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0章 卷一百一十五·北·周文帝纪(下)
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春正月己酉日,朝廷晋升宇文泰为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王。宇文泰坚决推辞王爵及录尚书事之职,北魏文帝同意了,于是改封他为安定郡公。东魏派遣将领司马子如进犯潼关,宇文泰驻军霸上,司马子如便回军从蒲津进犯华州。华州刺史王罴击退了他。三月,宇文泰鉴于战事频繁兴起,百姓和官吏疲惫不堪,于是命令相关部门参考古今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把那些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益、顺应时势利于治理的内容,制定成二十四条新制度,奏请魏文帝施行。
大统二年(公元536年)春三月,东魏袭击并攻陷夏州,留下将领张琼、许和驻守。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拨率领部下叛逃到东魏。宇文泰率领轻骑兵追击,追到黄河以北一千多里,没追上才返回。
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春正月,东魏进犯龙门,驻军蒲坂,建造三道浮桥渡河。又派遣将领窦泰奔赴潼关,高敖曹包围洛州。宇文泰出兵广阳,召集众将说:“敌人如今从三面牵制我们,又在黄河上架桥,做出一定要渡河的样子,这是想牵制我们的军队,好让窦泰能够西进。如果我们长时间和他们相持,他们的计谋就得逞了,这不是好计策。而且高欢起兵以来,窦泰每次都担任先锋,他的部下大多是精锐士卒,屡次获胜后变得骄纵。现在我们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一定能取胜。打败窦泰,高欢就会不战而逃。”众将都说:“敌人就在近处,我们舍弃他们去远袭窦泰,万一事情失败,后悔都来不及。”宇文泰说:“高欢之前两次袭击潼关,我们的军队不过驻扎在霸上。这次他大举前来,我们的军队还没出城郊。敌人就会认为我们只会防守,没有远攻的意图。再加上他们因屡次得志而变得骄傲,有轻视我们的心理。趁这个机会攻击他们,怎么会不成功呢!敌人虽然造了桥,但不能马上渡河。这五天之内,我一定能拿下窦泰。你们不要怀疑。”庚戌日,宇文泰率领六千骑兵返回长安,扬言要退保陇右。辛亥日,拜见魏文帝后,暗中出兵。癸丑日清晨,到达小关。窦泰突然听说宇文泰的军队到了,惊慌恐惧,依山列阵,还没等阵列摆好,宇文泰就发兵击破了他,俘虏了他的全部一万多士兵。斩杀窦泰,将首级传送到长安。高敖曹刚攻陷洛州,捉住刺史泉企,听说窦泰战死,烧毁辎重弃城逃走。北齐神武帝高欢也拆掉浮桥退兵。泉企的儿子泉元礼不久后收复洛州,斩杀东魏刺史杜密。宇文泰回军长安。六月,派遣仪同于谨夺取杨氏壁。宇文泰请求罢免行台之职,魏文帝再次重申之前的任命。宇文泰接受录尚书事之职,其余的坚决推辞,才作罢。
秋七月,宇文泰在咸阳征兵集结。
