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淮河流域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屈家岭文化的北渐

屈家岭文化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扩散,其分布范围,东达湖北东部和江西西北,南到湖南的北部,西抵四川东部,北至河南西南和南部地区。屈家岭文化的年代距今5000—4500年前后[10]。早期陶器以黑陶居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主要器形有薄胎黑陶带盖鼎、蛋壳黑陶杯罐盘、朱绘黑陶罐、圈足豆、三足盘等,其中朱绘黑陶具有代表性,彩陶纹饰有仰韶文化的风格。晚期陶器的颜色以泥质灰陶为主,出现蛋壳彩陶杯、碗、豆、鼎、高圈足杯等。彩绘蛋壳陶和彩绘陶纺轮是屈家岭文化的代表器物,双肩石锄是屈家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在生活习俗方面,屈家岭文化的族群有拔上侧门齿的现象。

屈家岭文化早期已越过湖北影响到豫西南地区,在河南南阳地区存在着较为丰富、集中的屈家岭文化遗存,代表性的遗址有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黄楝树遗址、下集遗址和邓州市八里岗遗址等。到屈家岭文化晚期,则几乎成为南阳地区的主流文化,遗存遍布南阳地区绝大多数地方,如唐河寨茨岗、影坑遗址,新野的凤凰山、西高营、翟官坟、邓禹台、光武台遗址,社旗的茅草寺遗址,镇平赵湾遗址,淅川双河镇、埠口、雷嘴、马岭遗址,南阳黄山遗址,邓州黑龙庙遗址,方城金汤寨、大张庄遗址,南召二郎岗遗址,内乡香花寨遗址,这些遗址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屈家岭晚期文化因素[11]

当屈家岭文化在豫西南快速发展、扩张的同时,也向河南其他地方发展,其中一路沿淮河东进至豫南地区;另一路则穿过伏牛山和外方山,北上进入豫中。形成信阳阳山、李上湾、梨园堆、擂台子、魏庄遗址,淮滨肖营遗址,光山王围孜、赵山遗址,驻马店党楼遗址,泌阳三所楼遗址,确山丁塘遗址,上蔡十里铺遗址,临汝北刘庄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等一系列具有明显屈家岭文化的遗存。其中重要的遗址有:

1.驻马店党楼遗址

党楼遗址位于驻马店市西6千米的刘阁乡党楼村北部,党楼遗址的一期前段遗存和湖北青龙泉屈家岭文化的早期遗存比较接近,从陶质上来看,二者都以灰陶为主,且大部分为素面或磨光陶;从器物类型上来看,主要器型都有盆、罐、鼎和钵之类;从陶器种类上看,党楼出土的圈足杯、圈足小罐、双腹豆与青龙泉屈家岭文化晚期同类器物相似。但是,党楼一期前段文化与有着较为明显的地方特点,“占相当比例的夹炭、夹蚌陶为青龙泉遗址所不见,数量颇多的斜弧腹盆、直腹罐也很有特色。同时,青龙泉流行的黑彩网格纹在此遗址未见。另外,青龙泉此时流行豆、碗、杯、壶类圈足器,这与党楼一期前段多平底钵、盆的情况也显然有别”。[12] 因此,发掘报告认为:“党楼一期一类遗存在淮河上、中游地区分布广泛,其时代大体和仰韶时代末期的屈家岭文化时期相当。文化面貌既与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也和黄河流域的临汝北刘庄二期一类遗存以及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有相近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13] 驻马店党楼遗址一期遗存的年代距今4600年前后。

2.罗山李上湾遗址

李上湾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 千米的高店乡三河村李上湾村东北。李上湾第一期文化遗存发现的陶器以夹砂灰黑陶和泥质的黑陶为主,多为素面,常见的器物有圈足钵、折腹盆形鼎、圆鼓腹罐形鼎、敛口折肩豆、矮圈足夹砂罐等。李上湾遗存中有诸多屈家岭文化因素,如矮圈足罐、折腹盆形鼎是屈家岭文化早中期十分常见的器形。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李上湾一期所发现的夹砂陶较多,与屈家岭文化中以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为主不同;屈家岭文化早、中期的常见的曲腹杯、薄胎彩陶碗等不见于李上湾。这体现出李上湾文化遗存的地方特色。发掘报告认为:李上湾一期的相对年代相当于大河村三期、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文化早中期,李上湾二期的年代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晚期[14]

3.淮滨肖营遗址

肖营遗址位于淮滨县城西北30 多千米赵集乡一处沙冢台地上,在淮河北岸,北面紧靠驻马店地区新蔡县。在肖营遗址中出土的高柄壶形罐和圈足壶形罐也是屈家岭文化的常见器形,在遗址中发现的盘、杯等器物上面都可以在屈家岭文化同类器物中找到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因素。但是,肖营遗址也和淮河流域其他包含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遗址一样有着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屈家岭的壶形器施橙黄色陶衣,而肖营的壶形罐则施灰色陶衣;屈家岭的壶形罐一般腹部较扁,而肖营的腹部较鼓。同时,无论在器物的胎质、造型艺术和轮制技术方面,肖营沙冢遗址都要比屈家岭文化前进一步[15]

4.泌阳三所楼、信阳三里店和阳山遗址

1951—1952年在泌阳三所楼发现新时期时代遗址,1953年春在信阳城南三里店发现新石器晚期古文化遗址[16],同年秋天在信阳市区阳山又发现年代相近的新石器时期遗址[17]。这三处遗址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都存在着屈家岭文化因素,其中以三所楼遗址最有代表性。三所楼遗址位于泌阳县板桥西约1千米沙河北岸的三所楼村。出土的圈足碗、高圈足豆、高柄小壶等,和信阳三里店及阳山遗址的出土器物大体相同或相似,具有屈家岭文化特征[18]

从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淮河上游的屈家岭文化遗址或包含着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遗址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两岸的信阳市、驻马店市一带,从时间序列来看,淮河干流上游周边的屈家岭文化是由豫西南的南阳顺淮河而下,沿淮河南岸进入信阳地区,然后再向北越过淮河进至驻马店地区。淮河上游虽然有一些屈家岭早期文化因素,但主要为屈家岭中期和晚期文化。

屈家岭文化渐进淮河上游,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淮河上游史前文化,同时又与地方文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化因素结合,生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文化类型,为淮河上游史前文化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