关羽一个人。

陈登致力于改善关羽麾下将士的伙食待遇。

陈氏每天都会往关羽营寨里输送酒、菜。

“我观云长似乎不是很乐意?甚至有点排斥我等?”

有陈氏部将皱眉。

陈登却道:“乐不乐意由得了他吗?寨子里的将士,哪个不是有家有室?”

“将士们不拿这些酒菜,是他们不惦记家中父母妻儿吗?恐不见得。”

关羽营寨里的士兵,有一部分是从徐州本地招募的。

本地士兵极力促成陈氏酒、菜进营的举措。

哪怕是关羽不乐意,也没用。

但关羽还是一傲到底,他直接遣散了那些招募而来的徐州士卒,只留了五百心腹校刀手。

随后关羽去向刘备请罪,说自己辜负了兄长的殷殷期待,具说前事。

刘备听了,长叹一声。

那些徐州士卒,是糜竺、糜芳两兄弟出钱招募归来。

把他们遣散了,伤的不是刘备的心,而是糜家兄弟的心。

难办啊!

但关羽终究是刘备的二弟,于是刘备选择自己扛下所有。

“云长且先回去,勿虑。”

他让关羽先回营寨,紧接着刘备把糜家兄弟请来,一边赔罪,一边说要把那些遣散的兵丁还给兄弟二人。

糜芳顿时皱起了眉头。

而糜竺则是唏嘘了一声,接受了刘备的安排。

两兄弟到营寨外把自己花费了极大代价的部曲收归麾下。

问题来了。

散尽家财,押注刘备的糜家兄弟,此时已经没有了多余的钱资来养活这批士兵。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让他们就地解散,二糜心有不甘。

强行将他们留在麾下,当东海糜家部曲,短时间又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维持这笔开销。

进退两难之际,陈登找到了糜家兄弟,问他出不出手里的这批部曲?

糜芳想原价把这批部曲卖给陈登就算了。

可糜竺却还有一些想法。

东海巨商糜氏投资押注刘备,总不能一无所得吧?

把部曲卖了,是能够回一口血,但糜氏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那不还是不受待见的商贾吗?

这严重违背了糜竺想要改变糜家成份的初心。

糜氏要跨越阶级呀!他不想一辈子当低人三等的商贾。

见此,陈登笑了笑,说道:“两位随我来。”

陈登把糜家兄弟带到了王融面前。

王融当然知道糜竺举全族之力,梭哈刘备背后的大概心态是什么。

“尚书台里缺些人手,子仲有兴趣吗?”

糜氏想改变商贾成份,那王融就成全他们。

“颇有兴趣。”

糜竺拱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糜氏押注刘备,因关羽的原因,塞翁失马,可焉知非福?

眼下,糜氏又有了一条新的征途。

士族一般是不待见商贾群体的,但王融是个特例。

他拉拢着糜家兄弟加入麾下,为其所用。

并为糜氏改变成份提供了一条坦途大道。

因此糜竺顺利进入了朝中的尚书台,而糜芳也成为了下邳的东门校尉。

那些部曲,也成为了糜家兄弟的晋身之资,被王氏和陈氏各取走一半。

从他们两兄弟的下一代开始,族谱的商贾成份就可以逐步改写了。

士农工商,士是第一阶级,商是第四阶级。

连商贾这样的群体,都被王融编织在徐州这一张大网之中,与其他势力互为交织、互为缠绵。

徐州朝廷、朝野上上下下,都离不开一道影子。

琅琊子弟,王融的影子。

这使得隐居在下邳的庐江太守陆康内心极为不安。

他在下邳城中,召开了一次本脉的家族会议。

陆康本想号召族内子弟,为朝廷还政于天子而奋斗。

但这场会议却不欢而散。

陆康是旧时代的残党,他所接受的三观,与后辈子弟所接受的三观完全不同。

特别是孙儿辈,隔了一代人之后,陆氏年轻一辈并不把挽救大汉、匡扶汉室放在首位。

他们所在乎的,永远是陆氏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及他们能否借靠家族的平台实现个人野望。

眼下,陆氏想办法加入徐州势力分一杯羹,远比还政于天子这件事所能获取的利益更快、更多,也更稳。

所以,家族的生存发展,不以陆康的个人意志而转移。

陆康失败了,他痛斥后辈,可后辈们全然接受着陆康的训斥,并不反驳。

个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难以翻越。

后辈们改变不了陆康,正如陆康改变不了后辈。

与陆氏后辈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同为吴郡世家的顾、朱、张,以及隔壁会稽郡的虞魏孔谢等子弟。

吴郡世家子弟纷纷渡江北上,进入徐州,寻找机会。

而会稽世家子弟直接就在会稽拥戴太守王朗,他们知道,王朗是徐州人,隶属于徐州朝廷势力。

像陆康这样的旧党不在少数,他们还在暗中想着办法。

而此时的徐州下邳,王融、陈登得知了吕布、陈宫在兖州战败的消息。

“吕奉先、陈公台已经丢失了兖州境土,被迫退入了沛国地界。”

“把原沛相袁忠喊来,让他发挥余威,助力吕、陈二人在沛国站稳脚跟。”

沛国,将成为徐州势力和曹操势力之间的缓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