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春秋之惊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月,城郎。)

四月,鲁大夫费庈父(音“琴甫”)带军在郎筑城。

●筑城●

春秋时代的筑城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日常修筑。城墙的修筑是一件非常消耗人力的工作,往往经年累月不能完成。现在我们看看西安的城墙就能明白,西安的城墙是明城墙,可是把明城墙剖开之后,会发现里面还有唐代的残墙。在残墙外面重新修筑一个光鲜亮丽的“外壳”,这不就是偷工减料吗?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城墙厚就是十几米,高又是十几米,周长算下来就是几十公里,光堆那么多的土,就需要多大的工作量,所以古代修城墙,就是每年不停地加固,能借用地势的地方,就一定会借用地势;能够利用残墙的地方也一定不会错过,一切都是为了节约人力。自然,这种修筑都会安排在农闲的时候,以防止干扰农事。

第二种情况是诸侯共同修筑。后面我们会讲到卫国被消灭后,要迁都到另外一个地方,可是这个地方没有城墙无险可守,怎么办呢?就由每个国家出点人出点力,草创一个城墙出来交给卫国,再让卫国自己继续修修补补直到完成。诸侯共同修筑这种情况在日本战国的时候也很多。比如大阪城、江户城,基本上都是由各个诸侯出人出力共同修筑的。

第三种情况是为了战争修筑。春秋时代是冷兵器时代,讨伐别人之前要先把自己保护好,所以在进攻之前往往会先加固自己的城墙。

费庈父在郎的这次筑城,就是为了发动战争。

《春秋经》没有记录这件事,是因为费庈父这次筑城没有得到鲁息姑的命令。没有国君的命令就筑城备战,说轻了是乱命,说重了是不臣之心意图反叛,都是大罪。可是鲁息姑这时候正低调谨慎,只能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