八月丁丑日,宇文泰率领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惪、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等十二位将领东进讨伐。到达潼关后,宇文泰对军队誓师说:“我和你们众人,秉承天子的威严,诛杀暴乱之人。你们这些将士,整理好你们的铠甲兵器,重视你们的军事任务,不要贪图财物而轻视敌人,不要残害百姓而作威作福。听从命令就有赏赐,不听从命令就会被诛杀。你们众人要努力啊。”派遣于谨在军队前面,攻城略地到达槃豆。东魏将领高叔礼据守营栅不投降,于谨猛攻,他才投降。俘虏了一千名守兵,把高叔礼押送到长安。戊子日,到达弘农。东魏将领高干、陕州刺史李徽伯据城抵抗。当时连续下雨,宇文泰于是命令各军冒雨攻城。庚寅日,城池被攻破,斩杀李徽伯,俘虏八千名士兵。高干逃走渡河。宇文泰命令贺拔胜追击并擒获他,一并押送到长安。于是宜阳、邵郡都前来归附。在此之前,黄河以南的豪杰大多聚集兵力响应东魏,到这时各自率领部下前来投降。北齐神武帝高欢害怕了,率领十万大军从壶口出发,奔赴蒲坂,准备从后土渡河。又派遣将领高敖曹率领三万人出兵黄河以南。这一年,关中发生饥荒。宇文泰平定弘农后,就借当地粮食让军队休整了五十多天。当时士兵不满一万人,听说北齐神武帝高欢要渡河,于是率领军队入关。高欢于是渡河,逼近华州。华州刺史王罴严密防守。高欢知道无法攻克,于是渡过洛水,驻军许原以西。宇文泰占据渭南,征召各州的士兵都还没有会合。于是召集众将对他们说:“高欢翻山渡河,远道而来,这是上天要灭亡他的时候。我想攻击他,怎么样?”众将都认为敌众我寡,请求等高欢再西进一些,观察形势后再行动。宇文泰说:“高欢如果到达咸阳,人心就会更加骚动不安。现在趁他刚到,就可以攻击他。”立即在渭水建造浮桥,命令士兵携带三天的口粮,轻骑兵渡过渭水,辎重从渭南沿着渭水西进。冬十月壬辰日,到达沙苑,距离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军队六十多里。高欢听说宇文泰到了,率领军队前来会战。癸巳日清晨,侦察骑兵报告说高欢的军队即将到达。宇文泰召集众将商议。李弼说:“敌众我寡,不能在平地上列阵。这里往东十里有渭曲,可以先占据那里等待敌军。”于是进军到渭曲,背水从东到西列阵。李弼在右路抵御,赵贵在左路抵御。命令将士都把兵器藏在芦苇丛中,听到鼓声就奋起出击。申时,高欢到达,看到宇文泰的军队人数少,竞相奔驰前进,不成行列,全部聚集到左军。双方军队即将交锋时,宇文泰击鼓,士兵们都奋起作战。于谨等六军与敌军交战,李弼等率领铁骑从侧面攻击,将敌军截成两队,大败敌军,斩杀六千多人,在阵前投降的有两万多人。高欢趁夜逃走,宇文泰追到黄河边,又有很大的斩获。前后俘虏敌军七万。留下两万甲士,其余的全部放回。收缴敌军的辎重和兵器铠甲,到长安献俘。回军渭南,这时所征召的各州士兵才到达。于是在作战的地方,按照当时参战的士兵人数,每人种一棵树,以表彰战功。晋升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共五千户。李弼等十二位将领也晋升爵位、增加食邑。他们部下的将士,也都分别得到不同的赏赐。派遣左仆射、冯翊王元季海为行台,与开府独孤信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前往洛阳;洛州刺史李显奔赴荆州;贺拔胜、李弼渡河包围蒲坂。牙门将高子信打开城门迎接贺拔胜的军队。东魏将领薛崇礼弃城逃走,贺拔胜等人追上并擒获了他。宇文泰进军蒲坂,平定汾州、绛州。于是许和杀死张琼,献出夏州投降。当初,宇文泰从弘农入关后,东魏将领高敖曹包围弘农,听说宇文泰军队战败,退守洛阳。独孤信到达新安,高敖曹又逃走渡河。独孤信于是进入洛阳。东魏颍州长史贺若统与密县人张俭捉住刺史田迅献城投降。荥阳的郑荣业、郑伟等人攻打梁州,擒获梁州刺史鹿永吉。清河人崔彦穆、檀琛攻打荥阳,擒获荥阳郡守苏定。他们都前来归附。从梁州、陈州往西,前来投降的将吏接连不断。于是东魏将领尧雄、赵育、是云宝出兵颍川,想要收复投降西魏的土地。宇文泰派遣仪同宇文贵、梁迁等迎击,大败敌军。赵育前来投降。东魏又派遣将领任祥率领黄河以南的军队与尧雄会合。仪同怡峰与宇文贵、梁迁等再次击破敌军。又派遣都督韦孝宽夺取豫州。是云宝杀死东扬州刺史那椿,献出州城前来归附。
