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当前,世界格局正面临百年之变局,国际秩序也处在深刻调整期,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历史演进的大方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那么,现有国际秩序到底是什么样子,国际社会普遍流行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说中的规则有哪些?本书将对现有国际秩序中的主体——国际安全秩序的上述两个问题给出答案,重在厘清这个秩序的整体框架、构成,分类梳理国际安全规则,使人们对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体概貌和各国需要遵循的具体国际安全规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本书所指的国际安全规则中的“规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非狭义的“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其是指各国认可和遵守的包括原则和具体规定在内的国际安全规范,其表现形式为约束各国政治安全行为的国际法律文书,它是构成现有国际秩序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内容。

全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首先从厘清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和内涵开始,追踪和总结国际安全秩序演变的历史,提出现行国际安全秩序包括框架、组成与内容的整体结构,根据国际安全秩序的结构梳理国际安全秩序的规则体系,并基于国际安全秩序存在的不足和当今时代发展需求,提出未来国际安全秩序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第一章分析了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和内涵。本章在分析梳理中外学界有关学术观点基础上,从概念核心要义出发并结合国际秩序的历史,提出了国际秩序的三个构成要素,进而提出了基于三要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清晰的国际秩序定义,并对该定义的四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本章还提出了评判国际秩序的框架:从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维度来评判一个国际秩序良莠的方法;提出以国际秩序的有无和完备性两个标准来衡量其客观性,并给出判断国际秩序有无和刻画其完备性的指标;以合理性和稳定性作为衡量具有主观性对国际秩序良莠判断的标准,并给出国际秩序合理性和稳定性的定义及其刻画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国际安全秩序是国际秩序在政治安全领域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国际安全和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国际安全秩序与国际秩序的关系。

第二章追踪和总结了国际秩序主要是国际安全秩序的演变历史。本章从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源头——17世纪中期在欧洲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秩序开始,对此后的维也纳秩序、凡尔赛—华盛顿秩序和雅尔塔秩序创立的成因、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国际秩序的演变是国际秩序逐步升级的结果。本章最后总结提炼了国际秩序演进的五个历史规律和特征。

第三章提出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结构。本章基于国际安全秩序的本质和目的,根据前面提出的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体系建构方法——类比法,并根据此方法提出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框架、组成和内容,梳理出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个规范体系,给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一个整体概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将国际安全规范限定于传统安全范畴,限定于涉及国家的生存、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等传统安全概念的国际规则。因为,若将非传统安全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等纳入本书的国际安全范畴,则国际安全秩序就应包括所有领域的国际秩序,国际安全秩序变成整个国际秩序,这显然与现有国际秩序主要是由国际政治安全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构成的现实不符。实际上,有关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其他领域的国际规则已为本规则丛书所覆盖。

第四章至第六章则根据国际安全秩序的结构,分别梳理了各方面和各领域具体的规则。第四章专门概述了国际安全秩序的基础,即以《联合国宪章》为基本国际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这是其他所有领域国际规则的基础和根据。本章论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目的和原则及其主要内容和联合国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并对联合国通过的旨在强化联合国作用和地位的宣言进行了阐释,它们是《联合国宪章》的延伸。本章还论述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制:集体安全机制、和平解决争端机制和维持和平行动,分析了各个机制的渊源、程序方法、运作模式、效力及其实践。

第五章梳理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规范体系中五个领域的规则,即主权与领土安全、国际公域、和平解决争端、武装冲突与战争、反恐领域的具体国际规则。由于裁军领域的国际法律文书较多,占本书梳理的154个整个国际安全法律文书的近60%,因此本书专门将裁军领域的国际规则单独作为一章即第六章进行梳理。

第六章则梳理了国际军控与裁军规则。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国际规则可分为军备控制、军备裁减、防扩散和建立信任措施四个方面的国际规则。根据军备控制限制的内容和目的,军备控制规则又分为限制军力发展和限制军力使用两个方面的规则。军备裁减规则按照对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以及常规力量这三个方面的国际军备裁减规则进行梳理,当然最重要的是削减核武器的国际规则,它是国际军控与裁军的重要体现,攸关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防扩散领域的规则按照核不扩散、生化武器防扩散和常规武器防扩散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和梳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整个国际防扩散机制的基石,而“核供应集团”、“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和《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协定》,则是对核物项、生化物项、导弹物项和其他常规物项进行出口控制的机制,这“一体四翼”构成了整个国际防扩散主体框架。建立信任措施领域则按照范围分为多边和双边的建立信任措施国际规则。

第七章论述了国际安全秩序的今后发展。本章基于现行国际安全秩序本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根据当今世界和时代发展要求,提出国际安全秩序今后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行动、措施,以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具体而言,本章从三个狭义维度和两个广义维度解读了当今世界百年之变局,分析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多极化和全球化两个特征,提出和平合作、公正合理、普惠共享、开放包容和多元多样这五个国际安全秩序演进的目标。本书提出,《联合国宪章》的内涵也需与时俱进地扩展,应将攸关全人类安全与福祉的环境保护(“环保”)纳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目的,《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目的应包括“安全、人权、发展和环保”四大支柱。“合作共赢”应成为《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七大原则之外的第八大原则。关于联合国改革,本书提出了提高权威与效率、促进公平与民主、增强团结与共识、秉持创新与发展这四个联合国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安理会改革应把握好扩容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谨慎对待新增常任理事国问题、限制否决权这三个问题;提出了调整适用范围、改革组织机制和加强其侧翼这三个完善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措施;提出了建立年度性“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峰会机制”(“P5首脑峰会机制”)建议。对具体各领域的国际安全规则,本章侧重对存在不足和问题较多的主权与领土安全、国际公域、武装冲突与战争、裁军这四个领域的安全规则提出了调整、补充和完善的方案、措施和建议。

本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有:提出了国际秩序的构成要素、定义及内涵;提出了评判国际秩序的方法和标准及框架;提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体系建构方法并据此给出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框架、组成和内容,梳理出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个规范体系;按照这一规范体系对主权与领土安全、国际公域、和平解决争端、武装冲突与战争、裁军和反恐这六个领域的154个国际安全规则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今后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行动、措施。特别是,提出了五个国际安全秩序演进的目标,将“环保”纳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目的,使其拥有“安全、人权、发展和环保”四大支柱,提出了安理会改革、完善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具体措施,也对具体各领域的安全规则提出了调整、补充和完善的方案、措施和建议。

国际秩序、国际安全秩序是国际政治学界的大题目,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认知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本书对此做了些尝试和努力,也涉及一些存在分歧的学术问题,并针对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因作者学研理论功底较浅,难免存在不足和问题,敬请广大学仁批评指正。

在本书完稿之时,在此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是他具有时代大局观和洞悉当今世界大势,力主编纂一套国际规则丛书,方使我有机会对当今国际安全秩序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完成了本书写作。也非常感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这个具有很高学术声望和团结和谐氛围的光荣团队,同志们都对我这个从自然科学和外交领域转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新兵给予了极大帮助和支持,使我勇于并快乐地游弋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