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理传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以乾道修己

有野史传说记载成年后的嬴政身材矮小,只有150厘米左右。秦王真的是个矮子吗?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在“荆轲刺秦王”的那个情节里,荆轲拿着匕首追,秦王背着长剑跑。他为何背着长剑而不拔出剑呢?是剑太长了吗,还是他太矮了?

常人大都认为身高、外貌会决定人的命运。嬴政的命运是身高、外貌决定的吗?打开网上图片搜索引擎,轻轻一点,嬴政的彩照就赫然在眼前了。在这些画像上,他峨冠博带,身形魁梧,面目阔达,横眉长目,几缕美须飘飘似仙人。但史书告诉我们的是,嬴政真实的模样可能与之差异甚大。从《尉缭子》中或许可以看出嬴政的长相。

尉缭,就是兵书《尉缭子》的作者。他在魏国待遇不好,听说秦君求贤若渴,便隐姓埋名偷渡到秦。嬴政见到他后,当即拜读了他的大作。发现此人真是当世英杰,决心重用。可是尉缭子见了嬴政后却打退堂鼓了。他不愿意应聘了,原因是什么呢?尉缭对他人说道:“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我不想被他用。”

高鼻梁,大眼睛,说明嬴政长得还不错嘛。或许是他的母亲,那位绝世美女遗传的结果。但是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这是否说明了他身体的畸形?还是指他为人居高临下,挺胸腆肚呢?从嬴政与人交际的热忱来看,他好像不是一个以姿态吓人的主。那这可能说明嬴政确实有一点儿残疾。或许小时候,不常见阳光,得了什么佝偻病也有可能。

在嬴政的一次出行中,他的这副“尊容”被项羽瞧见了。这位楚国名将的后代,高大魁梧,能单刃格斗几十人。一看到嬴政,就开始自信满满起来了,“这家伙没啥了不起,我可以取代他!”(彼可取而代之!)

奥地利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身体器官的缺陷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大的,儿童如果在某一个方面有着重大缺陷,会努力在某些方面刻苦训练以达到对缺陷的补偿。”大师说:“眼盲的人,听力会特别地敏锐;耳聋的人,视觉也强于常人。”因此,身体孱弱的嬴政在人生格斗中既然外表不如人,那他只有锻炼心智获胜。在统一六国的大大小小的数百场战役中,终结战国历史的嬴政从未纵马挥戈,好像也没有指挥过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但是他活跃在惨烈战争的背后,他是真正的主使者和幕后英雄。他端坐在后方的司令部,运筹帷幄,算计、决策、指挥、调配,在“远交近攻”战略下,轮番使用离间计、美人计、水淹计、困守计等。秦国在这些大谋大计下一次次走向胜利,六国敌手纷纷瓦解崩塌。与后世那些骑马弯弓,染血战场的开国皇帝们相比,他可谓是一个怪才,一个奇迹,他“足不出户”而征服天下。

是的,人世的竞争,并不依靠身体长什么样,而是依靠“大脑”长什么样。所以,娇弱的人类,可以斗败利爪尖牙,力大无穷的猛虎蛟龙。

那怎样让大脑长得好呢?一要看命运的眷顾,二要看自己的努力。很多人之所以平平庸庸度过一生,有些方面确实是命运眷顾不够,环境对大脑塑造不力。比如身边缺少热忱的父母和朋友,没有智慧的人劝说引导。一个人,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仅仅是靠着自己积累经验,独自判断抉择,依靠欲望性情做事,那他总是要吃很多亏,要走很多的弯路,甚至会误了人生。摸着石头过河的人,通常的结果只能是淹死在洪水或深坑中。所以,世上成功的人士,通常是有一些人照顾在旁,有一些人引路在前。

但是,如果一个人,明白了一些道理,认清了人生的方向后,他自己的路,几乎就靠他自己了。读书,是改变大脑,让人生成功的不二选择。可是,一定得去读传世的大作、启发人智慧的书,而不是那些引人娱乐、堕落的书。

嬴政的大脑之所以长得好,一是因为他命好,有好老师、好家长。8岁的时候,刚好是上小学的年龄,他回到了秦国。我们知道,他的仲父吕不韦是个极重视学问的人,他收揽三千门客,编写出举世闻名的《吕氏春秋》一书。该书包含了丰富的修己治国的思想,影响中国历史深远。如此爱好学问的吕不韦肯定为嬴政组建了最好的教师队伍,编写了最好的教材,怎样为君做人的教育活动在那时就轰轰烈烈展开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小学阶段,如果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悉心指导,让他看到努力和成果之间的关系,孩子就会形成自信和勤奋的性格。这或许是嬴政聪慧的起点。

嬴政的一生非常酷爱学习。这应当是他在思想上、思维上超越凡人的主要原因。史书记载,他待在皇家图书馆,每天要定额读完数百斤的竹书木简才休息。这些书大部分是文明的经典,包含了较深的修身养性之学,治国治人治军之学。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中,他独爱法家那一套。如果你读过《韩非子》这本书的话,就会明白这里的原因。韩非完全以一个现实主义者的眼光,来看待世道人心。因为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他同样深陷人性之恶的旋涡。他的周身遍是尔虞我诈、易子相食、弑父杀妻、弱肉强食的事情。什么人性本善,什么理想主义,他压根儿没瞧见。嬴政一样是在权力的中心,战争的旋涡,身边尽是阳谋阴谋,血光之灾。满眼是人间惨烈,生存冷酷的景象。所以,他感觉韩非就是在写他自己的生活,是那样的真切、实在。韩非把世上的“君臣上下,一日百战”,“父母之于子女,犹用计算之心相待”的冷酷讲完后,给出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方法凝缩为“法、术、势”三字。所谓法,就是以法治国,不以君主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一切以法为本,“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不能辞,勇者不敢争。刑罚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小民”;术,是指私下侦测、探听臣下的品行、心思、党派活动等,掌握群臣的动向,“国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法要公开,术要深藏;势,就是权势,君主要任势,施行中央集权,“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一旦失势,将导致大权旁落,奸臣当道。所以,他感慨道:“我如果能见到韩非这个人,同他一起走走聊聊,死也不后悔了。”

一代帝王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从书中的得益之深。后来的很多皇帝,达到这个程度的也不多见。只有一个汉武大帝,读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时说:“我自恨不能跟作者生在同一个时代!”可那《子虚赋》,仅仅是一篇与治国无关的文学作品而已。

智力不是一次性生成的,而是先天后天持续作用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同属一窝出生的小白鼠,分成两组喂养。一组放养在简陋的环境里,只提供食物和水,此外就是光滑的墙壁、空荡的房间;另一组除了吃喝的东西,环境设置得很复杂。有弯弯曲曲的洞穴,有天花板上垂直而下的绳索,有伸向四面八方的楼梯,有各种小型的秋千。两组小白鼠分开喂养了半年后,来测试它们的智能。结果让人吃惊,第二组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大大超越第一组。后来,心理学家解剖了小白鼠的大脑,发现它们的大脑脑细胞在重量和结构上,已经显著不同。

读书,可以增加智慧;学习,可以改变智商!《易经》乾卦有言,君子要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方能成“飞龙在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