大统四年(公元538年)春三月,宇文泰率领众将入朝。朝拜礼仪结束后,返回华州。七月,东魏派遣将领侯景、厍狄干、高敖曹、韩轨、可朱浑元、莫多娄贷文等人将独孤信围困在洛阳。北齐神武帝高欢随后跟进。在这之前,北魏文帝打算前往洛阳祭拜皇家陵寝,恰逢独孤信被围,于是下诏让宇文泰率军救援独孤信,北魏文帝也向东进发。
八月庚寅日,宇文泰抵达谷城,莫多娄贷文、可朱浑元前来迎战,宇文泰在阵前斩杀莫多娄贷文,可朱浑元单骑逃脱,宇文泰将他们的全部士兵俘虏后送往弘农。随后进军瀍水以东。当天夜里,北魏文帝来到宇文泰的军营,于是侯景等人趁夜解围而去。第二天清晨,宇文泰率领轻骑兵追击,追到黄河边。侯景等人在北面占据河桥,南面连接邙山列阵,与宇文泰的各军展开激战。宇文泰的战马被流箭射中,受惊狂奔,不知去向,因此军中大乱。都督李穆下马将自己的马交给宇文泰,军队士气得以重振,于是取得大捷。斩杀高敖曹及其仪同李猛、西兖州刺史宋显等人,俘虏披甲士兵一万五千人,跳入黄河淹死的数以万计。
这一天,双方摆下的阵势规模很大,首尾相距甚远,从清晨到午后,交战数十回合,战场上雾气弥漫,各方都难以知晓彼此情况。独孤信、李远在右翼,赵贵、怡峰在左翼,作战都不顺利,又不知道北魏文帝和宇文泰在哪里,都抛弃自己的士兵率先返回。开府李虎、念贤等人率领后军,遇到独孤信等人撤退,就与他们一同返回。于是宇文泰下令班师,洛阳也失守了。大军到达弘农时,弘农的守将都已弃城向西逃走。被俘虏的投降士兵在弘农的,趁机一起关闭城门据守。宇文泰率军进攻并攻克弘农,诛杀为首的几百人。
宇文泰大军东伐的时候,关中留守的兵力较少,而前后俘虏的东魏士兵,都分散在民间,于是他们谋划叛乱。等到李虎等人回到长安,无计可施,就与公卿大臣们护卫北魏太子出城,驻扎在渭水之北。关中地区大为震惊恐慌,百姓相互抢劫。于是沙苑之战中被俘的东魏军人赵青雀、雍州百姓于伏德等人趁机反叛。赵青雀占据长安子城,于伏德据守咸阳,他们与咸阳太守慕容思庆各自收拢投降的士兵,来抵御宇文泰的回师。长安大城的百姓都相继抵抗赵青雀,每天都有战斗。北魏文帝停留在阌乡,派遣宇文泰前去讨伐。长安的父老乡亲看到宇文泰到来,又悲又喜地说:“没想到今天还能再见到您!”男女百姓都相互庆贺。华州刺史宇文导率军袭击咸阳,斩杀慕容思庆,擒获于伏德,向南渡过渭水与宇文泰会合攻打赵青雀,将其击败。太傅梁景睿之前因为生病留在长安,于是与赵青雀合谋,到这时也被诛杀。关中地区于是平定。北魏文帝返回长安,宇文泰再次驻军华州。
大统五年(公元539年)冬天,宇文泰在华阴大规模检阅军队。
大统六年(公元540年)春天,东魏将领侯景从三鵶出兵,准备侵犯荆州,宇文泰派遣开府李弼、独孤信各自率领五千骑兵从武关出击,侯景于是退回。夏天,茹茹族渡过黄河到达夏州。宇文泰召集各军和百姓驻扎在沙苑来防备茹茹族。
大统七年(公元541年)春三月,稽胡族首领、夏州刺史刘平伏占据上郡反叛,宇文泰派遣开府于谨前去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冬十一月,宇文泰奏请施行十二条制度,担心百官对本职工作不够勤勉,又下令申明这些制度。
