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节令诗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声情并茂地描写到北宋汴京城繁华的生活图景: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1]

此序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除日,孟元老以南渡故老的身份,提纲挈领地勾绘了宋代靖康之难以前承平时期的社会民俗生活。在孟元老的笔下,“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等“时节相序,各有观赏”的节令活动令人炫目惊叹,同时“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的社会风习也令世人回忆追念。节令是宋代民俗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点缀贯穿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给宋人的生活带来蓬勃生机与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