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卷三·玉门杨柳断肠声(1)
1.冷口援军迟
鞑靼骑兵新一轮猛烈的攻势如狂风骤雨般袭来,战鼓擂动得震天响,那沉闷而急促的鼓点,仿佛是死神的催命符。喊杀声震彻云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似要将天地都掀翻。那马蹄声如闷雷滚滚,由远及近,踏得大地都在剧烈颤抖,仿佛一只沉睡的巨兽被惊醒后痛苦地翻滚。白羊水关瞬间再度被战火无情吞噬,熊熊烈火在城墙上肆虐,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数日来,双方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鞑靼骑兵如凶猛的狼群,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水关防线。他们骑着高大的战马,挥舞着锋利的弯刀,那弯刀闪烁着寒光,在阳光下如同一道道冰冷的闪电。所到之处,血花飞溅,明军士兵的惨叫声与鞑靼人的狂笑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有的明军士兵被弯刀砍中手臂,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衣袖,却仍咬着牙,用另一只手挥舞着武器继续战斗;有的士兵被战马撞倒在地,还未等起身,便被马蹄无情地踩踏,发出痛苦的呻吟。
明军守军虽凭借顽强的意志拼死抵抗,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那暗红色的血迹如同恶魔的爪印,触目惊心。每一声呐喊都饱含着悲壮,那是对生存的渴望,也是对敌人的愤怒。年轻的小兵王二虎,前日还在与战友谈笑风生,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美好生活,此刻却被敌人的长枪贯穿胸膛。那长枪从他的后背刺入,从前胸穿出,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身下的土地。他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微颤动,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最终缓缓地闭上了双眼。老兵李头,身经百战,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也在这场恶战中被流矢射中。那箭深深地扎进他的肩膀,他咬着牙,强忍着剧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砍倒了一个敌人,然后缓缓倒下。他的眼神中满是不甘,双手紧紧地握着那把已经卷刃的大刀,仿佛还想继续战斗。
伤亡人数不断攀升,尸体堆积如山,一层叠着一层。有的尸体被战马践踏得面目全非,有的尸体上还插着未拔出的箭矢。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那味道让人作呕,却也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
更棘手的是,负责运送粮草的队伍在途中遭遇了鞑靼人的精心伏击。鞑靼骑兵如鬼魅般突然杀出,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喊杀声震彻山谷。那喊杀声仿佛是从地狱中传来的恶魔的咆哮,让人胆战心惊。粮草队伍顿时陷入混乱,拉车的马匹受惊嘶鸣,四处乱窜,将车上的粮草撒落一地。士兵们慌乱地拿起武器抵抗,但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他们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有的士兵被鞑靼骑兵的弯刀砍下头颅,头颅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然后重重地落在地上;有的士兵被长枪挑起,抛向空中,又重重地摔在地上,鲜血四溅。一番激战后,粮道被彻底截断,水关陷入了粮草严重短缺的绝境。
张世忠心急如焚地站在城墙上,眉头紧锁,目光忧虑地望向远方。他望着那弥漫的硝烟和不断逼近的敌军,心中犹如被重锤猛击。他深知,粮草是军队的命脉,没有了充足的粮草,士兵们的体力会迅速衰竭,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而此刻,他已多次派出信使前往冷口求援,可冷口的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原来,援军在途中遭遇了鞑靼人的阻击,道路被断,行军受阻。鞑靼人在援军必经之路上设下了重重埋伏,明军援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有的士兵被敌人的弓箭射中,倒在地上痛苦地挣扎;有的士兵被敌人的长枪刺中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却仍紧紧地握着武器,不肯倒下。然而,他们始终无法快速突破敌人的防线。张世忠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难道冷口那边也遭遇了变故?难道这水关真的要陷入绝境?”