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夏四月,宇文泰在马牧大规模会集各军。冬十月,北齐神武帝高欢侵犯汾州、绛州,包围玉壁。宇文泰出兵蒲坂,准备攻打高欢。军队到达皂荚时,高欢撤退。宇文泰渡过汾河追击,高欢于是逃走了。十二月,北魏文帝在华阴打猎,大肆犒劳将士。宇文泰率领众将到文帝的行营朝拜。
大统九年(公元543年)春天,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献出州城前来归附,宇文泰率领军队迎接他,命令开府李远作为前军。到达洛阳后,派遣开府于谨攻打柏谷坞,将其攻克。三月,北齐神武帝高欢到达黄河北岸。宇文泰回军到瀍水岸边来引诱他。高欢果然渡过黄河,占据邙山列阵,几天都没有前进。宇文泰把辎重留在瀍水弯曲处,士兵们都口中衔枚,夜晚登上邙山。天还没亮,就发动攻击。北齐神武帝高欢单人匹马被贺拔胜追击,差一点就被擒获。宇文泰率领右军若干惠等人大败高欢的军队,将其步兵全部俘虏。赵贵等五位将军在左翼,作战失利。高欢的军队又重新集合,宇文泰再次作战不利,夜里才领兵返回。入关后,驻扎在渭水岸边。高欢进军到陕州,开府达奚武等率军抵御,高欢才撤退。宇文泰因为邙山之战中,各位将领违反军律,上表请求自我贬职。北魏文帝回复说:“你应天命担任宰相,道义高尚,致力于匡扶天下、统一四方,手持符节率军出征,谋划没有失算的时候。我能够垂衣拱手治理天下九年,实在是依靠你的辅佐之力。使天下安宁,确实依赖你的辅佐之功。如今大敌还没有消灭,却因为各位将领违反军律,你就想自我贬职,这大大损害了你一心为国的诚意。应该抑制这种谦让的风度,体谅我的心意。”于是广泛招募关陇地区的豪门大族子弟,来扩充军队。
冬十月,宇文泰在栎阳大规模检阅军队,然后返回驻扎在华州。
大统十年(公元544年)夏五月,宇文泰入朝。秋七月,北魏文帝认为宇文泰前后所呈上的二十四条以及十二条新制度,将成为国家中兴的永久准则。于是命令尚书苏绰再次进行增减修改,总共整理为五卷,颁布于天下。于是挑选贤才,让他们担任州牧、郡守、县令等官职,都依照新制度派遣。几年之间,百姓都觉得这些制度很便利。冬十月,宇文泰在白水大规模检阅军队。
大统十一年(公元545年)春三月,宇文泰下令说:
古代的帝王之所以在外分封诸侯、在内设立百官,不是想要使自身富贵并享受尊荣,而是因为天下极其广阔,不是一个人能够独自治理的,所以广泛寻访贤才,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如果知道某人贤能,就按照礼仪任命他。那个人听到任命的时候,就会悲伤地说:“凡是接受别人的事务,承担别人的辛劳,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的事情而听从别人呢。”又自我勉励说:“上天生育杰出的人才,是为了让他们有利于时代。那君主想要和我一起治理国家,怎么能随便推辞呢。”于是放下自己的想法而接受任命。等到担任官职后,就白天吃不好饭,夜晚睡不好觉,思考如何对上匡正君主,对下安抚百姓。没有闲暇去顾及自己的私事和担忧自己的家庭,所以妻子儿女或许有饥寒的困境也不去理会。于是君主赐予他俸禄,用官位来尊崇他,而不认为这是自己的恩惠。贤臣接受这些,也不认为这是君主的恩德。官位不随意授予,俸禄不胡乱赏赐。做君主的,如果真的能按照这个原则授予官职,做臣子的,如果真的能怀着这样的心情接受职位,那么天下虽大,不用多说也能治理好。从前尧、舜做君主,稷、契做臣子,就是用的这个方法。等到后世世道衰落,这个方法就被废弃了。于是把官职当作私人的恩惠,把爵禄当作荣耀的赏赐。君主任命官员的时候,亲近的人就授予官职,喜爱的人就任用。臣子接受职位的时候,可以使自身尊贵、使家庭富有的职位,就绕着圈子去追求;对自身有损害却对他人有益的职位,就用花言巧语来推辞。