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顾廷烨来访
整个齐国公府的下人,几乎所有人都以平宁郡主的命令为主。
唯有不为会以他的命令为主,可以说不为才是他在齐国公府唯一能够真正信任的人。
齐衡带着不为来到后院,到了后院门口,不为便停了下来。
家丁小厮寻常情况下是不允许进入内宅的。
不为即便是他贴身长随,也只能在门口等着他。
给父母问安后,一起用了早饭,齐衡便拜别父母离开了内宅,在不为的跟随下,前往了许夫子暂住的院落。
许夫子今年六十多岁了,三十出头才金榜题名,不过因为只是三甲,还排在末尾,只被授了个虚职。
一直到前几年致仕,一直未被授予过实职。
这种情况在大宋太常见了,大宋选官,除了三年一次的科举,还有恩科、制考等。
除此外,恩荫入仕的官员更多。
官员到了一定品级,都能荫封子嗣。
品级越高,荫封的人数也越多,甚至不完全局限于直系子嗣了,就连旁系亲属、学生、门客都能得到荫封。
而且以前恩荫入仕的官员,和科举入仕的官员,在升迁上完全没有差别。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这些人有背景靠山,升迁又和科举入仕的一样,自然而然的会挤压那些科举入仕官员的升迁空间。
而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出生低微的官员。
以至于那些够资格荫封子嗣的,根本不在乎子嗣能不能考中科举。
也就当今官家亲政后下达了《任子诏》,规定对荫补人进行铨试。要求荫补人不仅熟悉儒家经义,还要学会律法条文,并严格的限制了荫封官员的升迁速度,让其远远的低于科举入仕的官远。
汴京上层阶级,才再次对科举提高了重视,严格教导子嗣,想让子嗣通过科举入仕。
一般来说,像那些知名大儒和有过官身的文人,是不会接这些类似家教的活的。
毕竟文人爱面子,说好听点是文人风骨。
去权贵人家当家教,难免给人留下攀龙附凤的名声。
即便平宁郡主身份尊贵,要不是许夫子被闲置多年,认清了现实,也不会答应。
不过许夫子教学能力,在齐衡看来很一般,更多的时候都是在照本宣科。
齐衡每天上下午各两堂课,十天休息一天。
每天上午第一堂课,许夫子都是领着他摇头晃脑的读书,第二堂课再讲解其意。
下午第一堂课,练习书法,第二堂课则是把上午教导的东西,再次讲解一遍。
每天循环往复,甚是无聊。
可惜是一对一教导,就他这么一个学生,连开小差都不成。
刚开始几天,齐衡简直是度日如年。
后面齐衡干脆放平心态,认真听了起来。
前世齐衡能够考上大学,并非他有多爱学习多用功。
而是他觉着上课时间认真听,时间过的才快。
下课放学该玩玩,作业什么从来没写过,即便如此最终他也考上了一个中等大学。
当然了,认真听也有个前提,得学的懂,只有这样才能听的进去。
不知道是原主记忆力本来就好,还是他穿越后两人灵魂相融,让他记忆力变强了。
虽说没有过目不忘那么夸张,可一般不是字数太多的书籍,他看个几遍,几乎都能记下个大概。
自古以来,在学习中,记忆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这一点在古代尤为明显,四书五经那些儒家经典,都传承了这么多年了,早就被理解透彻了。
甚至一些先贤写书的时都没有赋予的意思,都被后人给‘理解’出来了。
这些东西,记忆力好,确实很占优势。
当然,古代科举最重要的是文章,想要写好文章,对于经史子集的了解很重要,因为文章中需要运用各种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来加以论述。
其实古代文章和后世的论文整体上有很大的类似。
区别在于,古代科举时的文章,更侧重于政事。
而后世的论文则包含了方方面面。
虽说记忆力好,不代表一定能考上科举,可若是想考中,死记硬背是先决条件之一。
若是连文采都不过关,文章论述的再有新意也不行。
用心去学习,只是为了让难熬的时间过的更快一些。
至于将来要不要考科举,能不能考上,齐衡根本没有想过那么多。
这种方法还是很好用的,反正齐衡没什么感觉,眨眼睛就过去了九天。
只需完成今天的学业,明天便能休息了。
这天上午第一堂课结束,齐衡去上了个茅房。
心里还琢磨着明日休沐,得出去逛逛才行。
记忆中,之前的齐衡还没有单独出去逛过汴京城,每次出门都是随母亲一起。
齐衡还是想去领略一下,这个时代的风景。
这段时间夫子没少夸他,平宁郡主严肃的脸上也经常挂着笑容。
晚上提一提,应该没什么问题。
从茅房出来,候在不远处的不为匆匆迎了上来。
“公子,刚刚大娘子身边的春儿姐姐前来说顾二公子来了,大娘子让你现在去正堂。”
“顾廷烨?”
齐衡闻言一愣,顾家和襄阳侯府祖上有亲,正要论起来,顾廷烨算是他远房表舅。
不过因为关系太远了,并没有论的那么仔细。
顾廷烨比他大一辈,原主就称其二叔。
虽说顾廷烨大他六七岁,可原主和顾廷烨的关系倒是不错。
不过顾廷烨从前几年开始,便展露了纨绔的一面,平宁郡主对他很是不喜。
顾廷烨也察觉到了,很少到齐家来,只有在一些聚会上遇到,两人才会闲聊几句。
今日顾廷烨突然登门,着实有些奇怪。
齐衡吩咐道:“你去夫子那替我告会假。”
“是!”不为应声,行礼匆匆而去。
齐衡则前往了中院正堂,路上他思索着顾廷烨前来的目的,却没有什么思绪。
来到正堂外,就听到听内平宁郡主和顾廷烨说话的声音。
虽说两人是平辈,可顾廷烨到底年纪还小,平宁郡主也没什么和他好聊的,都是在询问他父母近况。
“母亲!”
齐衡走进厅内,现实朝上首端坐的平宁郡主行礼,又朝顾廷烨行礼道:“见过顾二叔!”
“衡哥儿,好久不见。我今日才得知你前些日子染了风寒,特来看望。”顾廷烨微笑道。
齐衡:“……”
他感染风寒,正是他刚穿越那会,算算时间都快半个月了。
“你们年轻人聊吧。”
平宁郡主起身看向齐衡,道:“你上午还有课,别耽搁太久了。”
这句话其实是说给顾廷烨听的,平宁郡主虽然性子强势,可基本的礼数还是有的。
即便她不喜欢顾廷烨,担心顾廷烨带坏自己儿子,可顾廷烨登门要见齐衡,她也不好拒绝。
“是!”齐衡躬身道:“母亲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