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中日「梦记」探讨
第一章 梦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
关于梦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中日两国均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中国方面,傅正谷将梦在道教中的作用归纳为“以梦造神、以梦崇道、以梦度化、梦中论道、梦中游仙”,将佛教梦归纳为“因梦传入、以梦论理、因果报应”[1]。刘文英、曹玉田的相关考察得出的结论与前者基本相同[2]。日本方面,学者以日本中世净土宗、法相宗和律宗祖师的梦境记录为素材,分析了梦之于宗教徒的意义[3]。总体而言,中国研究者在“无神论”的意识形态指导之下,对梦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他们对梦的评价很消极,“种种梦迷信故事也造成很大的伤害……它只能瓦解人们的生活的意志,动摇人们生活的信念,消散人们生活的热情”[4]等为常见的言论。日本方面,则主要围绕佛教展开,没有将道教列入讨论范围,因为日本道教地位与佛教有天壤之别,不仅没有道士、道观等[5],也没有道士的“梦记”。此外,他们的考察对象集中于中世时期。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鲜少将道教和佛教中的梦进行比较研究。
要解明宗教徒记梦的原因,我们必须回到古代,按照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去了解梦在宗教徒眼中的样态,才能找到他们记录梦境的精神动力。有鉴于此,本章将以宗教典籍和相关作品为对象,重新归纳梦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同时,尝试分析道教和佛教对梦的认识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