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安息雀的文化寓义
嘉大雀之所集,生昆仑之灵丘。同小名而大异,乃凤凰之匹俦。怀有德而归义,故翔万里而来游。
—— [东汉]班昭《大雀赋》
安息雀,即后世称为鸵鸟的大鸟,是产于西域条支和安息的大鸟,汉代文献中称为“大鸟”“大雀”“大马爵”“大马雀”“安息大雀”“条支之鸟”等。《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甕。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265]《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国“有大马爵”。[266]荀悦《前汉纪·孝武皇帝纪》记载:“安息国,王治潘兜城,去长安万二千六百里,地方数千里,城郭数百。……出犬、马、大雀。”[267]晋郭义恭《广志》描写安息雀:“安息大雀,鹰身,蹄骆,色苍,举头八九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卵大如瓮”。[268]此段为颜师古注《汉书》时采用。
汉代时从西域获安息雀及其大鸟卵。《汉书·张骞传》记载:“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犛靬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卵大如一二石瓮也。”颜师古云:“鸟卵如汲水之瓮耳,无一二石也。应说失之。”[269]《汉书·西域传赞》描述西汉所获异域物产云:“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四种骏马名)之马充于黄门;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270]其中“大雀”即安息雀,称“群”,可见数量还不少。东汉班固《西都赋》写西汉上林苑集中了四方奇物:“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三万里。”《后汉书·班固传》李贤注云:“条支国临西海,有大鸟,卵如瓮。条支与安息接,武帝时,安息国发使来献之。”[271]
东汉时西域国家继续向汉朝进献安息雀。《东观汉记》记载:“永元十三年,安息王献条支大雀,此雀卵大如甕。”[272]《后汉书·和帝纪》记载,永元十三年(101年)“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李贤注引《西域传》云:“安息国居和犊城,去洛阳二万五千里。条支国临西海,出师子、大雀。”又引郭义恭《广志》云:“大爵,颈及身蹄都似橐驼,举头八九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甕,即今驼鸟也。”[273]《后汉书·西域传》“安息”条记载,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同传“条枝”条云:“条枝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临西海。土地暑湿,出师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其卵如甕。”[274]班超任西域都护,获西域安息雀,献朝廷。其妹班昭应诏作《大雀赋》,序云:“大家(即班昭,班昭嫁曹氏,称曹大家,家音姑)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献大雀,诏令大家作赋。”班超进献朝廷的大雀来自西域无疑,应该就是这种安息雀。故赋中说:“嘉大雀之所集,生昆仑之灵丘。同小名而大异,乃凤凰之匹俦。怀有德而归义,故翔万里而来游。”当时是把西域大雀之类的珍禽异兽的输入,视为汉朝天子有德有义的象征和太平盛世的表现,故赋又云:“集帝庭而止息,乐和气而优游。上下协而相亲,听《雅》、《颂》之雍雍。自东西而南北,咸思服而来同。”[275]
后来的文献则不再称安息雀或条支大雀,从北魏起文献中称作“驼鸟”“骆驼鹤”“走禽”。宋李石《续博物志》讲到《广志》中的条支国大雀,云:“今之駞鸟也。”[276]驼鸟是中古波斯语ushtur murgh(骆驼鸟)的译称。在中国文献记载中,其所生活的地方分别作“波斯国” “大食国”“吐火罗国”“富浪国”“弼琶罗国”。《魏书·西域传》“波斯”条记载:“波斯国,都宿利城,古条支也。又出白象、师子、大鸟卵。有鸟形如槖驼,有两翼,飞而不能高。食草与肉,亦能噉火。”[277]波斯指以今伊朗为中心的古代萨珊王朝。《通典·边防》转引杜环《经行纪》记载,大食国“有驼鸟,高四尺以上,脚似驼蹄,头颈胜得人骑,行五六里。其卵大如二升”。[278]大食即阿拉伯帝国。《新唐书·西域传》下记载,吐火罗国“居葱岭西,乌浒河之南,古大夏地”,“永徽元年,献大鸟,高七尺,色黑,足如橐驼,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铁,俗谓驼鸟”。[279]吐火罗既是民族名,也是地名,亦作兜佉勒、吐呼罗、货逻,希腊典籍中作Tokharoi,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北部乌浒水(今阿姆河)上游即缚刍河流域。“吐火罗”一词可能源自吐火罗人的自称。中国唐朝以前称其为大夏,自唐朝开始称吐火罗。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昆仑层期国》记载:“有骆驼鹤,身项长六七尺,有翼能飞,但不高耳。”[280]昆仑层期国,张星烺考证为桑给巴尔,在今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一带。[281]刘郁《西使记》云:“密乞儿国……至报达六千余里,国西即海,海西有富浪国……有大鸟,驼蹄,苍色,鼓翅而行,高丈余,食火,其卵如升许。”[282]报达即巴格达,密乞儿即今埃及。富浪,丁谦《西使记地理考证》以为即佛郎之转音,冯承钧以为乃波斯语对地中海东岸之欧洲人之称。[283]一说即拂菻[284],东罗马帝国;或云即今地中海之塞浦路斯岛。周致中《异域志》“大食弼琶罗国”条云:“有州四座,无国主,惟土豪更互主事。……地产骆驼鹤,长六七尺,有翼能飞,食杂物,或烧赤热铜铁与之食,生卵如椰子,破之如瓮瓮有声。”[285]弼琶罗乃Berbera之对音,拨拔力国的异译,今非洲索马里北部亚丁湾沿岸之柏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