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R OF THE MONTH 当月之星
克劳斯·麦凯莱
指挥旋风
KLAUS MÄKELÄ
Conducting the Whirlwind
文字_张佳玥
这是一位热衷于重新想象每一个声音的指挥家。
——《泰晤士报》,2021年

我记忆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着父母一起排练,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令人着迷的。
——克劳斯·麦凯莱
崛起最快的指挥家
2024年4月,芝加哥交响乐团宣布重磅消息:克劳斯·麦凯莱(Klaus Mäkelä)将于2027年接替八十二岁的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成为该乐团的第十一任音乐总监,这也是芝加哥交响乐团成立一百三十三年以来最年轻的音乐总监。现年二十八岁的麦凯莱无疑是当今指挥界最具话题性的青年指挥家之一,回顾这位芬兰天才指挥家的职业生涯,他的成长轨迹简直让人惊叹。
1996年出生的麦凯莱在芬兰完成学业后,仅仅过了六年就开始了他的国际职业指挥生涯。2017年,二十一岁的他首次执棒瑞典广播交响乐团,随后又接连担任塔皮奥拉小交响乐团的副总监、图尔库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并与里昂国家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2018年,二十二岁的他首次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并于2020年起担任该乐团的首席指挥兼艺术顾问,次年又担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2022年,他被任命为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艺术合作伙伴,并将在2027—2028演出季中担任首席指挥;2023年,他首次携手柏林爱乐乐团登台亮相,同年12月与纽约爱乐乐团首次合作。
麦凯莱并不是第一个在二十多岁就闯入古典音乐舞台的指挥家。早在他之前,古斯塔沃·杜达梅尔在与麦凯莱同龄时就已成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伦纳德·伯恩斯坦二十五岁时首次指挥纽约爱乐乐团,但他过了十五年才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相比之下,年轻的麦凯莱似乎更加出众,他同时执掌四个乐团,其中两个还是世界顶级乐团,其崛起之迅猛是前所未有的。
浑然天成的指挥技艺
与天赋相伴的是麦凯莱家庭中浓郁的艺术氛围。麦凯莱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学习大提琴。其父亲是大提琴家萨米·麦凯莱(Sami Mäkelä),母亲是钢琴家塔鲁·米厄海宁-麦凯莱(Taru Myöhänen-Mäkelä),外祖父塔皮奥·米厄海宁(Tapio Myöhänen)是小提琴家和中提琴家。麦凯莱回忆道:“我记忆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着父母一起排练,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令人着迷的。”