于是最公正的原则消失了,奸诈的风气就产生了。天下治理不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圣明的君主使国家中兴,想要去除浮薄虚伪的风气。各位在朝为官的人,应当想到职事的艰难,身负职责缺失的负担,早晚兢兢业业,如同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才能能够胜任的人,就审视自己而担当职位;才能不胜任的人,就收起自己的短处而避开职位。使官职不随意授予,王爵不白白接受。那么淳朴的风气,或许就可以恢复了。
冬十月,宇文泰在白水大规模检阅军队,然后向西到岐阳打猎。
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春天,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凉州反叛。瓜州百姓张保杀害刺史成庆,献出瓜州响应宇文仲和。宇文泰派遣开府独孤信前去讨伐。东魏派遣将领侯景侵犯襄州,宇文泰派遣开府若干惠率领轻骑兵迎击。若干惠到达穰地时,侯景逃走了。夏五月,独孤信平定凉州,擒获宇文仲和,将当地六千多家百姓迁移到长安。瓜州都督令狐延发动起义诛杀张保,瓜州得以平定。七月,宇文泰在咸阳大规模会集各军。九月,北齐神武帝高欢包围玉壁,大都督韦孝宽奋力作战顽强据守。高欢攻打围困了六十天也未能攻下,他的士卒死伤了十分之二三。恰逢高欢生病,于是烧毁营寨撤退。
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春正月,茹茹族进犯高平,到达方城。这个月,北齐神武帝高欢去世。他的儿子高澄继位,这就是文襄帝。高澄与他的河南大行台侯景有矛盾,侯景心里不安,派遣使者请求献出河南六州前来归附。北齐文襄帝派遣将领韩轨、厍狄干等人在颍川包围侯景。三月,宇文泰派遣开府李弼率军救援,韩轨等人逃走。侯景请求留下收编河南的军队,于是迁移到豫州镇守。于是宇文泰派遣开府王思政占据颍川,李弼率军返回。秋七月,侯景暗中谋划归附南梁。宇文泰知道他的阴谋,将之前配给侯景的将士全部召回。侯景害怕,于是反叛。冬天,宇文泰侍奉北魏文帝向西到岐阳打猎。
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春天,北魏文帝下诏封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为宁都郡公,食邑三千户。起初,宇文泰因为平定元颢、迎纳北魏孝庄帝的功劳,被封为宁都县子。到这时把县改为郡,用来封给宇文毓,以此彰显他开始勤王的功绩。夏五月,晋升宇文泰为太师。宇文泰侍奉北魏太子巡视西部边境,从新平出发到安定,登上陇地,刻石记录此事。接着到安阳,到达原州,经过北长城,大规模打猎。准备向东前往五原,到蒲川时,听说北魏文帝身体不适,于是返回。回到后,文帝的病已经痊愈,于是回到华州。
这一年,东魏派遣将领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人率领十多万军队,在颍川包围王思政。
大统十五年(公元549年)春天,宇文泰派遣大将军赵贵率军到穰地,兼管东南各州的军队来救援王思政。高岳筑起堤坝,引洧水灌城。从颍川以北都变成了池塘湖泽,救兵无法到达。
夏六月,颍川被攻陷。起初,侯景从豫州归附南梁,后来就渡过长江,包围建业。南梁司州刺史柳仲礼因为本朝有难,率兵救援。南梁竟陵郡守孙暠献出郡城前来归附,宇文泰派大都督符贵前去镇守。等到侯景攻克建业,柳仲礼回到司州,率领军队来进犯,孙暠据郡反叛。宇文泰大怒。冬十一月,派遣开府杨忠率兵与行台仆射长孙俭前去讨伐,攻克随郡。杨忠进军在安陆包围柳仲礼的长史马岫。
