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离开后,一切从华娱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落地柏林

“下一部戏,中影负责发行,宁导任导演及编剧,对选角有建议权,版权归宁导,如果参加电影节,卖片分润中影占九成,票房分成中影占八十五,导演及编剧费用作价40万。”

连预算都没问,直接包揽,中影腰很粗。

孙经理提的这些条件,对于新人导演来说很不错,甚至挑不出什么毛病。

版权留给了他,卖片和票房都给他留有一部分,对于一分钱不出的宁言,条件很优渥。

出租车没入围电影节的话,中影就算投资,也只会象征性的给自己十万左右的导演和编剧费。

像什么卖片、票房分成,想都别想,直接就是拿来吧你,这才是大部分导演的现状。

“宁导,中影相信你的能力,为你准备了附加条款,出租车在柏林每斩获一个奖项,卖片和票房分成给你上涨百分之五,要是能得到最佳影片大奖,中影愿意一次性将你的分润调整至百分之30!导演和编剧费用上调到70万。”

孙经理的皮鞋跟在地面敲出最后的节奏,办公室的挂钟指向九点十五分。

宁言忽然想起《出租车》后期制作时,王落丹趴在剪辑台上说的话:“电影是导演的孩子,可资本总想着给孩子改名字。”

他指尖划过“监制全程跟进”的字样,抬头望向章明:“如果我签了,资本会要求更换主演吗?”

宁言看了看老师。

章明的茶杯在掌心转了半圈,热气模糊了他望向窗外的视线:“资本的条件,从来都是等价交换。”

他忽然笑了,目光带着过来人的狡黠,“但你现在有资格让他们加价——柏林入围名单刚公布,你的名字已经出现在《好莱坞报道者》的新人导演特辑里。”

电脑在桌面震动,搜狐娱乐的推送文字格外刺眼:“北电大一新生力压众大导,成柏林电影节最年轻入围导演”。

宁言看着评论区里“资本运作”“背景深厚”的猜测。

有些误解,就像胶片上的划痕,总要在放映时才能显形。

“宁导这边是有什么顾虑?”

“孙经理,你的条件非常好,但这个馅饼太大了,我需要些时间消化一下,我会在去往柏林之前给你准确答复。”

“好,我等宁导的好消息!”

说罢,最重要的事情已经谈完,孙经理告辞离开。

“有顾虑?”

等人走后,章明才开口疑惑的问道。中影的条件他提前就知道了,好的不能再好了,所以他才给牵线搭桥,他觉得没必要拖着。

“老师,我不是驳您的面子,第一部电影是上影在支持,多少得给个面子。”

“也是,上影的能量也不小。”

“你现在可是香饽饽了,局势变化太快,轮到你待价而沽了。”

宁言不置可否的笑笑。

这边师生二人在闲谈,随着大部分人的醒来,圈内人士已经知道了这届柏林电影节的相关消息。

新闻报导已经出来了。

冯小缸意欲转型,《大腕》征战柏林。

张一谋携手《幸福时光》,已经做好征服柏林的准备。

李新导演执导的《花眼》前往柏林参展。

鞍桦导演执导的《男人四十》前往柏林参展。

在这些新闻中,一篇报道尤为显眼。

北电大一新生执导新片成功入围柏林电影节,该影片究竟有何魔力,能力压一众大导成为本届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

——本条新闻由搜狐娱乐独家为您报导

“下雪了?”

雪粒子打在办公室的玻璃上沙沙作响,宁言站在走廊尽头,望着操场上的树披上白纱。

看着天空中飞舞的雪花,伸出手掌掌心朝上,一边走一边嘴里哼唱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手机里存着上影刘经理的未接来电,通话记录停在凌晨两点十七分。

对方显然得知了中影的条件,连夜调整了报价。

“宁导,上影愿意把票房分成降到八成!”刘经理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急切,“而且海外版权代理费用可以再降五个点……”

“刘经理,”宁言打断她,目光落在远处扫雪的学生身上,“《出租车》里有句台词:‘乘客总想着抄近路,司机却知道哪条路不堵车。’”

他笑了,“我需要的不是分成,是拍摄时不被资本绑架的自由。”

电话那头沉默了三秒,传来文件翻页的声响:“我们可以商量给你最终剪辑权,主演由你定。”刘经理的声音放软,“新人导演总要给行业留些见面礼,你懂的。”

雪越下越大,宁言望着香樟树下堆雪人的情侣,忽然想起《风吹麦浪》里的一个场景:陈正南在雪地里刻下香樟叶的图案,作为联络暗号。

“这样吧,”他说,“角色可以开放试镜,但我要绝对的选角主导权。”

下个月的春节不能在国内过了,那个时候自己已经在柏林了吧……

北电食堂的电视循环播放着柏林电影节的新闻,冯小宁的《紫日》、张艺谋的《幸福时光》海报在屏幕上闪过,最终定格在宁言的入围消息。

打饭窗口前,摄影系学生举着摄像机对准正在排队的宁言,话筒上的校徽标志闪着微光。

“宁导,听说中影给你千万投资?”

“对《出租车》的票房预期是多少?”

“作为大一学生,如何平衡学业与拍摄?”