后来,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七岁时,麦凯莱参加了芬兰国家歌剧院儿童合唱团,表演由芬兰指挥家汉努·林图(Hannu Lintu)指挥的歌剧《卡门》。正是那次演出点燃了他的音乐梦想,“我完全被音乐的力量征服了,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到这一点,从那时起,我就想成为一名指挥”。十二岁时,他开始跟随芬兰指挥家乔尔玛·帕努拉(Jorma Panula)学习指挥,同时攻读大提琴演奏专业。十五岁时,他成为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大提琴手,管弦乐手的工作经验被他视为职业指挥家的宝贵财富,“我从管弦乐手的视角中学到了很多”。麦凯莱从小就对音乐耳濡目染,青少年时期接受的专业音乐训练,都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完全被音乐的力量征服了……从那时起,我就想成为一名指挥。
——克劳斯·麦凯莱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作为当今炙手可热的青年指挥家代表,麦凯莱指挥过欧洲、北美和日本的顶级管弦乐团,获得了高度赞誉。然而,在成为音乐总监之前,他的演出“并不理想”。2018年5月,麦凯莱首次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时恰逢挪威国庆节的前一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演出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乐团不仅重新安排了音乐会,还聘请他为首席指挥,并延长了与他的合约,以确保长期合作。2021年,麦凯莱成为迪卡唱片公司(Decca Classics)签约的独家录音艺术家,这是继1948年的乔治·索尔蒂(Georg Solti)和1978年的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之后,第三位与该公司独家签约的指挥家。
对芬兰指挥家来说,西贝柳斯的作品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选择。麦凯莱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后,计划以“西贝柳斯全套交响曲”为主题进行巡演,并发行完整的作品录音。然而,从2020年至2021年初,因为新冠疫情,挪威处于沉默的封闭状态,乐队和指挥大部分时间只能在音乐厅里排练。这也给了他们悉心打磨乐曲,深入挖掘西贝柳斯的时间。同时,这一过程加强了指挥与乐团之间的默契。麦凯莱表示:“录音让你对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你很快就学会了如何让每个人在任何时刻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麦凯莱和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录制了他的首张专辑《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并于2022年3月正式发行。专辑不仅收录了西贝柳斯的全套交响曲,还收录了他的交响诗《塔皮奥拉》以及《第八交响曲》的片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第八交响曲》已被作曲家销毁,其价值可见一斑。
麦凯莱是录制“西贝柳斯七部交响曲”最年轻的指挥家,从那时起他便崭露头角,获得了音乐界的高度关注。同时,这张专辑还为奥斯陆爱乐乐团赢得了多个奖项,其中包括西贝柳斯奖和荷兰爱迪生古典音乐奖最佳新专辑奖。
奥斯陆爱乐乐团与西贝柳斯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乐团演奏其作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麦凯莱的指挥下,西贝柳斯的音乐似乎表现出更多的冒险精神和对自然神秘主义的深刻理解。“我们不断演奏、演奏、再演奏,然后录音。”麦凯莱对西贝柳斯的理解始终如一,既基于智慧,也基于感性。当乐团以铿锵有力、精准和专注的演奏回应时,呈现的就是这张全新的录音。