这一年,盗贼在邺城杀死北齐文襄帝。他的弟弟高洋讨伐盗贼,将其擒获,于是继承了他的事业,这就是文宣帝。
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春正月,柳仲礼率领军队前来救援安陆,杨忠在漴头迎击,大败柳仲礼,擒获柳仲礼,将他的部众全部俘虏。马岫献城投降。三月,北魏文帝封宇文泰的第二子宇文震为武邑公,食邑二千户。在此之前,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与他的叔父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关系不和睦,于是称臣归附西魏,派遣他的世子萧嶚做人质。等到杨忠擒获柳仲礼,萧绎害怕,又派遣他的儿子萧方平前来朝见。夏五月,北齐文宣帝废掉他的君主元善见而自立为帝。秋七月,宇文泰率领各军东进讨伐,任命章武公宇文导为大将军,总督留守的各军事务,驻扎在泾水北岸来镇守关中。九月丁巳日,军队从长安出发。当时连续下雨,从秋天到冬天,各军的马和驴大多死去。于是在弘农北面造桥渡河,从蒲坂返回。于是黄河以南从洛阳起,黄河以北从平阳以东,都归入北齐了。
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春三月,北魏文帝驾崩,皇太子继位,宇文泰以冢宰的身份总管百官事务。南梁邵陵王萧纶侵犯安陆,大将军杨忠前去讨伐并擒获了他。冬十月,宇文泰派遣大将军王雄从子午道出兵,讨伐上津、魏兴;大将军达奚武从散关出兵,讨伐南郑。
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春天,王雄平定上津、魏兴,在当地设置东梁州。夏四月,达奚武包围南郑。一个多月后,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献出州城投降。达奚武押着萧循回到长安。秋八月,东梁州百姓反叛,聚众包围州城。宇文泰又派遣王雄前去讨伐。
侯景攻克建业时,还尊奉梁武帝为主。过了几十天,梁武帝因愤怒怨恨而去世。侯景又立梁武帝的儿子萧纲为帝。不久就废掉萧纲自立为帝。一年多后,萧纲的弟弟萧绎讨伐侯景,将其擒获,派遣他的舍人魏彦前来通报,随后在江陵继位,这就是梁元帝。
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春天,北魏废帝下诏让宇文泰免去丞相、大行台之职,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二月,东梁州被平定,将当地的豪强首领迁移到雍州。三月,宇文泰派遣大将军、魏安公尉迟迥率领军队到蜀地讨伐南梁武陵王萧纪。夏四月,宇文泰率领三万精锐骑兵向西越过陇地,渡过金城河,到达姑臧。吐谷浑震惊恐惧,派遣使者献上当地特产。五月,萧纪的潼州刺史杨乾运献出州城投降,引导尉迟迥的军队向成都进发。秋七月,宇文泰从姑臧回到长安。八月,攻克成都,剑南地区平定。冬十一月,尚书元烈图谋叛乱。事情败露后,被处死。
