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一小山村,日常过日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进县城2

第6章进县城2

余坤安任由余坤清自顾自说着,自己则迈步朝旁边的供销社走去。供销社内,3位售货员正忙碌着,各类货物琳琅满目,整齐地陈列在柜台和后方的货架上。余坤安环顾四周,发现还有个木质楼梯是上二楼的,他看了下,也没有上去。而是继续在一楼的柜台前转着细细打量。现在的供销社,真可谓集齐了老百姓的日常所需,锅碗瓢盆、酱醋茶酒等等都有卖的。

忽然,他的目光被一个柜台里摆放的几个铁皮手电筒吸引住了。他走上前去,向售货员询问价格,得知竟要15元一个,不禁咋舌,摇了摇头,径直走开了。随后,他又转了转,发现火柴才2分钱一盒,心中暗自盘算着。最终,他挑选了5包云岭牌香烟、10盒火柴、2斤水果糖,还有2斤鸡蛋糕。转念一想,家里窗户都是余父用木架子搭建,再用玻璃纸糊上,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早已老化,天气快冷起来了,他便想着就给家里都给换了,等后面挣到钱找路子直接换成玻璃的。

他买的这些东西一共花费了13块3毛钱,他不禁感叹,这钱,还真是不经花。售货员看他买得多,便用几张旧报纸将糖和糕点仔细包好交给他,然后把4盒云岭烟和火柴也包好给他。这些东西他都一并放入自己背的背篓里。玻璃纸则卷好放进余坤清的背篓里,手里还留着一盒烟。

然后问下站着等他的余坤清:“阿清,你要买点什么不?”

余坤清摇摇头,笑道“我不知道要买啥,就不买了。”

两人随后走出了供销社。余坤安将售货员找零的钱与之前的钱放在一起,数出19块1毛钱递给余坤清:“阿清,给你,我们这次卖的东西总共有38块1毛2分,我们俩对半分,一人19块零6分,给你19块1毛。”

余坤清闻言,微微一愣:“安子,不用给我分那么多,黄精都是你找到的,也是你带着我来县上收购站来卖的。”

余坤安却认真地说:“阿清,一码归一码,我们俩一起进山收获的,就应该平分,以后也是按人头平分。”

余坤清见他态度坚决,便挠了挠头,接过纸币,笑道:“那给我19块钱,剩下的1毛钱就当奖励你发现了黄精,嘿嘿……”

余坤安也没多说什么,将硬币揣进裤兜,又带着余坤清走到旁边的收购站。此时收购站内并无他人前来卖货,他笑着对中年男子说道:“同志,今天真是谢谢你了,我刚买了盒烟,给你抽。”

中年男子却摆手拒绝:“老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说啥谢不谢的。烟你收回去,我不能收。”

余坤安见状,也没再坚持,把烟放在柜台上,便站在一旁与中年男子聊了起来。一番交谈下来,他得知中年男子姓何,名鸿运,今年36岁,就住在县城里。他便直接地称呼他为“何哥”。

随后,二人聊起了现在收购站所收购的货物种类,余坤安这才发现,原来这收购站所收购的货物还挺杂的,各类药材、动物皮毛等,甚至连毒蛇都在收购之列。收购站后方,还有一个专门的加工房,用于对收购而来的货物进行分类加工与储存。

余坤安顺势询问了各类货物的价格,心中大致有了个底。当他得知眼镜蛇竟能卖到15元一斤时,心中不禁暗自咋舌。大蒙山深处,眼镜蛇数量颇多,通常在4月至9月这段天气较为适宜的时节,蛇类才会频繁外出活动,待到天气转凉,蛇便难觅踪迹了。

说到药材,当下,他们这儿的人对药材的认知,要么是专门的学医之人,要么是家中世代相传,其余人对药材的了解,也仅限于几种常见的品种,诸如紫花地丁、益母草之类日常能用到的常见品种,但是价格也不高,其他的便鲜有人知晓了。余坤安还特意向何鸿运打听,何处能买到带有图文的药材大全。何鸿运表示自己也不甚清楚,他认识药材,还是得益于自家爷爷的言传身教。他建议余坤安去国营书店碰碰运气,或许能有所收获。

几人相谈甚欢,大多数都是余坤安在请教何鸿运各种问题,何鸿运也很乐意告诉他,不知不觉间,已临近与赵前进约定的时间。于是,余坤安二人便与何鸿运道别,并表示日后还会继续前来卖货的,那盒云岭烟余坤安选择性遗忘在了柜台上了。

他两走后,何鸿运笑笑然后把烟收起来。

余坤安与余坤清来到之前下车的街心花园,没等多久,便见一辆拖拉机“突突突”地驶来。余坤安笑着向赵前进打招呼:“赵哥,你那边验收烤烟还顺利不?”

