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灯》钞本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即便以整部中国古代小说史为观照对象,《歧路灯》仍堪称一部较为独特的小说。自其成书后的一百五十年中,一直以钞本形式流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1],从未刊行,默默无闻。在其进入学界视野后的百年间,又先后两次掀起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研究热潮,备受瞩目,成果迭出。就其文学成就及文学史地位而言,褒扬者认为其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鼎足而三”[2],甚至“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3];贬抑者则认为其“思想平庸艺术平平”[4];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就其题材与性质而言,学者或将其归入“劝诫小说”[5],或将其归入“世情小说”[6],更有研究教育思想者,将全书冠以中国的“教育小说”[7] 之称谓。围绕《歧路灯》产生的不同观点如此之多,一方面造成了《歧路灯》研究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这部小说丰富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