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春正月,开始制定九命之典,用来排列朝廷内外官员的爵位。把第一品称为九命,第九品称为一命。将流外的品级改为九秩,也以九为上等。又对州郡及县进行改置:把东雍州改为华州,北雍州改为宜州,南雍州改为蔡州,华州改为同州,北华州改为鄜州,东秦州改为陇州,南秦州改为成州,北秦州改为交州,东荆州改为淮州,南荆州改为昌州,东夏州改为延州,南夏州改为长州,东梁州改为金州,南梁州改为隆州,北梁州改为静州,阳都郡改为汾州,南汾州改为勋州,汾州改为丹州,南豳州改为宁州,南岐州改为凤州,南洛州改为上州,南广州改为淯州,南襄州改为湖州,西凉州改为甘州,西郢州改为鸿州,西益州改为利州,东巴州改为集州,北应州改为辅州,恒州改为均州,沙州改为深州,宁州改为麓州,义州改为严州,新州改为温州,江州改为沔州,西安州改为盐州,安州改为始州,并州改为随州,肆州改为塘州,冀州改为顺州,淮州改为纯州,扬州改为颍州,司州改为宪州,南平州改为昇州,南郢州改为归州,青州改为眉州。总共改州四十六个,设置州一个,改郡一百零六个,改县二百三十个。
自从元烈被诛杀后,北魏废帝口出怨言。北魏淮安王元育、广平王元赞等人流着泪劝谏他,废帝不听。于是宇文泰与公卿大臣商议决定,废掉废帝,尊立齐王元廓,这就是魏恭帝。
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夏四月,魏恭帝大宴群臣。北魏史官柳虬在朝堂上拿着简书说:“废帝,是文皇帝的嗣子。七岁时,文皇帝把他托付给安定公(宇文泰)说:‘这个孩子成才,取决于你,不成才,也取决于你,你应该努力。’安定公既然接受了这样重大的托付,担任了首辅的重任,又把女儿嫁给废帝为皇后,却不能把他教诲成才,致使他被废黜,辜负了文皇帝托付的心意,这个过错不是安定公还能是谁呢?”宇文泰于是让太常卢辩撰写诰文晓谕公卿大臣说:“唉!我的各位诸侯和众多士人,文皇帝把还在襁褓中的嗣子托付给我,教导他、训诲他,希望他有所成就。而我却不能改变他的心性,以至于被废黜,违背了文皇帝的遗志。唉!这个过错我怎么能逃避呢?我心里清楚,何况你们众人的心里呢。我的颜面,难道只是现在感到羞愧,恐怕后世会把我当作话柄。”乙亥日,下诏封宇文泰的儿子宇文邕为辅城公,宇文宪为安城公,食邑各二千户。茹茹族的乙旃达官进犯广武。
五月,派遣柱国赵贵追击,斩首数千级,收缴其辎重后返回。秋七月,宇文泰向西打猎到达原州。梁元帝派遣使者请求依据旧的版图来确定疆界,又与北齐勾结,言辞悖逆傲慢。宇文泰说:“古人说‘上天所抛弃的人,谁能使他兴盛’,说的大概就是萧绎吧。”
冬十月壬戌日,派遣柱国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韦孝宽等率领五万步兵和骑兵前去讨伐。十一月癸未日,军队渡过汉水。中山公宇文护与杨忠率领精锐骑兵先驻扎在江陵城下,占据江津来防备梁元帝出逃。丙申日,于谨到达江陵,排列营寨包围防守。辛亥日,进攻城池,当天就攻克了。擒获梁元帝,将其杀死,并且俘虏了他的百官和士民返回。被沦为奴婢的有十多万人,幸免的有二百多家。立萧詧为梁国君主,居住在江陵,成为西魏的附庸。南梁将领王僧辩、陈霸先在丹阳立梁元帝的第九子萧方智为君主。
北魏初期,统辖三十六个封国,有九十九个大姓,后来大多灭绝了。到这时,把各位将领中功劳高的封为三十六国的后代,功劳次一等的封为九十九姓的后代,他们所统领的军人,也改从他们的姓。