赵前进一脸轻松,答道:“今天还挺快的,人少,没排队,进去验收也快。”

随后,他招呼两人上车,余坤安顺手将一盒提前备好的香烟递给赵前进,以表谢意。赵前进倒也不客气,笑呵呵地接过,塞进衣服口袋里,便发动拖拉机,径直返程。来的时候因心中有事挂念,并未觉得路途颠簸,返程时才发觉,这拖拉机一路颠簸得人骨头都快散架了。好在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回到田坝村,此时天光尚未暗下。两人再次向赵前进道谢后,便继续赶路。

还未踏入院子,炖鸡肉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大人们皆坐在台阶上闲聊,余坤清一进院门,便被小儿子瞧见,小家伙兴奋地喊道:“阿爹……”余坤安笑着应了一声。然后看看其他人,众人一看,想必也是刚刚吃完晚饭,现在坐在院子里各自闲聊。

他走到台阶上放下背篓,众人也关注着他们二人。朝着阿清打招呼:“阿清来啦,快过来坐坐。”

余坤清放下背篓,笑着与众人寒暄了几句,随后婉拒道:“三叔,我得赶紧回家去了,家里人估计还在等我吃饭呢。”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余坤安则将背篓里的东西一件件取出,只见都是用报纸包裹的物品,以及另一个背篓里的玻璃纸。众人皆很好奇,孩子们更是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他报纸里包的是什么,是不是好吃的。

他先将玻璃纸提出来递给余母,说道:“阿娘,家里的窗户纸都老化了,有的破了洞,颜色也变黑了,不透光,我买了新的,明天都给换上。”

接着,他打开报纸,将剩下的三盒烟分别递给余父、余大哥和余二哥。余父面无表情,余大哥和余二哥则笑呵呵地接过,却也舍不得打开。

余坤安如今重生了,尚未染上烟瘾,便将烟都分给了他们。

他又伸手打开另一份报纸,将里面的火柴盒递给余母,随后自己抓了一把糖放在一旁空着的报纸上,把剩下的糖交到大侄子手中,嘱咐道:“阿涛你给大家每人分一颗,剩下的给你阿奶收着,以后再给你们吃。”余文涛按照人头分了一圈糖下来,把剩下的糖交给余母。最后,他打开包裹着鸡蛋糕的报纸,一股香甜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眼巴巴地望着他。他笑着给每人分了一个鸡蛋糕,然后把剩下的递给老太太,说道:“阿奶,这鸡蛋糕您留着吃,软和,适合您,吃完了再给您买。”

老太太乐开了花:“安子儿还给我买了鸡蛋糕啊,好,阿奶吃,也给你留着。”

一旁的余父终于忍不住了,:“你个败家子,哪来的钱买这么多东西?”

余坤安淡定的回道:“我和阿清今天进山了,采了些松菇和黄精,拿去城里卖了。”

他语气轻描淡写,却让众人皆是一惊。县城还收松菇?这他们可不知道,黄精更是都不认识。

大嫂李美花还算稳得住,二嫂杨月荣则直接问道:“安子,你们这次卖了多少钱?怎么还买了这么多东西?”

余坤安继续说道:“卖了38块。”

“多少!!!”众人惊得合不拢嘴,他们之前从未想过,进一天山就能挣这么多钱。

余父继续骂道:“你个败家子,手里就存不住钱,刚挣了钱就全花光了才安逸……”

老太太可不乐意了:“安子儿自己挣的钱,还给你买了烟,自己都没买啥,买的东西都是给大家分的,你骂他做什么!”

余父气的对这祖孙俩继续无语。

老太太随后招呼余坤安:“安子儿,赶紧擦擦脸去吃饭,给你留着鸡腿在碗里呢。”

余坤安笑着应好。看着媳妇王清丽进了屋,他也跟着进去,从兜里掏出5块多钱和他抓的那包水果糖,一起递给王清丽:“媳妇,这是剩下的钱,我都给你了,还有这糖,你留着给自己和儿子甜甜嘴。”

王清丽望着他递东西过来的手,有些愣神地接过来,只“嗯”了一声。

然后她把放在柜子上的煤油灯点上,没有说话。余坤安看着媳妇,觉得年轻时的她还挺呆萌可爱的。他则拿了盆和毛巾出去擦脸了。

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孩子们可高兴坏了,今天不仅吃到了鸡肉,还吃到了糖和美味的鸡蛋糕,都忍不住要带着咬了几小口的鸡蛋糕出去找其他孩子显摆。

还是被余母叫住了:“天都黑了,外面乌漆嘛黑的,还出去做什么,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这群小孩被余母镇压住了,只好乖乖地坐在台阶上,笑呵呵地舔着糖吃。

余坤安走进伙房,揭开甑盖,果然看到碗里有个鸡腿,还有半碗鸡汤,里面泡着几片松菇和鸡肉,一看就是老太太提前给他盛出来的。他先喝了一口汤,忍不住赞叹:“实在是太鲜了!”接着把汤喝完,就着碗把饭盛满,端着出了伙房,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

等他吃完饭,用锅里的热水把碗筷洗了,大家也开始准备洗漱睡觉了。这时候的农村,天一黑,没有特殊事情的话,大家都睡得很早,因为点煤油灯费油。

余大哥则继续借着那朦胧般的月光,挑着水桶往水井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