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向战争:决定历史的交涉与日本的失败(好望角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态度

听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暗下决心,不想早早就从别人口中知道山顶的景色,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山顶,因为山就在那儿。这样的硬汉做派当然也不错,不过,我希望向大家传达的其实是一种态度,就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态度。不要把目光局限于一时,而是用长时间的尺度来观察时代和社会。

就算是要脚踏实地,把注意力放在脚下,有时候也需要抬头仰望。如果用时间的尺子去丈量这个世界,也许就能从不同的视角,反过来审视自己所处的位置。

2015年,崇拜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年轻人,在法国巴黎袭击了巴塔克兰剧院,并在餐馆等场所发动了自杀式爆炸袭击。之后人们纷纷在广场举行集会,哀悼恐怖袭击中的遇难者,诉说宗教对立的愚蠢并呼吁保持宽容。但是另一方面,在德国发生了排外主义者组织的抗议示威活动,他们宣称涌向欧洲的数百万难民乃是恐怖分子的温床。近些年来,这样的景象不断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当我看到这些报道,一个问题不禁出现在脑海中:为什么这个时代,在叙利亚等地会出现上百万名寻求前往欧洲的难民?自然地,我会想到从2011年开始的叙利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内战,这是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背景。

接着,我又想到了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大规模渡海求生的事例,那就是19世纪中期发生的爱尔兰大饥荒。这场灾难迫使大量的爱尔兰人向美国和加拿大移民。2

说起爱尔兰,大家能够马上想到这个国家的位置吗?爱尔兰位于大不列颠岛的西边,在1949年赢得完全独立以前,爱尔兰长期处于英国这个强大邻国的控制之下。

马铃薯在16世纪从新大陆传到欧洲,这种作物与小麦相比,价格更低而产量更高。所以在马铃薯的种植普及之后,一直以来并未显著增长的爱尔兰人口,在18—19世纪的这100年间,猛增至原来的2.6倍。

但是马铃薯并非完美,一旦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之类的病害,产量就会大幅减少。这种病害造成的最大灾难,就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爱尔兰。马铃薯的歉收让上百万人因饥饿而死亡,除此之外,因为同一时期爱尔兰农民的土地被集中到地主手中,以及传统的亚麻纺织产业衰退导致的失业增加等,超过80万的爱尔兰人渡过大洋,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正是这些逃荒者的子孙。

在19世纪中期,除了饥荒之外,失业也是迫使大批爱尔兰人踏上横渡大西洋之旅的重要因素。到了21世纪初期的今天,又有大量中东地区的难民因为内战与国内的混乱局势而离开家园,渡过地中海前往欧洲。通过收集历史上的事例来粗略地加以比较,看看其中有什么异同之处,就能明白我们不能将现在的难民问题,简单地归咎于伊斯兰激进主义带来的宗教冲突。

美国是爱尔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当时的美国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就会发现这个正在显著成长的新兴经济体,正处在一种长期性的劳动力不足状态中。那么欧盟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又是怎样的呢?截至2016年6月,有22个欧盟成员国3以及4个非欧盟国家加入了《申根协议》4,规定了在申根区内的人员自由流动。因为这一协议的存在,如果难民能够到达申根区内的希腊,那么下一步就可以尝试前往德国,这个欧盟经济圈内最具魅力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做好了接收难民的准备。

19世纪初的美国在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样,在欧盟2002年启用欧元之后,德国的巨大经济魅力也令人注目。欧盟内部人员的自由流动和使用共同货币的单一市场,成了难民寻求前往德国的背景。

在不断挖掘“墓穴”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是否会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人类的群体有时候会漂洋过海进行迁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目的地具有经济上的吸引力,当使用历史的长尺度去审视问题时,这样的结论就会浮现出来。

如果善用这样的眼光,那么对于叙利亚内战爆发、“伊斯兰国”势力扩张这些问题,就不会简单地归因于争夺石油资源或是宗教冲突。长久以来,各大强国在中东地区进行了各种活动,要更深入地理解中东的局势,就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仔细审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