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是非功过任评说
作为中国古代王朝中绝无仅有的女皇,武周皇帝一生饱受争议。史学界对她的评价比较复杂,有褒有贬。毕竟,她一生中既做过利国利民的实绩,又曾大兴土木浪费民力、任用酷吏残害忠良;在个人私生活方面,还大张旗鼓地养男宠,以致后人无法用简单的“有为明君”或“无道昏君”对其盖棺论定。
这位女皇帝的功绩足以让后世的许多男皇帝汗颜。大唐(武周)立国未久,政治尚存时弊,这位女皇顺应时代发展,对当时的政治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后半生中,武则天巩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延续了贞观盛世,她的多种良政造福后世,政绩斐然。不过,人非圣贤,政绩昭昭的女皇帝也有“阴暗面”。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这位女皇帝任用了大量执法严苛的酷吏,残害朝中大臣。在打压政敌的过程中,武周皇帝默许手下酷吏罗织罪名、滥用私刑,逼死了许多能臣。为了粉饰自己的武周政权,武则天好大喜功,兴修土木。她效仿远古时期的皇帝,造天枢、铸九鼎,倾尽全国之力修建“明堂”。尤其是晚年的女皇,愈加一意孤行,日常生活铺张浪费、挥金如土,虚耗国力。
在人物评价方面,我国古代的官方史书往往采用二元论,说到某人时,非黑即白。毕竟,在男性话语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古代王朝,时人往往会对女性统治者心存偏见。总的来说,武则天属于开天辟地的那种人,后世对这位女皇的评价非常多元。当然,在关于武则天的史料中,随处可见史官刻意抹黑她的痕迹。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她从木材商人的女儿成长为后宫中的昭仪,一步步坐上皇帝宝座,其中的坎坷与艰辛常人难以想象,相比于表面的光鲜,武则天背后的付出与努力无人知晓。其实,这位女皇帝虽不完美,但相比于史上的暴君,她的功劳占据主流,过错也不可能仅仅以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
千百年来,许多人在猜测武则天立无字碑的意图。有人认为,在临终前,武则天预见到后世对她的负面评价,这位聪明的女皇帝想了一个独特的法子,在自己的陵墓之上树起一块无字碑。为自己开碑立传者不胜枚举,但立无字石碑的做法却是前无古人的。更有人猜测这块无字石碑就像“无字天书”一样大有玄机。
705年“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留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结合遗嘱和金简的内容,我们便能推测出武则天立无字碑蕴藏的秘密——她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觉得石碑写不完她的功德,也不是觉得她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更不是她对生前的所作所为后悔了,而是被逼无奈。
其实,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她的儿子李显。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神龙政变”后,82岁的她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年轻时被母亲安排上位,后又被废,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在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中,冯小宝、张易之以及张昌宗这三个人都是武则天身边最受宠的代表,他们虽然表面上看似武则天的新宠,但在背地里却总是插手国家的政治,对当时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新宠插手政治的做法,武则天并没有过多干涉,而是采取纵容的态度;她还以各种罪名杀死了自己的孙子懿德太子、孙女永泰公主,而这更是中宗的亲生子女。也许是武则天年老昏聩,也许是儿子越来越不满母亲的专断,所以朝中发生了新的动乱与政变。最终,公元705年,武则天被迫退出了政治舞台,在这一年,武则天也离开了人世。
实际上,武则天是打算在这块石碑上写字的,毕竟在阳面上已经打好了刻字需要的方格线,但她没有想到臣子们会趁她生病时发动政变,所以碑文并未来得及刻上,她就被赶下了台。这样一来,为武则天刻碑文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的头上。李显对母亲的感情是复杂的。作为儿子,为母亲歌功颂德天经地义,可是母亲曾经差点要了他的命。如果述恶,又会让他的母亲遗臭万年,这与传统的孝道不符。
由于武则天在唐朝时期的定位比较尴尬,加上武则天去世后,政局大乱,先后换了多位皇帝,对于如何撰写碑文以及如何评价武则天,一直争论不休,无法盖棺论定。没完没了的讨论,导致无字碑的碑文始终空着。这块无字碑最终成了难解之谜,有碑无文,但可以说是“无文胜有文”,既是谜案也是趣谈。
在某种程度上,空无一字的无字碑与高大恢宏的述圣纪碑作用是对等的。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那段难以复制的历史,见证着人来人往匆匆过客。不过,在乾陵游览,只要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无字碑”上隐隐约约还是有字的。国人向有“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那些有刻写嗜好的游人来到乾陵,见声名远播的无字之碑,岂肯错过“露一手”的机会?所以,“无字碑”树立不久,便成了“有字碑”。上面发表的“作品”大多系无名氏手迹。字迹潦草歪扭,密密麻麻,大小不一,长短不等。既有汉字,也有少数民族文字,大多偷偷刻画在底部或边沿。由于年深日久,风剥雨蚀,绝大部分已无法辨认。其中有一处非常特别,是金天会十二年(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的“到此一游”,字迹比较清晰,很多游客看不懂,幸好旁边有汉文做了翻译:“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这些文字是用拼音文字契丹小字写成,有对译的汉文,是解读契丹小字入门的主要依据。金灭亡后,女真文字已失传。能留有一段文字实物,也为研究女真文字留下宝贵资料,实属歪打正着,无意有心。金代的乱涂乱画,却因机缘巧合成了稀世珍宝,同样见证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