为经典注入新生命
麦凯莱是一位非常成熟且拥有坚定想法和创新的音乐家。在他的指挥下,乐团重新演绎了每一个音符,使乐曲的表达更加深刻并令人信服。不仅如此,他对“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目标”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Jerome Bonnet
麦凯莱首次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是在2019年6月。之后,他便追随赫伯特·冯·卡拉扬、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等杰出指挥家的脚步,成为巴黎管弦乐团的新任音乐总监。作为奥斯陆爱乐乐团和巴黎管弦乐团这两大乐团的首席指挥,麦凯莱将两者进行比较,称它们同样精彩,但观众群体截然不同。“巴黎管弦乐团吸引的观众群体多样、年轻且似乎无穷无尽,可以进行更大胆的曲目安排。”因此,他在巴黎管弦乐团主要选择当今作曲家的作品进行演出,并与乐团合作探索俄罗斯芭蕾舞团的音乐。
在第一次巡演中,麦凯莱指挥了斯特拉文斯基在二十世纪初期创作的芭蕾舞剧《春之祭》和《火鸟》,并于2023年将其录制成第二张个人专辑。这些曲目的选择大胆而深刻,融合了强烈的感染力、创新性和权威性,绝非一般指挥的常规之作,这也暗示着这位年轻的指挥家正在以此为基础打造其非凡的职业生涯。对麦凯莱而言,《火鸟》与《春之祭》分别代表着结束与新的开始:《火鸟》像是浪漫主义晚期管弦乐的最终陈述,其和声语言和配器都超出了想象,通过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来讲述故事;而《春之祭》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管弦乐队的色彩和声音与之前听到的一切都不同。聆听这部作品时,听众会强烈地感受到节奏的驱动、大胆的音色与音响的震撼。
2024年3月,麦凯莱又与巴黎管弦乐团推出了“俄罗斯芭蕾舞团音乐系列”的第二张专辑,其中收录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德彪西的《游戏》和《牧神午后前奏曲》。在这次录制中,麦凯莱选择了1947年《彼得鲁什卡》修订版的乐谱,充分利用了更精简的管弦乐队,使乐队的内部细节更加突出。麦凯莱说:“我从小就熟悉《彼得鲁什卡》,这是我指挥的第一部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从那以后,这部作品就一直深得我心,因为它的叙事和色彩都很精彩。”德彪西的作品同样处理出色,他那庞大且充满异国情调的配器在巴黎管弦乐团这里焕然一新。这些细节丰富、技术高超的演奏加上精细而均衡的录音效果,使得麦凯莱指挥的管弦乐队听起来既迷人又完美。
麦凯莱是一位具有现代姿态的领导者,他的指挥充满了活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对巴黎管弦乐团的诠释是无可争议的。美妙的音色、精确的击奏、管弦乐队的声音衰减、令人印象深刻的乐器速度,这一切都使巴黎管弦乐团进入升腾的状态,沉醉于变化的节奏和发光的色彩之中。
我从小就熟悉《彼得鲁什卡》,这是我指挥的第一部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从那以后,这部作品就一直深得我心。
——克劳斯·麦凯莱
我认为这一切与年龄无关……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好奇心。
——克劳斯·麦凯莱
释放每一份能量
“多展示,少说话”是这位“后起之秀”的座右铭。时隔两年,继广受好评的专辑发行后,麦凯莱于2024年8月再度携手奥斯陆爱乐乐团录制并发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四、第五和第六交响曲。这是麦凯莱首次录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这三部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反映了作曲家艰难困苦时期的心路历程,其创作总有一种不断突破自我的冲动,这是生命力充沛的表现,而这种生命力也正需要一位激情澎湃的指挥家来呈现。对麦凯莱来说,《第四交响曲》是这位作曲家的终极杰作,《第五交响曲》则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也是麦凯莱和乐团演奏的核心曲目。“《第五交响曲》在表达和结构方面几乎是完美的作品。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如此多的表达层次,可以用如此不同的方式来诠释。”《第六交响曲》是麦凯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虽然结构不太完美,但它是一部非常个人化的作品。音乐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亲密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所长来制造惊喜,找到乐曲截然不同的诠释方式。
这套作品也展示了奥斯陆爱乐乐团在演奏肖斯塔科维奇音乐方面的优良血统。该乐团的前指挥马里斯·杨松斯(Mariss Jansons)师从圣彼得堡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Evgeni Mravinsky),而穆拉文斯基曾首演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五部交响曲。奥斯陆爱乐乐团和麦凯莱在2023年爱丁堡艺术节上演奏的《第五交响曲》获得了广泛好评:“在现场演出中,低音木管乐器、主圆号、小号和打击乐都非常出色……据说现场第一批列宁格勒的观众在慢乐章中流泪了。”奥斯陆爱乐乐团和他们年轻但雄心勃勃的首席指挥一起让音乐展现了真正的力量。
他不会让你想起任何人
麦凯莱凭借多项荣誉获得广泛关注,不免会有评论者质疑他能否胜任这些重要角色。麦凯莱回应道:“我认为这一切与年龄无关,因为自十二岁起我便开始从事指挥工作,至今已超过我人生的一半。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好奇心。”
麦凯莱从不模仿任何人,他有自己的指挥愿景,但并不摒弃传统。他在尊重音乐本身的基础上大胆诠释,与演奏者互相激励,令观众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他善于运用乐团的DNA,挖掘其潜力并发现其最真实的一面,给予乐团归属感,这正是他能够同时担任多个指挥职位的原因。“每个乐团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指挥家必须立即创造良好的氛围,与乐团建立如同室内乐般紧密的合作,这样才能使其发挥出超常水平,形成和谐温暖的音色。”麦凯莱在指挥时自信而富有魅力,拥有权威却不显傲慢,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演奏者心理的敏锐感知使他赢得了乐团的尊重。

©Marco Borggreve/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麦凯莱在指挥艺术上的早熟表现,使评论界和听众们不仅仅关注他的俊朗外貌,也认可了他的实力,“几十年一遇的指挥天才”这种赞誉似乎也不算过分。虽然这位年轻的指挥家被赋予了如此多的重任,但他仍在探索未来的承诺以及如何实现承诺。作为国际舞台上的指挥新星,他还有很多话要说。

01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五、六交响曲》专辑封面

02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德彪西《游戏》《牧神午后前奏曲》专辑封面

03 《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专辑封面

04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火鸟》专辑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