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2章 两个忠臣 二
第62章 两个忠臣 二
周昌是沛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士卒。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二兄弟以后就追随刘邦。
公元前203年,楚军在荥阳把刘邦团团围住,情况紧急,刘邦悄悄逃出重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为由杀了魏豹。楚军攻破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烹杀了周苛。于是刘邦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高祖六年时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强直敢言,不过因为口吃不善措词,就使一时不能尽说,挣得头面通红,也一定要徐申己意不肯含糊,所以萧、曹等都视他为诤臣,就是高祖也称他正直,怕他三分。
一日周昌有事入陈,趋至内殿,即闻有男女嬉笑声,凝神一瞧,遥见高祖上坐,怀中揽着一位美人儿调情取乐,那美人儿就是专宠后宫的戚姬,周昌连忙掉头转身就走,不意已被高祖窥见,撇了戚姬赶出殿门,高呼周昌。周昌不便再行,重复转身跪谒,高祖趁势展开两足,骑住周昌颈项问道:“汝既来复去,想是不愿与朕讲话,究竟看朕为何等君主呢?”周昌仰面睁看高祖,把嘴唇乱动片刻,激出一句话道:“陛下好似桀、纣哩!”高祖听了大笑,将足移下放他起来。周昌才将他事奏毕扬长自去。
戚夫人生得天姿秀丽,容光照人,善能鼓瑟击筑,又能为翘袖折腰之舞。《出塞》、《人塞》、《望归》等曲一经戚姬度入娇喉,抑扬宛转真个销魂。随身侍女数百人皆习音乐,每当歌舞表演时一齐举首高唱声彻云霄,高祖甚悦。
戚姬既得专宠,便怀着夺嫡的思想,日夜在高祖前颦眉泪眼,求立儿子如意为太子。高祖不免心动,且太子刘盈秉性柔弱,不若如意聪明,索性趁早废立,既可安慰爱姬,复可保全国祚。只是吕后随时防着,但恐太子被废,几视戚姬母子为眼中钉。
会值如意改封,高祖欲令他就国,惊得戚姬神色仓皇,慌忙向高祖跪下,未语先泣,扑簌簌的泪珠儿不知堕落几许!高祖便婉语戚姬道:“我本想立他为太子,只是废长立幼名义未顺,还是从长计议罢!”哪知戚姬听了此言索性号哭失声,宛转娇啼不胜悲楚。高祖又怜又悯,不由脱口说道:“算了!我就立如意为太子便了。”
翌日临朝召集群臣,提出废立太子的问题,群巨惊骇,黑压压地跪在一地同声力争,无非说立嫡以长古今通例,且东宫册立有年并无过失,如何无端废立,请陛下慎重云云。高祖不肯遽从,顾令词臣草诏,蓦听得一声大呼道:“不。。。。。。不……不可!”高祖瞧着乃是口吃的周昌,便问道:“你只说不可两字,究竟是何道理?”
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非常气愤,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周昌越是惶急,越是说不出口,面上忽青忽紫,好一歇才挣出数语道:“臣口不能言,但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高祖看周昌如此情形,忍不住大笑起来;满朝大臣听他说出两个期期,也都暗笑不已。究竟期期二字何解,周昌自己也说不清楚。本来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被周昌口吃弄得不了了之。
高祖笑了数声退朝罢议,群臣都起身退归,周昌亦趋出,殿外遇着宫监,说是奉皇后命延入东厢,周昌不得不随他同去。既至东厢门内,吕后已经立候,正要上前行礼,不料吕后突然跪下,周昌急得手忙脚乱,慌忙屈膝俯伏,但听吕后娇声道:“周君请起,感君保全太子,所以敬谢。”周昌答道:“为公不为私,怎敢当此大礼?”吕后道:“今天若非周君力争,太子恐怕已经被废了。”说毕乃起,周昌也起身自去。
高祖退朝以后,戚姬大失所望,免不得又来絮聒。高祖道:“朝臣无一赞成,就使改立,如意也不能安。我劝你还是从长计议。”
戚姬泣语道:“妾并非定欲废长立幼,但妾母子性命悬诸皇后手中,总望陛下曲为保全!”
高祖道:“我自当慢慢设法,决不使你母子吃亏。”
戚姬无奈,只好收泪耐心等待,高祖沉吟数日未得良谋。每当愁闷无聊,便与戚姬相对悲歌,唏嘘欲绝。
一日刘邦独自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掌管符玺的御史名叫赵尧,他的年纪很轻,但是却揣摩出了刘邦的心思,于是赵尧就主动去找刘邦谈心。
赵尧人虽然年轻,但是非常有才,周昌是御史大夫,是所有御史的头儿。周昌有个朋友叫赵人方,他跟周昌说:“你手下那个赵尧,不是一般人,你要好好重用他。”结果周昌很无所谓地笑着说:“那小子那么年轻,就是个刀笔小吏,不至于这么重视他。”
不料周昌这话让赵尧知道了,赵尧就记恨在心,天天想着怎么报复把周昌给挤走。
现在赵尧见了刘邦,就问道:“皇上近来心情不佳,可是因为赵王年少,戚夫人又与吕后不和,担心您万岁之后赵王不能自保?”
