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头发的美丽健康密码
一 关于头发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
1.大油头怎么办
关键词
油头 洗发
很多人都会苦恼一件事情,明明昨天刚洗的头发,怎么今天又变得扁塌无形、油腻无比?这就是“大油头”作祟了,那么面对大油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找到大油头的原因,针对成因想办法。规律作息、科学洗发可以减少油头的困扰,重拾清爽。
专家说
为什么会出现大油头
大油头的“元凶”是皮脂。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在皮肤表面的油脂性分泌物。皮脂分泌的量受皮脂腺本身大小、数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腺体越大、数量越多,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皮脂越多,所以油性皮肤的人更易出油。另一方面,多种激素都可以促进皮脂腺的分泌,包括我们熟知的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雄激素等。当机体因为熬夜、肥胖、不规律饮食、压力过大等原因出现内分泌失调时,皮脂腺就会异常分泌皮脂,从而出现“大油头”的症状。
油头来了该怎么办呢
生理性的油性皮肤很难通过非专业治疗手段改善,能够改善的是应激状态导致的大油头。
首先,我们要做到规律作息,使身体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次,我们应该做到科学洗发:水温适中,不应太热或太冷;在洗发水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含有吡罗克酮乙醇胺、水杨酸、煤焦油、茶树精油、硫化硒等成分的洗发水,这类洗发水可以有效地控油去屑,可以隔两日使用一次。如果你有每日洗发的需求,则应选择一些含有温和洗涤剂(如一些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或者两性表面活性剂等)的洗发水,来降低对头皮的刺激作用。
一些物理吸附的产品虽然可以迅速把头发上多余的油脂吸走,但是这种产品在使用时有可能会使局部头皮炎症反应加重,并且可能“越用越油”,因此只能临时救急使用。用完后当天需要及时清洗,不然长期使用容易诱发头皮健康问题。
除了这些外用产品,“油头星人”也可以选择服用一些口服药物来辅助控油,比如可以适量补锌、补充B族维生素等。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头皮出油非常严重,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健康加油站
当头皮长期处于油脂分泌旺盛状态就容易诱发马拉色菌感染,继而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发生,表现为头油、头痒加重,头皮屑增多,头皮出现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刘奕聪 李吉)
2.如何摆脱头皮屑的困扰
关键词
头皮屑 表皮更替时间
你是不是也会遇到这种困扰?远看是一头乌黑茂密的长发,走近一看,斑驳的头皮屑破坏了这种美。谁不想拥有清新飘逸的长发啊!但自从长了头皮屑,头发看起来总是脏兮兮的……怎么办?养好头皮是关键!

表皮更替时间
生理情况下,皮肤每天约有10%的基底细胞有序地向表面移行。与此同时,皮肤表面的角质细胞不断脱落,达到动态平衡,这一周期约为28天。
专家说
为什么会有头皮屑
头皮屑可分为生理性头皮屑和病理性头皮屑。
是的,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头皮也会有少量头皮屑。众所周知,表皮更替是皮肤正常新陈代谢的一部分,新生细胞会由基底层逐渐移行至角质层,旧的角质层会逐渐脱落,作为皮肤新陈代谢的产物,头皮屑就此产生,这属于生理性头皮屑。正常表皮更替时间为28天,如果患有头皮银屑病、头皮脂溢性皮炎等疾病,这时头皮的表皮更替时间缩短,发生角化不全,会产生大量的病理性头皮屑。
哪些因素会影响头皮屑的产生
头皮屑的产生确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干燥、微生物、不良生活习惯、缺乏维生素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头皮皮肤屏障,最终使头皮屑增多。而在洗护时使用了劣质洗发水,或者对洗发水成分发生过敏反应,同样可能造成头皮受损,增加头皮脱屑。
与此同时,一些护发、美发中无意的举措,也可能导致头皮屑加重。频繁的洗护可能会导致头皮水分流失,更易干燥脱屑,尤其是在冬季及较为干燥的地区。烫发、染发、漂发也可能对头皮造成损伤。
怎样才能减少头皮屑
不论是生理性头皮屑还是病理性头皮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点,都有助于减少头皮屑的产生:首先,我们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B6与微量元素,正所谓头皮营养好,脱屑自然少。其次,洗头时水温度不宜太高,并选择温和的洗发水,要保持适宜的洗护频率,减少烫染的频率,并在烫染时尽量选择挑染等对头皮损伤小的操作。
此外,还要注意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少吃油炸类食物和甜品。如果头皮脱屑严重,头皮瘙痒,则有可能是病理性头皮屑,最好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
(范智华 李吉)
3.头发变细变软也是一种病吗
关键词
头发细软 雄激素性秃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人的头顶却越来越“凉”。除了肉眼可见的掉发、秃顶,不少人也开始为自己变得又细又软的头发感到焦虑。那么头发变细变软也是一种病吗?很抱歉地告诉您,这种情况大概率是雄激素性秃发。

