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文学的叙事伦理:默多克小说创作中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现代自我的危机:默多克文学创作思想的出发点
引言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其文学和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反思现代自我的危机,为世俗社会中的人类生活提供道德指引。默多克在一系列批评文章中关注现代小说[1]中的自我危机,诊断现代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问题,探查引起现代自我危机的哲学背景,提倡以善和爱为核心的道德哲学以及以塑造真实人物为要旨的文学理念。现代人的自我危机是默多克文学和哲学思想中的首要关切,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崇高与善》(“The Sublime and the Good”,1959)、《再论崇高与美》(“Sublime and Beauty Revisited”,1959)、《反对干枯》(“Against Dryness”,1961),到70年代的《存在主义者与神秘主义者》(“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1970)和《火与太阳》(“Fire and Sun”,1976),再到90年代的《作为道德指南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 as the Guide to Morals”,1992),对现代自我的考察涵盖了默多克的整个学术生涯。
自我概念是现代哲学和文学理论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艾丽丝·默多克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考察现代自我的一系列文章中,默多克首先就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对于实体性自我的解构作了历史性梳理,建构出自我概念的现代谱系,然后分析现代哲学上的自我危机在现代小说中的艺术表现,即现代小说中展现出的人物塑造困境,最后从文学和哲学两个方面提出挽救现代自我的主张。[2]默多克考察现代哲学对实体性自我的解构及其后果,分析现代小说再现自我的困境,尝试挽救现代自我的危机,形成了独特的道德哲学思想。结合默多克考察现代哲学和现代小说中自我危机的系列论述,本章探讨她对现代自我危机的哲学反思、对现代小说之再现困境的文学诊断,凝练默多克挽救现代自我的文学和哲学努力。通过批判现代哲学提供的还原性的自我概念、挑战现代文学刻画的不真实的自我形象、重塑自我、语言和世界的关联,默多克重构了实体性自我,强调了文学艺术的道德性。依循默多克的批评路径,结合默多克评论现代哲学和现代小说的系列论文,本书通过梳理默多克对现代哲学中自我危机的论述来考察默多克对现代小说中自我再现危机的诊断,进而提出默多克以“重塑自我”作为挽救现代自我的文学和哲学主张,以此来重构个体、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