不锈钢餐盘在台面上磕出清脆的响,宁言接过阿姨递来的宫保鸡丁,抬头望向镜头:“我只是个拿摄像机的学生,柏林之行是学习,更是带着故事去见世界。”

他瞥见角落有人举着手机偷拍,目光闪过一丝无奈。

从昨天开始,校园论坛就被“天才导演”的话题刷屏,连食堂阿姨都多给了他半勺肉丁。

论坛热帖《揭秘宁言:从福利院走出的新人导演》突然登顶,配图是他十六岁生日时在福利院门口的照片。

当时他抱着摄像机,身后是张阿姨新栽的香樟树苗。

评论区里,“卖树植攒启动资金”“自学导演知识”的讨论此起彼伏,却没人知道照片里的摄像机,是章明偷偷塞给他的二手货。

“喂?”

“宁言,出租车入围柏林电影节啦!”

王落丹的尖叫声让他不由自主的把手机拿远了些。

“我知道了”

“你知道了?你怎么那么平静啊,你的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了哎。”

“我一直对我的电影有信心啊,这不很正常么。”

“挂了,装逼犯!”

“嘟嘟嘟……”

望着已经挂断的手机,宁言微微一笑,迎着积雪,在地上留下了一排脚印。

王落丹的短信在此时发来:“系里给你配了专属办公室!不过门锁密码是你的生日,记得改。”

宁言看着手机里的短信忽然笑了,比起外界的喧嚣,校园里的点滴温暖,更像电影里的温馨彩蛋。

二月五号,柏林泰格尔机场。

“宁导,这里!”

一名女子,年龄大约二十三四岁,样貌可爱,动作举止间带着一丝俏皮,举着姓名牌冲着男生喊道。

“宁导,你好,我叫黄佳琪,是中影给您安排的电影节期间的向导兼翻译。”

柏林泰格尔机场的电子屏闪烁着「2月5日 15:47」,宁言的皮鞋在融雪地砖上打滑。

海关柜台前,黄佳琪正用德语与工作人员交涉,马尾辫在荧光灯下甩出利落的弧线。

她突然转身,眼睛亮得像落在雪地上的阳光:“宁导,他们说你的签证照片像电影明星!”

中影还真会安排人……

行李转盘的传送带发出单调的响,宁言望着贴满电影节海报的墙面。

忽然想起《出租车》里范伟说的:“到了国外,才知道咱胡同里的槐树,比什么洋树都亲切。”

黄佳琪递来热可可,杯壁上的雾气模糊了远处的金发旅客。

“不好意思,等很久了?”

手中的行李被女子接过。

“这段时间就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我之前还以为接这个活,您是个中年人或者干脆是个老头呢,没想到您这么年轻。”

黄佳琪有些自来熟,性格跳脱不拘谨。

“在柏林的日子,应该不会无聊了”,心中泛起这个心思,笑容中带着趣味。

“你是这边的留学生?”

宁言坐在后排,对驾驶车子的黄佳琪问道。

“是啊,但是我很后悔选择德国留学,毕业太难了,不过顺利的话,今年应该就能回国。”

黄佳琪像只喜鹊一样,说个不停,聊周围的风景,聊脚下的土地,仿佛什么都能聊起话题,宁言坐在后座上,不时迎合的点点头,听她讲到精彩处,还会给予掌声。

黄佳琪像是说累一般,从后视镜瞟了一眼后座,小心的说道:“宁导,我话多,没打扰到你吧?”

“没有,我刚刚从你这了解到很多本地的知识,如果你做导游,肯定是个金牌导游!”

“真的吗?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国内的活动安排,以前那些外国人都耷拉着脸,脸色傲的不行,碰到宁导突然感觉亲切多了。”

黄佳琪又有了聊天的动力,宁言转头望向窗外,思绪飘远,回想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那天下午三点,中影大厦23楼会议室,落地窗外的雪花在玻璃上划出痕迹。

宁言看着投影仪上的合作方案,中影的红色折线与上影的蓝色折线在“金熊奖获奖”节点交汇,像两支对峙的箭头。

经过一番思考,宁言不想只选择一家得罪另一家,将中影和上影约到了一起。

“宁导的剧本,我们愿意联合出资。”刘经理推过文件,红色指甲在“上影出资400万”处轻点,“但发行必须由我们主导,欧洲片商更认我们的渠道。”

孙经理的钢笔在“中影出资400万”处顿住:“我们可以接受联合监制,但选角必须有中影的推荐名额。”

他紧接着抬头,目光扫过宁言胸前,“毕竟,市场需要商业考量。”

宁言翻开导演手册,夹着的香樟叶书签落在桌面:“我的条件很简单:第一,版权归我;第二,选角主导权;第三……”

他敲了敲屏幕上的“柏林电影节后签约”,“奖项结果出来前,所有条款都是草案。”

《风吹麦浪》预算1000万,由中影和上影共同出资,中影出资400万,上影出资 400万,上影负责发行,版权归宁言,卖片及票房中影占38%,上影占50%,宁言占12%,导演及编剧费用作价50万。

此次谈判中,另外一部影片《孤独的女人》也顺便谈好。

电影预算400万,上影出资300万,中影出资100万,上影负责发行,版权一样归宁言,中影占20%,上影占65%,宁言占15%,导演及编剧费用作价50万,角色宁言定。

总的来说,谈判结果他是满意的,合约并没有当场签订,一切得等到柏林结束。

后面时间里,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人打探他,但他一律没有回应。

网上的声音太过吵闹,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他决定低调一些。

“宁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