毛囊微型化
在过多DHT的刺激下,毛囊逐渐萎缩退化成毳毛囊,长出的毛发由粗硬的终毛逐渐变为细软的毳毛。
专家说
什么是雄激素性秃发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又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国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男性AGA患病率约为21.3%,女性约为6.0%。
男性AGA患者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女性AGA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发缝增宽。
雄激素性秃发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认为,除了遗传因素外,雄激素在AGA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雄激素(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形成双氢睾酮(DHT),而DHT可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相结合,影响毛乳头的大小以及毛乳头细胞和毛囊细胞的活性,进而使毛囊出现进行性的微型化,导致毛发逐渐变得细小稀疏直至秃发。此外,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也参与了AGA的发病。
对于雄激素性秃发,早期诊治才是关键
AGA的病情是逐渐加重的,这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焦虑、抑郁等,因此AGA的早期诊治应得到重视。一般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等到毛囊完全萎缩的时候就只能进行毛发移植了。
总之,当你的头发开始变细变软时,很可能是早期AGA的表现,在意形象的小伙伴可以尽快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
(孟鑫 李吉)
4.为什么不宜频繁烫发、染发
关键词
烫发 染发 头皮
大家都说“换个发型,换种心情”“凡事从‘头’开始”,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头发可以带来美好心情,现在大街小巷不同颜色、不同造型头发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追求时尚发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头发及头皮的健康问题!
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频繁烫发、染发呢?回答是——尽量避免!

毛干
毛发分为毛根和毛干两部分,毛干是毛发露出皮肤外的部分,即毛发的可见部分。
毛小皮
毛干最外层,即毛干鳞片层。由一层薄而透明的高度角化、呈鳞片状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可保护毛干并决定毛发的光泽。
专家说
烫发、染发的原理是什么
烫发:是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头发中的氨基酸肽键断裂,再使用新的化学方法让肽键重新组合,从而使头发变成其他形状,如笔直或卷曲。
染发:一种是染料直接覆盖在毛干显色,另一种是显色分子通过与毛小皮(毛发的最外层)的氧化或络合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而显色。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损伤毛发的生理结构来实现毛干变形、颜色改变的。
烫发、染发对毛发的危害有哪些呢
烫发时常会用到高温的烫发器,使头发形状改变,但高温会对毛干、毛小皮造成一定的损伤;染发的人更是深有体会,大部分染发药水中都含有碱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同样会破坏毛小皮的形态,使头发容易发黄、干枯、毛糙、脱落,失去光泽和弹性,同时脱发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烫发、染发对头皮的危害有哪些呢
频繁烫发、染发对头皮的伤害是较为常见的。烫发器产生的高温环境会导致头皮对化学物质的经皮吸收率更高,如邻苯二甲酸、甲醛、氢氧化钾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内分泌调节都能产生负面影响。
而染发剂都含有对苯二胺,这是一种会引起皮炎的强致敏原,它能与皮肤里的蛋白质结合,变成完全抗原进而导致头皮接触性皮炎的发生,轻症可表现为头皮局限性红斑、轻度瘙痒、脱屑等;对于部分过敏体质人群,甚至会出现头皮明显红斑、肿胀、大疱及破溃后糜烂等。
所以,大家烫发、染发爱美的同时,还是要适度哦!如果头皮及头发本身的状况欠佳,烫发、染发更要慎重哦!
(汤瑾 李吉)
5.总忍不住拔头发也是一种病吗
关键词
拔头发 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
你会不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心情开始沉重,从而忍不住去拔自己的头发,试图缓解压力,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薅成了“裘千尺”。那么总忍不住拔头发是病吗?我们的答案是——必须是!

以身体为中心的重复行为
指的是任何重复的自我修饰行为(例如:扯头发、抠咬皮肤或咬指甲等),从而导致身体受损。
专家说
什么是拔毛癖
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将这种忍不住拔头发的行为归类于强迫症和其他相关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冲动性拔除自己的毛发(头发、眉毛、睫毛、胡须等),常导致脱发、毛囊炎等。
拔毛癖最显著的症状是患者在发病前常常出现紧张感并试图控制拔毛的冲动,而当拔完毛发之后,立刻如释重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拔毛癖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且女性较男性更好发。
导致拔毛癖的原因是什么呢
◆ 心理问题:童年或青春期时心理创伤、生活应激、焦虑、抑郁障碍等,很容易导致拔毛癖的发生。
◆ 好奇心:不少儿童出现拔毛癖是出于好奇心和模仿的原因,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不自觉地拔毛。
◆ 遗传、神经内分泌因素:研究表明,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和亲生兄弟姐妹)终身患病率达5%,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谷氨酸代谢、性激素等均被报道与拔毛癖发病相关。
出现了拔毛癖该怎么办呢
◆ 行为治疗:由于拔毛癖属心理精神疾病,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患者进行拔毛前事件、情绪梳理,拔毛后果认知,进而改善患者拔毛症状。在这种治疗过程中,患者学习识别出最可能发生扯头发的环境,有了这种意识,人们就可有计划地用其他行为替代惯常行为,比如,你忍不住想拔头发时,可以手握拳头或者玩手机。
◆ 心理干预:“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找到导致患者发病的心理诱因,才能够更好地治疗。比如,我们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因家庭原因导致拔毛癖的儿童,父母要明白,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深不可测”,因此应该给予更多理解与关爱。
◆ 传统药物:拔毛癖的药物治疗可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及多巴胺类药物等,目前尚无特效药。
所以,即使患上拔毛癖也不要过分担心,但是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及时干预,正确治疗!
(刘达 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