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3章 师弟殿下
“刘良佐,”朱慈烺转向他,“我就封你做河南这块地界的最高统帅,去收复归德府和开封府。每月军饷三万两白银,如何使用,本宫不过问。”
“臣领旨!”刘良佐连忙应下,心中暗自盘算。归德府本就是他的地盘,开封府虽在李自成手中,但李自成正忙着在山西与玄军对峙,拿下开封府云陵部并非难事。
朱慈烺又看向刘泽清:“你就留在山东,继续当山东总兵,镇守东阳府。”
刘泽清心中暗骂,高杰攀上了太子这棵大树,有扬州府和河阳府可守,自己却要在前线当炮灰。他咬了咬牙,试探着说道:“千岁爷,臣兵力单薄,恐怕...”
“怕什么?”朱慈烺冷笑一声,“你不是最会跑吗?上次李自成打北京时,你跑得比谁都快。”
刘泽清脸色煞白,噗通跪下:“臣知错了...”
“本宫不管你怎么跑,只要别过了汉水就行。”朱慈烺踱步到窗前,“济南府有龙凤山脉,经营得当也是一处险地。聊城更是固若金汤,只要有得力之人,坚守数年不是问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每月三万两军饷,你好好干。”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
黄大宝快步进殿,躬身禀报:“千岁爷,龙舟已备妥,山东官员都在码头相送。”
朱慈烺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吩咐道:“宣史可法。”
史可法进殿行礼,“启禀太子殿下,臣已挑选五千精锐,准备启程赴曲阜。”
“很好。”朱慈烺点头,从案几上取出一个青花瓷瓶,递给史可法:“这是上等醉仙散,不是给你的,这是专门为衍圣公准备的。若曲阜城破,绝不能让他落入清人之手。不能辱没了先圣之名。”
史可法接过瓷瓶,沉声道:“臣明白。”瓷瓶入手冰凉,却让他感到一阵灼热。
“还有一事,”朱慈烺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你虽未与本宫兵戎相见,但谋反之心是有的,这谋反之罪是要灭族的。”
史可法心中一惊,手中的瓷瓶差点掉落。昨日不是不追究了吗?还封了自己一个七省总督,让自己保卫圣人之地。怎么今日来算后帐?
思绪未完,就听朱慈烺缓缓说道。“不过看在你揭发同党有功,本宫网开一面。”
“什么同党?”史可法一头雾水,额头渗出冷汗。
“徐弘基、赵之龙、朱国弼等安都勋贵,你们这帮人,是穿一条裤子的。”朱慈烺笑道,“不,幕后的黑手,就是这群家伙在搞鬼,你只是被他们蒙蔽。你递了密折揭发他们,本宫已掌握了证据。”
史可法愕然:“千岁爷要让他们知道此事?”
“当然要知道,知道了才好抄家啊。”朱慈烺哈哈大笑起来。
史可法看着朱慈烺的笑容,只觉得后背发凉。这位太子殿下,手段当真是高明。他不禁想起那些安都勋贵,恐怕很快就要家破人亡了。
殿外,阳光依旧明媚。远处传来嘈杂的人声,那是来送行的官员们。朱慈烺整理了一下衣冠,准备启程。
“走吧,”他看了眼殿内众人,“本宫要回南京了。记住各自的任务,别让本宫失望。”
大运河两岸,旌旗猎猎,漕船队伍绵延数里。军资物资装得满满当当,沉重的船只在河面上缓缓前行,激起阵阵水花。
一艘雕梁画栋的月华画舫穿行其间。船舱内轻歌曼舞、丝竹管弦之声悠扬,几案上摆着精致的点心与香茗。这是江南七秀之一柳如是的画舫,由钱谦益的得意门生郑森所赠。
朱慈烺端坐船舱正中,目光却并未在歌舞表演的美人身上停留。就连一身男装打扮的柳如是也未能引起他的注意。他的视线始终停留在钱谦益身后那个身材瘦小的白面书生身上。
那书生约莫二十岁上下,身着青衫,眉目清秀,蓄着八字胡,面带和煦微笑。正是日后名震天下的郑成功,现在的郑森。他站在钱谦益身后,姿态恭谨。
“郑师兄为何一直站着?”朱慈烺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船舱内众人都愣住了。
钱谦益眉头微蹙,一时没反应过来。虽说他是朱慈烺的讲官,但太子从不以师徒相称,更遑论称其弟子为师兄。这声称呼太过亲近,让在场众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师兄请坐。”朱慈烺又道,直接去了姓,显得更加亲近。他指了指身边的空位,目光温和。
钱谦益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太子的用意。他转身对郑森道:“大木,太子让你坐。”
郑森连忙躬身一礼:“学生遵旨。”他的声音有些紧张。
“师兄这般称呼可就生分了。”朱慈烺轻笑着摇头,“你我皆是钱先生门下,你入门在前,理应为兄。以后你唤我师弟便是。”
郑森硬着头皮道:“愚兄谢坐。”他小心翼翼地在朱慈烺身边坐下,姿态拘谨,只敢坐半个屁股,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
船舱内的气氛略显尴尬,柳如是适时开口:“大木不必拘束,千岁待人向来随和。”她一边说着,一边给众人斟茶。
“是啊,师兄不必拘束。”朱慈烺接过话茬,“日后要多走动才是。”
柳如是眼波流转,笑着问道:“大人是打算任命大木为官职吗?”
朱慈烺点头承认:“师兄文采斐然,本宫正缺人才。钱先生,不知可否让师兄到大元帅府长史司任录事,兼任东宫侍书?”
这两个要职品级虽不高,但对郑森来说意义非凡。十八芝集团在郑芝龙领导下蒸蒸日上,但并非郑氏一家独大。郑森势必继承家族大统,需要集团内部认可。有了太子支持,他在集团中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
钱谦益捋着胡须,催促道:“大木,还不谢恩!”
郑森虽未完全参透其中关节,但也知道这是难得机遇,连忙起身叩首:“郑森谢过千岁爷。”
“师兄不必多礼。我们以师兄弟相称。”朱慈烺虚扶,“如今天下多事,本宫正需文武兼备之士相助。”
“谢过师弟殿下。”郑森改口道,语气中的拘谨少了几分。
“师弟殿下,”朱慈烺笑道。“这称呼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