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躲过一劫
天刚蒙蒙亮,赤水村还笼罩在晨雾中,周陵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周大石!开门!官府征调徭役!“
那粗犷的嗓音像一把钝刀,瞬间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周陵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来,透过窗缝看见三个穿着褐色官服的差役站在院门外,为首的正是县衙的赵班头,腰间挂着一根油光发亮的皮鞭。
“来了来了!“周大石慌忙披衣起身,趿拉着草鞋去开门。
周陵赶紧穿好衣服跟出去,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直跳。虽然早有准备,但真正面对官府来人时,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恐惧还是让他手心沁出了冷汗。
赵班头大踏步走进院子,靴子上的泥浆在干净的土地上留下几个醒目的脚印。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哗啦一声展开。
“元狩三年秋,朝廷征调民夫修筑昆明池。“赵班头的声音像铁块一样又冷又硬,“赤水村需出壮丁二十人,周大石家两丁,明日辰时到县衙报到。“
周大石的身子明显晃了一下,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衣角:“差爷,我们...我们想交免役钱...“
“免役钱?“赵班头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周家简陋的茅屋,“一人四百钱,两人八百,你们拿得出来?“
周陵连忙回屋,从床底下取出早就准备好的钱袋,里面的铜钱用麻绳串得整整齐齐。他双手捧着钱袋,恭敬地递到赵班头面前:“请差爷过目。“
赵班头接过钱袋,在手里掂了掂,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解开绳结,一枚一枚地数起来,铜钱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周陵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赵班头粗短的手指。
“嗯,数目没错。“赵班头终于点点头,把钱袋塞进怀里,“周大石家免役,记下了。“
周陵松了口气,就怕这些衙役临时变卦就麻烦了。今年的徭役算是彻底躲过去了,至于明年,依靠自己的知识,周陵没把他放在眼里。就在周陵心里盘算接下来要怎么赚钱的时候,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探头望去,看见差役们正拖着隔壁张老汉的儿子张小虎往外走。张小虎才十七岁,瘦得像根竹竿,被两个差役架着,双脚在地上拖出两道长长的痕迹。
“差爷行行好!我家就这一根独苗啊!“张老汉跪在地上不住磕头,额头已经渗出血丝,“我替他去行不行?“
赵班头一脚踹开张老汉:“老东西,你这样的去了也是白占口粮!“说着扬起鞭子,“啪“的一声抽在张小虎背上,单薄的衣衫立刻裂开一道口子,露出血红的鞭痕。
张小虎发出一声惨叫,像条离水的鱼一样剧烈挣扎起来。这更激怒了差役,又是几鞭子下去,少年的哭喊声渐渐变成了微弱的呻吟。
周陵看得浑身发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冲上去阻拦,却被父亲死死拽住胳膊。周大石冲他摇摇头,眼中满是警告。
“差爷,“周陵强压着怒火,从怀里又摸出几十个铜钱,“张小虎年纪还小,能不能...“
赵班头一把抓过铜钱,却冷笑道:“这点钱就想买人情?朝廷征调,谁敢违抗?“说着又是一鞭子抽在张小虎腿上,“带走!下一家!“
差役们离开后,周陵跟着父亲出了门。整个赤水村已经乱成一锅粥,哭喊声从各个方向传来。
他们先去了张老汉家。破旧的茅屋里,张老汉瘫坐在泥地上,老伴已经哭晕过去。几个邻居妇人正在掐人中,还有个老汉在翻找草药。
“张叔...“周大石蹲下身,声音哽咽。
张老汉眼神空洞,干裂的嘴唇蠕动着:“小虎才十七啊...去年他大哥修长城就没回来...现在又...“话没说完,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在衣襟上。
周陵连忙扶住老人,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他知道,像张小虎这样的少年去服徭役,十有八九回不来了。昆明池工程在史书上记载“死者数万“,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中午时分,征调终于结束了。赤水村共有八户人家因为交不起免役钱,被强行带走了壮丁。村口的空地上,十几个青壮年被铁链锁成一串,像牲口一样被差役驱赶着上路。他们的家人跟在后面,哭声震天。
周陵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胃里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张小虎瘦弱的身影在队伍中格外显眼,他走一步回头看一眼,眼神中满是对死亡的恐惧。但村东的孙家两个儿子也都被带走了——孙老汉拿不出八百钱,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儿子被铁链锁走。
“造孽啊...“村里的老人不住摇头,“这一去,不知道还能回来几个...“
周陵想起史书上的记载:元狩三年,发卒数万穿昆明池,死者甚众。那些冰冷的文字背后,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而现在,他就站在历史现场,亲眼目睹这一切发生。
回到家中,周陵发现母亲正在收拾行装。
“娘,您这是...“
李氏抹了把眼泪:“娘想去趟县城,给那些孩子送点干粮和药...这一路走过去,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周大石蹲在门口闷头抽烟,突然狠狠地把烟杆摔在地上:“这世道...这世道”
远处,隐约还能听见失去亲人的村民的哭声。那声音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割在周陵心上,提醒着他这个时代的残酷,也坚定了他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周陵的心理也默默的计算着以后的打算,现在没有科举,也就断了通过读书提高地位改变命运的途径。经商,现在赚钱的买卖都被世家把持,能够做的有限,还要面临衙门混混的盘剥,真是这世道,重生到了这种,不过幸好的是现在是汉武帝时期,要是东汉末年,那真是人吃人了。不想太多了,还是一点点赚钱吧,最起码吃饱穿暖,赤水河里物产丰富,河蚌是不能去开了,太显眼,但是可以打鱼,附近鱼虽然不值钱,但是如果制作成熏鱼,口味还是可以的,说不定县城酒楼会收的。打定主意,周陵就不再多想。“爹,咱明天多捕些鱼吧。我想做点熏鱼拿到县城卖,看看价格怎么样。”
“腌鱼?“周大石皱眉,“那得用多少盐啊?盐可比鱼贵多了。“
周陵早就想好了对策:“咱们可以少用些盐,多放些香料。河边长着不少野葱、野姜,还有茱萸,都能去腥提味。“周大石将信将疑但还是答应了下来,反正试试,本身他们平时也要打鱼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