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王年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战国王年问题研究》付梓之际,熊贤品博士嘱我为序。

《战国王年问题研究》是熊贤品的博士学位论文。熊贤品2011年在河南大学李玉洁、涂白奎教授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业之后,又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罗运环教授门下攻读了博士学位。2015年8月,他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和我建立了博士后合作关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他不但撰写了《巴灭国再探》等五六篇学术论文、从事着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清华简《系年》与战国王年问题研究”、写出“博士后出站报告”的部分章节,而且还修改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战国王年问题研究》,并被入选第五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印行。我真为他取得的这些成绩高兴。

战国王年问题是一项很有难度、很有意思的研究。从事战国王年研究,它涉及当时的称元法、历法、君主名号、国君是即位当年改元还是次年改元、君主在位纪年以外的纪年以及天文史料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把这些融会贯通而做出研究上的推进,是异常艰辛而繁杂的。在这一课题的系统研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陈梦家《六国纪年》、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平势隆郎《新编史记东周年表——中国古代纪年研究序章》和《中国古代纪年研究》,以及吉本道雅《〈史记〉战国纪年考》等。然而早在清代,据《竹书纪年》研究战国年代,对《史记·六国表》进行订误,研究《战国策》的年代序列等,即已盛行;到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记》发现后,学术界关于战国年代的探讨有很多成果问世;再到近年,随着清华简《系年》等材料的公布,关于战国年代问题又涌现出许多论文。真可谓成果丰富且庞杂分散,但目前并没有系统对这些成果进行整理的专门论述,很不方便学者们的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正因为如此,熊贤品《战国王年问题研究》总的意旨是:“试图总结近30年来学界在战国年代方面的成果,方便学界的相关探讨;并试着在前辈学者已有的基础上,结合新出材料,对这些已经较为公认的看法进行再检验,看看这些认识是否成立,并确认一些前辈学者较为合理的观点,避免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以不误为有误的现象。同时结合新出资料,也做出自己的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战国王年问题研究》对于研究战国史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一部著作。

学问的推进每每与新资料的发现密不可分。如前所述,清华简《系年》自公布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这部《战国王年问题研究》,即是结合《系年》来探讨战国史的一部新作。

纵观20世纪的简帛学研究,学者们越来越注意到简帛材料中典籍与文书两大类之别,意识到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其中一个重要认识就是:简帛的研究,不能仅仅限于据之以考史,更要对出土简帛材料自身,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其形态、编联、缀合等加以关注和研究。如果说20世纪初提出的“二重证据法”,重在强调将出土的文字材料与传世古籍相对应,关注出土材料中的有文字部分,从而更多的是赋予“考史”之含义。现在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早已认识到,对出土简帛材料等的运用,除了将之与传世文献对比而考史之外,也应当对出土文献本身的特点充分加以关注,运用相关的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学术界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果,如出土的甲骨、简帛的形态学研究等,实际上也体现了“二重证据法”在当下的新发展。

但用出土材料来考史,仍然是简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此前已有学者就楚简中的齐国、楚国史料等,撰写了专门据之以研究东周齐、楚等国别史的著作;清华简《系年》的内容极其丰富,吸引了学者的注意,如其所记载的两周之际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极大地推进了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又如关于战国初年三晋诸国的记载,使得“三晋为侯”的历史进一步明确。而熊贤品则意识到清华简《系年》提供了重新探讨战国年代问题的契机,本书稿即反映了他在此方面的一些思考。首先,书中指出,有关战国初期的史料较为稀少,而近来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中,则有一些战国初期年代的相关资料,可以和传世文献,及记载战国晚期历史的睡虎地秦简《编年记》等,构成一个初步衔接的战国早、中、晚的史料序列,由此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就战国年代问题进行一些新的探讨。其次,在具体的研究中,作者在书中整理了近几十年来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一一列表,便于参考;又结合清华简《系年》,对其记载的楚、宋、晋、赵等国的年代进行了新的讨论;同时,在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就秦灭卫国之年、《诅楚文》的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相关的研究都表现出一定新意,推动了相关问题的探讨;在周王朝及秦、魏、越、齐、中山、燕等诸国年代的探讨上,也充分收集相关材料,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作者又将经校订后的《史记·六国年表》“史事—王年”对照表,附于书末,既是全书的总结,也便于研究和资料的检索、利用。综观全书,熊贤品博士初步建立了一个战国王年的框架;但也有一些可补充之处,如战国时期的曾国王年问题,又如战国时期国君是即位当年改元还是次年改元的问题,书中没有予以讨论,这也是应当加以注意的。

2001年,杨宽先生历经半世纪编纂的《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一书出版,是战国年代及战国史研究上承前启后的一座丰碑。本书稿则是新世纪以来,继杨宽先生的著作之后,又一部探讨战国年代问题的专著。我们应当看到,战国年代及战国史的研究还涉及很多重要内容,希望熊贤品能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关注和探讨,从而推动战国史的相关研究。

王震中

2016年9月8日写于北京密云栗林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