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南梁广州刺史王琳侵犯边境。冬十一月,派遣大将军豆卢宁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春正月丁丑日,开始推行《周礼》,设立六官。任命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柱国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起初,宇文泰认为汉魏时期的官职繁多,想要革除以前的弊端。大统年间,就命令苏绰、卢辩依照周代的制度改革创立新的官职制度,不久也设置了六卿等官职,然而撰写编排还没有完成,各种政务仍然归尚书台等机构处理。到这时才全部完成,于是命令开始施行。夏四月,宇文泰向北巡视打猎。秋七月,渡过北河。王琳派遣使者前来归附,任命王琳为大将军、长沙郡公。魏恭帝封宇文泰的儿子宇文直为秦郡公,宇文招为正平公,食邑各一千户。九月,宇文泰生病,回到云阳,命令中山公宇文护接受遗命辅佐嗣子。冬十月乙亥日,宇文泰在云阳宫去世,灵柩运回长安发丧。当时宇文泰五十二岁。甲申日,葬于成陵,谥号为文公。孝闵帝接受禅让后,追尊他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公元559年),追尊为文皇帝。
宇文泰知人善任,能听从别人的意见,崇尚儒家学说,对政事明了通达,他的恩德和信义施及万物,能够驾驭英雄豪杰,凡是见过他的人,都想为他效命。沙苑之战中所俘获的囚犯,宇文泰释放并任用他们,河桥之战时,率领这些人作战,他们都拼死效力。各位将领出征时,宇文泰授予他们谋略计策,没有不取胜的。宇文泰生性喜好朴素,不崇尚虚假的装饰,一直把改变风俗、恢复古代的淳朴作为自己的心愿。
史臣说:北魏的国运即将终结时,众多凶徒肆意妄为,有的威权震慑君主,有的叛逆罪行滔天。他们都认为皇位可以凭借武力夺取,皇权象征之物可以通过强求得到,没有不觊觎皇位,窥视两宫(指皇帝和太后)的,然而接着就遭到诛杀,灭亡迅速。由此可知,王莽篡权盗窃皇位,最终却成为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资本;董卓凶残,实际上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业。天命是有定数的,怎么可以肆意践踏呢。宇文泰当初没有多少土地,军队也很少,在战乱中奔波,从行伍中崛起。正赶上贤能之士施展才能的时机,顺应了上天开启圣明之运的契机,聚集义勇之士,联合同盟,一举消灭仇敌,再次起兵就匡扶了帝室。于是在内与谋士商议谋划,在外依靠有才能的英雄,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用宏大的正道来教导事物。高氏凭借众多的甲兵,依仗强大的军队,多次进入京城附近,企图吞并西魏。等到宇文泰英明的谋略如闪电般发出,军旗像疾风般奔驰,在弘农建立了如同城濮之战那样的功勋,在沙苑取得了如同昆阳之战那样的大捷。树立威望,奠定霸业,使弱小的西魏变得强大。继承了北魏衰落的基业,开创了北周的美好天命。向南平定江汉地区,向西攻占巴蜀之地,向北控制沙漠地区,向东占据伊水、瀍水一带。于是摒弃魏晋的旧制,效法古代,恢复六官的废弃典章,成就了一代宏大的规划。德行和刑罚并用,功勋和贤才都予以任用,使远方的人安宁,近处的人喜悦,风俗淳朴,百姓和睦。亿万百姓有了归向,禅让的时机也完全成熟。宇文泰有这样的功业,以人臣的身份终结一生。真是伟大啊!如果不是雄才大略冠绝一时,英姿盖世,有上天赋予的神奇资质,文武双全的人,谁能做到这样呢。从前,汉献帝流亡在外,曹操成就了辅佐君主的大业;晋安帝流亡动荡,宋武帝建立了匡扶聚合的功勋。比较德行和功绩,宇文泰远远超过他们。至于在江陵取胜后,将全城的人都俘虏杀戮;茹茹族归顺投降,却将他们全部诛灭。虽然事情出于权宜之计,但做法违背了道德教化。北周国运不长久,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