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崭露头角,一鸣惊人
他们三人便是皇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和三子弘晋,皇长子胤禔的长子弘昱。
三人在皇孙中年岁较长,弘皙十五岁,另外两个十三岁,已经能够参与围猎。
弘时看着他们三人缓慢的消失在视线里,心中却没有太大的波澜。
他清楚的知道,按照原本的历史,弘皙是所有皇孙中最受康熙喜爱的,不仅因为他是胤礽的长子,皇长孙,弘皙本人也十分聪慧,诗词礼教,一触即通。
可惜,在这一场狩猎之后,不仅弘皙,他们三人的命运也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就在弘时思绪放飞时,突然一只大手从他身后伸来,一把抓住了他幼小的肩膀,将他的身体转了过来。
“哈哈子,怎的如此不知礼数,擅自离席,随意走动,成何体统?还不快回去?”
事实上,在清朝满族,尤其是皇室贵胄,父辈对幼儿的称呼都是哈哈子。及至成年,才会称呼其名。
弘时被转过了身,便看到胤禛一脸严肃的盯着自己。
不过他并没有丝毫慌乱,而是小脸淡然的伸出左手,放在了抓住自己右肩的那只大手上,轻声说道:“阿玛,儿子对跃马挽弓心生向往,无奈自己年幼,只能饱一饱眼福。”
“汗玛法既明诏诸皇孙前来,便是为了让我等从小精研武事,勿忘根本,他老人家是不会因儿子区区举动便怪罪的,阿玛且宽心便是。”
听着弘时小小年纪便讲出这么一番话语,胤禛一向严肃的面容不由得微变,心中也惊讶了一下。
胤禛自是没想到,自己这个一向顽皮、且对自己一直颇为惧怕的儿子,小小年纪竟然还懂得这些,而且还没有丝毫的惧怕之意。
胤禛严肃的面容稍稍舒缓,语气也稍稍轻柔了一些的说道:“你小小年纪能懂得这番道理,倒也没有辜负了你汗玛法一番苦心。”
“既如此,你便在此观看吧,但切不可过于顽皮,惊扰到你汗玛法。”
说完,胤禛便欲转身返回。但弘时的左手握住胤禛的大手并没有松开,也迈开了步子,跟了上去。
“儿子已经看过了,还是回去安坐吧,免得落人口实。”弘时轻声说道。
胤禛心中再次惊讶的看了看弘时,他甚至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懂事的有些陌生。
不过他并没有再说什么,只心中一闪而过的将这一切归咎为自己数月来忙于国库欠款清理之事,忽略了弘时的成长变化。
很快便是两个时辰过去,弘时安坐在自己的位置,没有再走动一次。他隐隐的听着康熙和对面的蒙古诸汗闲聊,几乎要昏昏欲睡过去。
就在这时,一道嘹亮的报捷之声传来,紧接着,一全身甲胄军士快步走来。
“启禀陛下,狩猎已毕,各位阿哥和皇孙的狩猎已有结果。”
康熙微微坐直了身体,语气稍稍有些期待的问道:“哦?他们都所获几何?”
“大阿哥射杀野物七只,三阿哥射杀野物四只,九阿哥射杀野物六只,十阿哥射杀野物九只,十四阿哥射杀野物十三只,十三阿哥射杀野物最多,是十八只。”
军士嗓门洪亮的报出了各皇子狩猎所获,但宝座上的康熙却双眼微微一凝,稍稍思索后又问道:“八阿哥呢?”
那军士再次朗声回道:“八阿哥没有射杀一只,逮的全是活的,共十一只。”
此言一出,场中顿时一静,随后便看到几位蒙古汗王互相对视了一眼,还轻轻点了点头。
而坐在胤禛身后的弘时却是心中冷笑了一下,心道自己的八叔还真不是易于之辈,擅于发现和利用每一个细节。
这名报捷军士故意先将八阿哥漏掉,待康熙发现后问询,再单独报出,并且还以活捉猎物这种噱头,立刻便给在座的王公贵胄留下了不忍杀生、宅心仁厚贤名形象。
如此行径,弘时立刻便断定,八阿哥事先便买通了这名报捷军士。
果然,当所有结果报出,康熙问出那宝石明黄如意该赏给谁时,不少王公贵胄纷纷意指八阿哥,仿佛康熙此前说过的,谁狩猎的最多,便赏赐给谁的话语已被忘却。
尤其以坐于左侧上首的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更为直接,他起身对康熙行礼之后便说道:“臣等认为,应该赐给八阿哥。上天有好生之德,八阿哥获得了猎物,又不忍杀生,这份仁慈之心,实非其他阿哥所能企及。”
弘时一直盯着康熙,在土谢图汗说完后,康熙虽面色未变,但眼眸中隐晦的闪过一抹不悦。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与康熙自己的一些手段有关。
在这场狩猎之前,康熙曾经命八阿哥胤禩主审臭名昭昭的刑部换囚案,矛头直指太子胤礽。
后又在前两日命胤禩代他宴请蒙古诸汗,毕竟以往这事都是太子代皇帝来做,而此次却是八阿哥,故而给外人传递了他康熙皇帝意欲让八阿哥取代太子的错误信息。
所以,这些王公贵胄如此谏言,并非因为八阿哥的所谓仁慈,完全是为了迎合康熙罢了。
康熙没想到会如此,心中暗暗懊恼,一时间不知如何反驳,场面竟然离奇的再次安静下来。
弘时却是心思百转,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他如此抬举八阿哥的作为,不过是想要给太子施压,逼迫太子狗急跳墙,为自己废太子,提供名正言顺的理由而已。
弘时虽然不知晓康熙心中真正想要将如意赐给谁,但却知此时此刻,便是他来此狩猎真正在意的时刻。
他不仅要为康熙送一个台阶,还要让康熙真正的记住自己。
于是,弘时眼神一凝,毅然站了起来,并伸出左手一指土谢图汗,朗声说道:“王公说的不对。”
清脆而又略显稚嫩的声音响彻全场,他那幼小的身形,于这一刻仿佛成了全场最高大的身影。
就连刚刚走上箭楼准备拜见皇帝的诸多参与狩猎的皇子皇孙和王公贵胄,看到这一幕,也都愣了愣,好像忘记了要向康熙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