这刘邦倒也是开明,换作后来的朝代,有几个敢当着皇帝的面说“皇帝万岁之后”?刘邦叹了口气说:“是啊,我很担心,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尧说:“这好办啊,陛下只要为赵王(刘如意)安排一个强硬的相国,并且是吕后、太子和群臣都敬畏的人就可以了。”
刘邦点了点头,回答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没有想出合适的人选啊。”
赵尧笑了笑,说:“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强正直,从吕后、太子到群臣,没有不怕他的。全朝臣上下,只有他合适。”
刘邦想了想,还真是。虽然周昌是支持太子的,可说到既有威望,又有能力,还要刚正不阿,除了周昌也没有别的合适的人了。这样一来太子失去一个强大的后盾,赵王刘如意倒是得到了一个有力的支持。于是刘邦决定把周昌改封为赵国国相,后来又觉得赵尧这小子很懂自己心意,便让赵尧顶替周昌的位置封为御史大夫。
周昌临走前哭的稀里哗啦,上气不接下气地哭问刘邦:“臣从一开始就追随陛下,陛下为什么要单单把我抛弃到诸侯国去呢?”
刘邦说:“我非常了解您的品格,虽然这是降职,但我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了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您就为我委屈一遭吧!”皇上这么信任,周昌自然无法拒绝。于是被调任赵国相国。
周昌虽然不同意刘邦改立如意为太子,但是不等于说他不喜欢赵王。他知道刘如意年幼戚夫人善良,母子俩根本震不住文臣武将!为汉室江山考虑,他选择吕氏母子!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如果为自己的荣华富贵选择站队,那就是投机取巧的小人!
汉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病逝,安葬栎阳北原。特就陵寝旁建置一城,取名万年,设吏监守。
皇考升遐,王侯将相都来会葬,独代相陈豨不至。
葬事才毕,赵相周昌乘便进谒,高祖即忙召入。周昌行过礼后屏人启奏道:“代相陈豨拥有强兵,臣恐他暗中谋变,因此据实奏闻。”高祖闻奏命周昌仍回赵国防守,一面遣人前往代地查办。
原来陈豨乃宛陶人,初从高祖人关,以将军定代地,破臧荼,封阳夏侯。高祖甚加宠信。因代地关系紧要,乃命陈豨为代相,统领边兵防备匈奴。陈豨豪侠,特别仰慕魏公子无忌,今为将守边,便多招宾客收养门下,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看待。所以远近之人争来趋附。
陈豨在代地已有数年,有次告假归里,路过赵国都城邯郸,适遇周昌为赵相。周昌听说陈豨到来,自然前往拜会。忽见他门下宾客及相随之人不计其数,车马共有千余辆,邯郸旅舍都被占满。周昌不免惊讶,后来陈豨回代又过赵国,宾客之多仍如前时。周昌怀疑他聚众谋乱,于是入京面告高祖。高祖立即遣人调查。使者据实回报,说是没有谋反证据,高祖也就不加深究。
谁知陈豨因此恐惧,得知韩王信与王黄、曼丘臣现在匈奴,于是暗遣宾客前往交结,彼此立下盟约联合举兵。到了十年七月,太上皇驾崩栎阳宫,高祖遣使往召陈豨。陈豨闻召大惊,托言病重不肯来京。接着与王黄、曼丘臣约期反叛,陈豨自称代王,逼迫代地官民服从自己。高祖闻信立即自率诸将星夜赶到赵国,周昌迎入邯郸城中。
高祖叫周昌就赵地选择壮士为将,周昌奉命选得四人。高祖一见便骂道:“竖子安能为将!”四人被骂后俯伏地上不敢做声。高祖骂人后又授他们为将,且各封一千户。左右进谏道:“诸将士相从入汉伐楚,至今有功尚未尽赏,今四人何功竟得受封?”高祖道:“陈豨造反,邯郸以北之地都被他占据,如今只有邯郸本地军队与他抗衡,吾又何惜四千户呢。”左右闻言个个称善。高祖又问陈豨部将是谁,左右对道:“都是从前商贾之人。”高祖于是取得多金,令干吏收买陈豨将领,陈豨将领陆续来降。高祖命周勃前去攻击,周勃一鼓入城荡平。陈豨一败涂地逃往匈奴去了。
高祖留周勃防御陈豨,自引诸军西归。途中想到赵、代二地不便强合,还是照旧分封各有专责。于是封子刘恒为代王,使都晋阳。这刘恒就是薄姬所生。后来高祖专宠戚姬,对薄姬几乎不理不睬。薄姬毫无怨言,但将刘恒抚养成人。今日刘恒受封代地,索性将母妃一同接去。高祖现在只喜欢戚姬,因此随他母子偕行。薄姬反得跳出祸门,与儿子安享富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