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小切口”,党对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蕴含了中国社区之治的特色方案与智慧。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全面领导的社区治理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形态、新的治理模式、新的趋势走向,对于理论研究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阐释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逻辑原理、方法路径、条件形式等组织智慧、制度智慧、机制智慧,并同基于西方实践经验和政策话语的治理理论进行对话,提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必须回应和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本书以此为研究背景,立足于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实践基础,着眼于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模式变化与治理优势两大维度,研究党在社区治理中的组织结构、组织方式、组织功能以及在社区空间营造、人才培育、文化治理、公共服务、克服集体行动困境、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等各方面的实践机理,探讨不同条件和形式下党领导社区合作治理的实践模式和运行样态,分析影响党全面领导社区合作治理效能的现实梗阻和制约条件,总结提炼党领导社区治理的方法和优化策略,以及党全面引领社区治理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的路径机理等。具体而言:
第一章“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时代背景与动因溯源”,主要概述了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所面临的传统行政引领基层治理的“行政困境”与技术赋权下国家治理面临的“治理切口”,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统合基层治理核心力量的必然性以及党全面领导社区合作治理的先天优势,即组织个人链接社会与国家、权力下沉盘活社区资源圈层以及重塑社区合法性等,形成了党全面领导城市基层治理的治理格局与“党进、政转、社增、民参”的社区治理进路。
第二章“从有形到有效: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纵向到底’组织架构”,引入结构性视角,系统分析纵向党组织下沉的制度背景、运行机制、实践效度、现实困境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适应了国家治理转型的过程,在问题流、政治流和政策流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加强社区内部党组织建设、挖潜新旧治理主体、重塑治理空间和优化治理手段等方式,助推党的治理单元贯穿到底。未来,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纵向组织仍可以在有效动员、有效服务与有效治理三个方面寻求创新突破,完善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纵向治理格局。
第三章“从职域到全域: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横向到边’组织模式”,以组织网络的视角分析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在横向组织结构方面的延伸与发展,揭开了“区域化党建何以有效”的难题。研究发现,基层党建从职域逐渐向区域化转型升级,通过在建构阶段进行合法性管理、在动员阶段进行责任承诺管理、在综合阶段进行冲突管理、在激活阶段进行内生动力管理,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党建的互动式协同。当前区域化党建仍存在低水平联结困境,需要建立起“有领导的组织网络”,解决党全面引领社区合作治理的横向协同。
第四章“从管理到服务: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基于“嵌入式治理”视角,阐释了基层党组织以组织动员嵌入、资源服务嵌入、目标价值嵌入,构建起了党建嵌入社区治理的逻辑起点、重要载体以及最终目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一体三化”治理特征与“驭繁为简”治理趋势下,创新简约治理“一体化”机制、动态治理“高效化”机制、精细治理“类型化”机制以及自主治理“弹性化”机制,推进了党全面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导性发展,打造出“复杂问题、简约治理”的中国特色基层治理“样板”。
第五章“选贤任能: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干部培养模式”,分析并探讨了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人才培养新思路与选贤任能新模式。研究表明,基于党管人才原则下的“选育用”全过程培养、一专多能需求下的“传帮带”立体化培养以及科学育才理念下的“学评比”开放式培养,打造出的“过程完备、立体开放”人才培养模式,既推动了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与主体动员整合,也保障了社区党建育才的科学运行与持续发展,更彰显了中国社区治理的显著优势与鲜明特色。
第六章“党领共治:党建引领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以合作治理与元治理的理论视角分析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我国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各地基本形成了“一核多元”治理结构,基层党组织以“促进居民参与、巩固居民自治”为本位,通过发挥党组织在“平台搭建、自治引领、联动整合”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实现“引外助内、以外活内、共融共治”,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七章“党领文化:社区‘软服务’与‘软治理’的双维提升”,从文化治理视角切入,深入剖析党建引领社区文化治理的原理与逻辑。研究发现,党建引领社区文化治理能够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三重面向下的治理目标,其原理在于通过政治文化维护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增强社区政治认同;通过党员带动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内部培植和生长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区文化;通过党组织统筹协调监督,克服行政主导下的粗放式文化服务供给。针对目前仍面临的治理机制、治理能力、理念认知差异等挑战,须对症下药,完成社区治理方式和技术的功能性转换,达成“软服务”与“软治理”的双维提升。
第八章“党塑空间:社区公共空间生产与社会重塑”,以空间生产视角为切入点,观察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党进行社区公共空间建构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党通过顶层整体规划、搭建议事平台、融合志愿服务、空间文化营造等策略,借助权力体系、参与体系与文化体系等实现条件,促进了社区公共空间建构的进程,增加了国家—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实现了物理、政治、社会与情感空间的融合,共同构成了社区公共空间,完成了“党建社会”的使命。
第九章“党领自治:社区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中国之道”,在自主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党组织有效介入社区治理并促进社区自治的内在逻辑,揭示社区作为“共治”场域如何通过中国特色的治理机制突破公共事务有效治理困境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党通过组织动员引导社区制度供给、嵌入达成社区可信承诺、裁判助推社区监督,实现了党建赋权社区,推动了社区自治的形成、公共事务的解决和集体行动的达成,为克服自主治理的内生性困境贡献了中国方案和智慧。
第十章“党培能力:基于‘公益创投’项目制的一个考察”,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解释了基层党组织对于社区的“行动赋能”过程,包含“外部静态要素输入”与“内部力量整合”两大维度,建立了要素输入、组织学习、建构合作网络、有效激励四大行动赋能机制。研究表明,社区组织能力深深嵌入资源、制度、文化等组织内外部环境中,资源、制度等外部要素的输入经过组织学习等内部力量的整合之后,便可以转化为组织内生的动力与核心资产,由此完成了党建引领社区实现能力提升的过程。
综上,本书系统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了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合作治理新模式。首先,党建引领统筹多元主体,构建社区合作治理格局。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分法的解释,揭示了党“有效在场”,并扎根社区、联结主体、凝聚资源、协作互动的合作治理体系。其次,党建引领助推社会成长,完善社区合作治理体制。党建引领社区,打通了国家、社区与民众之间的链接渠道,逐渐形成了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交流链条,进而形成了以党为领导核心的治理共同体。最后,党建引领优化服务体系,打造合作治理的中国模式。党全面引领社区治理助推党委政府、社会以及公众进行资源、利益与情感的交流与联系,从而破解了集体行动困境,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城市社区合作治理模式。
本书注重以实践路径观察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与变化,同时注意理论的关切,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一,本书有助于理解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概念、内容以及特征。本书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对党全面领导社区合作治理的各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对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有了比较清晰、全面的认知,也有助于实践管理者准确抓住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牛鼻子”,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升级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格局。第二,本书有助于学界追踪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实践动态。本书立志于追踪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前沿变化,对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新现象、新变化进行了过程追踪,并以适恰的理论视角与框架进行解释分析,从而进一步提炼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经验现象。第三,本书有助于开拓中国治理情境下的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原创理论。从理论角度而言,本书致力于探索中国治理语境下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与内在逻辑。针对当前研究的国际对话薄弱问题,本书围绕政党治理和民主治理开展中西学术对话,回应和矫正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偏见,这有助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本书试图从克服人类集体行动困境这一问题出发,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基本思路,观察我们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实践事实,解释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优势,形成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