水关营地里,士兵们的口粮日益减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不安。饥饿的阴影笼罩着整个营地,一些士兵开始怨声载道。“这粮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运来啊,再这么下去,咱们都得饿死在这儿!”“冷口的援军到底还来不来,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咱们被困死在这里吗?”张世忠听着这些抱怨声,心中如刀割般难受,但他强忍着内心的焦虑,大声安慰士兵们:“兄弟们,再坚持一下,援军肯定很快就会到的。咱们是大明的将士,绝不能在敌人面前退缩!想想你们的家人,想想咱们身后的大明江山,咱们不能放弃!”
陆佩瑶目睹士兵们的困境,心中满是同情与不忍。她那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找到张世忠,急切地说道:“将军,如今粮草短缺,咱们不能坐以待毙。我知道白羊峪的山林里有不少板栗、酸梨、苹果、核桃这些果实,还有各种山间野菜,都能用来充饥。我想带领妇孺们去采集一些,也好缓解一下目前的困境。”张世忠听了,心中一动,但随即又担忧起来:“姑娘,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可山林里也有危险,你一定要小心啊。如今局势动荡,山林里说不定也有鞑靼人的探子。”陆佩瑶坚定地点了点头:“将军放心,我会保护好大家的。我从小在这山林里长大,对这里熟悉得很。”
于是,陆佩瑶带领着一群妇孺走进了山林。山林里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板栗树上挂满了带刺的栗苞,有的栗苞已经裂开,露出里面油亮的板栗;酸梨树上,黄澄澄的酸梨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苹果树上,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小灯笼,惹人喜爱;核桃树上,圆滚滚的核桃藏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山间野菜也随处可见,有叶片肥厚的马齿苋,有茎秆细长的蕨菜。陆佩瑶熟练地采摘着,一边采摘一边耐心地教妇孺们如何辨别哪些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她拿起一个板栗,说道:“大家看,这种成熟裂开的板栗就能直接吃,不过要小心外面的刺。”又指着酸梨和苹果说:“这些水果能补充不少水分和营养。”对于野菜,她也一一讲解采摘方法。妇孺们学得十分认真,不一会儿,就采摘了满满几筐。
然而,就在她们准备返回水关时,突然,瞭望楼上传来一阵急促的旗语信号。那旗语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传递着紧急的消息。陆佩瑶心中一惊,她明白,这旗语信号一定意味着有重要的事情发生。她赶忙带领妇孺们匆匆赶回水关。
回到水关后,张世忠神色凝重地告诉陆佩瑶,瞭望楼的旗语信号显示,有一支不明身份的军队正朝着水关赶来。但奇怪的是,旗语信号在传达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导致信息模糊不清。张世忠怀疑,这可能是内奸在暗中捣鬼。他想起之前粮草被劫和援军迟迟未到的事情,心中越发觉得事情不简单。
“将军,会不会是鞑靼人派来的奸细,故意扰乱咱们的视线?”陆佩瑶担忧地问道。张世忠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说:“很有可能。咱们必须提高警惕,绝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传令下去,全体将士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迎敌。”
此时,白羊暮霭缓缓升起,整个白羊峪被一层淡淡的雾气所笼罩。那雾气如轻纱般飘动,却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张世忠望着这暮霭,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在当地的传说中,白羊暮霭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吉凶。若暮霭呈现出祥和之景,便预示着会有好事发生;若暮霭呈现出诡异之象,则预示着会有灾难降临。而此时的暮霭,颜色灰暗,形状怪异,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魔爪,让人看了心里直发毛。
“难道这是上天给咱们的警示?”张世忠心中暗自思忖。他立刻下令,加强水关的防御,密切关注那支不明身份军队的动向。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加固城墙,将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搬到城墙上,作为防御的武器;布置陷阱,在城墙下挖了一个个深坑,里面插满了尖锐的竹签。整个水关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支不明身份的军队越来越近。张世忠站在城墙上,目光锐利地仔细观察着这支军队。只见他们身着明军的服饰,但神情却透着一丝异样,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张世忠心中的怀疑愈发强烈,他觉得这很可能是鞑靼人伪装成明军,企图混入水关。
“全体将士,准备战斗!如果这支军队有任何异动,立刻开火!”张世忠大声喊道。士兵们纷纷迅速拿起武器,严阵以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他们的手紧紧握着武器,指关节都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有的士兵握着长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有的士兵拿着弓箭,箭已经搭在弦上,随时准备发射。
