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事已至此,唯有夹棍救国
哪怕万历挂了,
便宜老爹泰昌皇帝朱常洛和便宜老哥天启皇帝朱由校重新开始任命官员补缺,
大明账本上,全国财政年收入在万历给福王送出大礼包血崩一次之后,还是继续学习癌股开始阴跌慢熊,
到崇祯元年,已经跌到了600万两银子。
崇祯看完账本,只剩下释然的笑了。
还能说啥?给万历朱翊钧先生竖个大拇指吧。
哥真的牛逼,大清开国庆功宴没有你皇太极都不敢动筷子。
身为皇帝丝毫不在意百姓生计,国家利益,
国本之争争不过文官,就耍小孩子脾气通过各种逆天手段报复,让张居正等一代名臣中兴改革打水漂,整整霍霍大明五十年……
人家蜀后主刘禅,隋炀帝杨广知道后来有您这号高手,都要从棺材里跳出来提出抗议:
“有万历帝珠玉在前,朕凭什么被称作昏君?”
年收入600万两,现在为了对抗后金要养关宁铁骑,光是军费中的辽饷每年就要800万两——这还是在山海关,西北长期欠饷不发的情况下。
除此之外,还要继续养宗藩这只趴在大明身上吸了两百多年血的大寄生虫。
比如郑贵妃四百多斤的宝宝福王,还有蜀王、楚王、秦王,一年俸禄也要800万两。
每年赤字一千多万,两千万两银子,原主又不会变戏法,还能怎么办?加税呗!
然而无政府主义之后大明行政彻底溃烂,火耗和淋尖踢斛已经不再是潜规则,而是堂而皇之摆在台面上的明规则。
崇祯查了三天账,因为结论太过荒谬甚至以为自己算错了。
于是又花了两天时间反复查验,才确认血淋淋的事实。
户部每收1两银子田租,摊派到百姓手上要多交的钱,
会自动变成
10两。
另外多出来的9两,
百分之几归收税的胥吏,百分之几归当地士绅,百分之几归县尊,百分之几归直属上司巡抚,百分之几归横向管理的布政使,百分之几归内阁里的靠山,百分之几归负责监察的太监,甚至百分之归士绅派来给打手做饭的厨师,
在收税之前就已经分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税银收上来就算完了吗?
当然么有!
发当军饷的时候,以上过程还要再经历一次。
户部转出10000两银子军饷,再一次层层截留盘剥,最后真到大头兵手里的,只剩下300两。(注1)
这样算下来,当下朝廷发出1两军饷,经过各级太监,宦官,士绅层层盘剥,老百姓要付出的成本其实是:
333两!
从这个惊人的数字,崇祯估算出一个结论:
通过当前官僚机构收农业税筹措到任何一两军费,同时一定逼反了三个西北的农民。
说真的,大明现在这个逼样,还没有到处揭竿而起称王称帝,已经是多亏华夏老百姓实在太淳朴了。
崇祯那天在崇文门前向百姓公告要减税,绝不是一句空话。
后世历史研究已经得出结论,明朝这时候不管怎么税收改革,最终只有一个结果——继续增加百姓负担。
唯有减税,让贪官污吏,士绅宗室少些捞钱的借口,才是唯一出路。
“增收则民变,减支则兵溃“。
加税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造反,减税欠军饷大头兵们活不下去也要造反。
再加上后金在关外虎视眈眈,
眼下崇祯面对的,
已经是无解死局。
也难怪孙承宗这种有识之士在天启年间就预感到国事已经无法收拾,大明王朝这部长达两百多年的连续剧十有八九要播到大结局了。
然而,
身为穿越者,连枯木生花,逆天改命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对得起孙承宗,张煌言,杨涟等忠臣良将的一片赤胆?
崇祯用力晃了晃脑袋,把负面情绪抛到一边。
眼下大明问题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只要解决其中一点,就能缓过一口气来。
他从袖管中掏出那张写着军事策略的纸,在案上摊平,
此时纸上已经横七竖八画满表格,
最左边的表头满满当当,从上到下写着:军事,财政,教育,外交,工业革命……
其中除了最顶上军事那一栏,排在第二的财政一行右边几个格子中也已写满小字:
【通货紧缩】
【发行纸币】
【税制改革】
……
崇祯揉着眉心思索一会,
在【发行纸币】和【税制改革】两个格子上各画了一个叉,
取而代之在两个叉叉下方写上:
【铸币权】和【海贸】
又在下方的格子上写:
【启动资金】
并在这四个字上重重画了个一圈。
其实,在穿越过来之前剪辑《崇祯:大明亡了怎么不找找自己的问题?》视频的时候,崇祯曾经设身处地考虑过明末财政问题,甚至做了思维导图推出了7,8个解决的办法。
花了几天时间查看过账本之后,他不得不承认之前自己想得还是太天真了——大明这烂摊子,比史书上记载得还要烂不少。
形势如此,那些看似两全其美,温和折中的方法已经派不上什么用场,
只能死中求活,用最极端的方案了。
崇祯蘸满笔墨,在【启动资金】下方格里写下两个字:
【夹棍】
夹棍,
是一种刑具,主要用于逼供。
由三根木棍组成,行刑时,将犯人双脚置于木棍间,用绳索收紧后以大杠敲击脚踝,常导致骨折或血肉溃烂,疼痛难忍。
在南宋时发明出来,
到了大明朝,李自成和张献忠实践出真知,发现这玩意只用来当刑具实在是大材小用,真正物尽其用,应该用来——
募捐。
历史上,因为财政赤字严重,明朝没有一年不欠边军军饷,导致士兵哗变甚至干脆投靠流寇,崇祯实在没办法,曾不止一次向京城权贵募捐。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
发生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日(1644年),距离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仅8天。
注1:
(崇祯四年)十二月,宣府軍譁,餉久不給。詔發帑金五萬兩,及抵鎮,實得千二百金,士卒益怒,遂大掠。
(《明史·卷二十三·莊烈帝本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