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地处外高加索中西部的格鲁吉亚,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0万人,因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处,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对峙的前沿阵地,也是丝绸之路中线必经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在当前美俄持续对抗、中美竞争加剧、中俄关系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加大对格鲁吉亚问题的关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因素,非但未能推动这两个国家的进一步合作,反而成为一种历史包袱,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为了摆脱俄罗斯的地缘压制,格鲁吉亚在独立后迅速走上“去俄罗斯化”道路,积极融入欧洲一体化,加大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接触,以此削减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持续紧张的俄格关系影响着俄罗斯的南部安全,“一心向西”的外交定位使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更为复杂。
尽管格鲁吉亚选择融入欧洲的发展道路,但是,它在加入欧盟和北约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巨大的。在追求政治安全、经济稳定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格鲁吉亚不得不面对权力关系的不对称、国家主权的削弱和民族认同感的下降。“选边站”的风险和小国在发展过程中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加强了格鲁吉亚与除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之外的新力量交流合作的意愿。格鲁吉亚的这一发展定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高度吻合,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立刻得到格鲁吉亚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中格两国在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断深入的交流加大了中国社会各界对格鲁吉亚社会、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关注,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为中格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
《国外学者视角下的格鲁吉亚》一书的编译计划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鉴于当前国内社会各界对格鲁吉亚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大,而既有的研究成果在数量、广度和深度上多有不足,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总结前期研究经验,组织专业团队,搜集、挑选国外关于格鲁吉亚问题研究的代表之作,译为汉语,编辑成书。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作为一家研究格鲁吉亚问题的专业学术机构,其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不同学科的背景知识,能够切实保障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另外,除了训练有素的年轻研究人员之外,团队成员还包括多名科研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整个编译工作采取严格的分工协作制度,严把翻译、校对和审核质量关,有效弥补了以往研究“单打独斗”的零散性和质量上的参差不齐。
本书编译的内容涉及格鲁吉亚社会、政治、经济、安全、民族和宗教等多个领域,可供格鲁吉亚问题研究者作为参考资料,了解格鲁吉亚问题研究的世界动态和代表性学术观点,为初入该领域的研究生节省查找和翻译资料的时间,为他们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入口。希望读者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比、鉴别不同观点,激发深入研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