就在这时,那支军队停了下来。一名将领模样的人走上前来,大声喊道:“我们是冷口的援军,奉上级命令前来支援白羊水关。”张世忠心中一动,但他并没有立刻放松警惕。他大声问道:“你们可有令牌?”那名将领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高高举起,说道:“这就是我们的令牌,请将军查验。”
张世忠派了一名士兵下去查验令牌。士兵回来后,报告说令牌是真的。但张世忠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想起瞭望楼旗语失误的事情,心中怀疑这其中可能有诈。他想起之前粮草被劫时,敌人也曾拿出过看似真实的凭证。
“先让他们在城外扎营,等我派人去冷口核实情况后,再让他们进城。”张世忠果断地说道。那名将领听了,有些不满地说道:“将军,我们长途跋涉,十分疲惫,为何不让我们进城休息?”张世忠冷冷地回应道:“这是我的命令,不容置疑。如果你们真的是援军,就应该配合我们的行动。如今局势复杂,不得不防。”
那名将领听了,只好无奈地点了点头。于是,这支军队在城外扎营。张世忠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去冷口核实情况。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水关的粮草短缺问题愈发严重。士兵们只能靠吃板栗、酸梨、苹果、核桃和野菜来勉强维持生计。但这些食物的数量实在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一些士兵开始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连拿武器的手都在微微颤抖。他们的脸色苍白,嘴唇干裂,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绝望。有的士兵走着走着就突然晕倒在地,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陆佩瑶看着士兵们的困境,心急如焚。她决定再次带领妇孺们去山林里采集食物。然而,当她们走进山林时,却发现能采摘的食物明显减少了。原来,由于连日的战斗和人员的频繁出入,山林里的板栗、酸梨、苹果、核桃等果实被采摘得所剩无几,野菜也被挖去了大半。
“怎么办?食物越来越少了,我们该如何是好?”一名妇孺焦急地问道。陆佩瑶皱了皱眉头,坚定地说道:“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再往山林深处找找,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于是,她们继续在山林里四处寻找,终于又找到了一些零星的板栗、酸梨和野菜。虽然数量不多,但至少可以暂时缓解一下饥饿。她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食物收集起来,心中盼望着能多找到一些,让士兵们能多吃一点。
去冷口核实情况的士兵回来了。他气喘吁吁地报告说,冷口援军途中遭遇鞑靼人的伏击,损失大半后已撤回冷口,并没有派出这支援军,这很可能是鞑靼人的阴谋。张世忠听了,心中大怒,他立刻下令,对城外的那支军队发动攻击。
一场激烈而焦灼的战斗再次打响。明军将士们奋勇杀敌,喊杀声震耳欲聋。他们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的阵营。有的士兵手持长刀,冲入敌群,左右挥砍,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有的士兵拿着盾牌,掩护着战友前进,同时用长枪刺向敌人。鞑靼人的伪装军队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但他们也不甘心就此失败,拼命抵抗。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明军士兵们一个个倒下,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依然前赴后继地冲向敌人。老兵赵大哥,身中数刀,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却依然挥舞着大刀,砍倒了几个敌人,最后才缓缓倒下。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死不瞑目。小兵刘三,为了保护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箭,那箭深深地扎进他的身体,他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最终,鞑靼人的阴谋被彻底粉碎。然而,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场上尸横遍野,一片凄凉。有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的尸体被战马拖拽着,留下了一道道长长的血痕。
然而,粮草短缺的问题依然像一座大山般压在张世忠的心头。他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办法解决粮草问题,否则水关还是会陷入绝境。而此时,白羊暮霭依然笼罩着整个白羊峪,那灰暗的颜色和怪异的形状,仿佛在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张世忠望着那暮霭,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不知道未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