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三厘米的正义
一阅卷
雨水顺着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玻璃幕墙蜿蜒而下,在十二根花岗岩罗马柱间织成透明水帘。青铜铸造的獬豸雕像在雨幕中昂首怒目,爪下踩着的法典铜牌已泛起青绿锈斑。陈宇的钢笔尖在《刑事判决书》上洇开一团墨迹,“故意杀人罪“五个宋体字被染得模糊不清,像死者胸口那团干涸的血渍。
他摘下金丝眼镜,办公室的节能灯管在视网膜上留下青紫色的残影。三米高的橡木书柜沿墙而立,1984年至今的最高法司法解释汇编在柜中沉默列队。透过百叶窗缝隙,能看到二楼审判大厅门楣上“明镜高悬“的鎏金匾额,雨水正顺着匾额边缘滴落在猩红地毯上,晕开深褐色的圆斑。
“陈律师,这是郭强案的补充侦查卷宗。“书记员小林将牛皮纸档案袋放在实木办公桌上,塑封袋里的现场照片哗啦滑出半截。死者朱某某仰面倒在KTV包厢的霓虹灯下,胸口插着的啤酒瓶碎片折射出诡异的光,与办公室墙上悬挂的法官誓词形成刺眼的对比——那框裱在柚木相框里的誓词末尾,“捍卫法律尊严“六个烫金楷书正在阴雨天里幽幽发亮。
省法律援助中心的红色公章还残留在案卷扉页上,油墨渗透纸张的纹路像蛛网般延伸。三个月前省法援中心赵主任拍板时的原话犹在耳边:“这个案子要交给陈宇律师来办。“当时会议室投影仪正播放着郭强一审庭审录像,被告席上的年轻人脖颈青筋暴起,吼着“我没捅心脏“时,陈宇注意到他右手小指不自然地蜷曲——和五年前“青江码头伤害案“的凶手特征完全一致。
技术科的老张后来在抽烟时透露,法援中心调阅过陈宇去年经手的12起死刑复核案卷。那个标着“机密“的蓝色文件夹里,有他用红色铅笔圈出的37处刑讯逼供疑点,像手术刀般精准剖开每份口供的漏洞。最令委员会动容的是编号X-209的贩毒案,陈宇硬是从高速公路监控的雪花噪点里,揪出了缉毒警谎称“嫌疑人主动抛毒“的关键反证。
陈宇的指甲无意识刮擦着照片边缘。三个月前,当省法律援助中心将这个二审案件交到他手上时,一审判决书里“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措辞还历历在目。
他翻开案卷第37页,师弟林远用黄色荧光笔标注的伤口轨迹分析在灯光下微微发亮。
“钝器伤在下肢,锐器创在胸部,但为什么...“陈宇突然抓起放大镜,死者右大腿的淤青边缘呈现出奇特的放射状纹路。他抓起座机拨通技术科:“老张,麻烦把3号监控的23时46分画面放大二十倍。“
电脑屏幕上的监控录像雪花般闪烁。穿黑袄的男人正往轿车后备箱塞东西,放大后的画面里,金属反光处赫然映出“王某某“的身份证残影。陈宇的指节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这个被一审忽略的细节,正是《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的“可能证明被告无罪或罪轻的证据“。
“小林!“他抓起西装外套,“马上申请调取王某某的银行流水和通讯记录。“
之二转身
春雨裹挟着梧桐絮扑在脸上,雨水在陈宇办公室的窗玻璃上蜿蜒出模糊的纹路,像极了他二十年来经手过的那些错综复杂的案卷脉络。四十岁的年纪,鬓角已生出几星白发,在台灯下泛着冷金属般的光泽。书架最上层摆着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的毕业证书,玻璃相框右下角还压着某年“十佳公诉人“的镀金奖牌——那是他还在市检察院工作时获得的荣誉。
985高校刑法专业的训练赋予他近乎苛刻的严谨。在检察院的十二年里,他主办过“林小冬贩毒集团案“那样涉及三省六市的跨境大案,也啃下过“7·23连环诈骗案“这样需要梳理两百多份银行流水的硬骨头。导师曾评价他“既有刑法解释学的扎实功底,又具备罕见的证据重构能力“,这话不假。2014年那起轰动全省的冤案平反,正是他通过比对三十七份讯问笔录中的时间漏洞,最终撬开了真相的裂缝。
转行做刑辩律师的决定,是在检察院档案室泛黄的灯光下慢慢成型的。
连续三年,陈宇的工资卡到账数字始终停留在3500元,而他一个月的房贷就是2700元。每月十五号,他看着银行短信后面那个纹丝不动的数值,想起同期下海的师兄在同学会上随口提的某个案子,辩护费抵得上他半年的工资。
但真正让他夜不能寐的,是那些被锁在保密柜里的案卷。八年前某个暴雨夜,他在复查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时,发现关键物证上的血迹形态与尸检报告存在3厘米的垂直落差。当他在检察委员会上据理力争时,分管副检察长敲着桌子说:“陈宇,法律不是做数学题!“三个月后,他在辞职报告里夹了份《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意见书》复印件——那3厘米的误差,最终让真凶在云南落网。
去年冬天,他花三个通宵整理“7·14枪击案“的补查提纲,却在检委会上被一句“证据链已经完整“打了回来。走出会议室时,他摸到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纸条——看守所会见时,嫌疑人偷偷塞给他的血书,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他们不让我做伤情鉴定“。
辞职信写了七稿,其实舍不得辞职,他心里爱着这份职业。最后一版是在值班室熬出来的,打印机吐纸时带着股焦糊味。政治部的王姐接过信封时叹了口气:“小陈啊,你这可是裸辞。“他点点头,没说什么。
交还检徽那天,他特意绕到档案室,把抽屉里那二十多本办案札记一本本码进纸箱。最上面那本摊开着,是他用红笔圈出的《刑诉法》第五十二条:“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
如今他的律所办公室挂着省司法厅颁发的“刑事辩护示范岗“铜牌,抽屉里锁着二十多本办案札记。从《刑事诉讼法》到《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各类法律条文在他脑中自成体系。有时午夜梦回,他还会想起自己第一次站在死刑复核听证会上的场景,被害人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与最高人民法院那盏青铜吊灯,至今仍会在某些案卷翻动的瞬间同时浮现。
之三会见
市看守所的会见室总是带着一种压抑的沉闷。陈宇坐在硬塑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等待郭强被带进来。他面前摊开的是《律师会见在押人员登记表》,钢笔在“郭强故意杀人案“几个字上顿了顿,墨水微微晕开。
铁门哐当一声打开,脚镣拖地的金属声由远及近。郭强被两名狱警押着走进来,手腕上的铐子磨出了一圈暗红色的血痂。他低着头,肩膀微微佝偻,像是要把自己缩进那件橙色的马甲里。
“坐吧。“陈宇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声音平静。
郭强缓慢地坐下,双手被铐在桌面的铁环上,指节泛白。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桌面,不敢抬头。
看守所会面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在金属栅栏上投下细密的阴影。陈宇将《法律援助公函》平整地推过桌面,盖住了不锈钢台面上的一道划痕。
“郭强你好,我是省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二审辩护律师,我叫陈宇。“他的声音像案卷目录般清晰而有条理,“这是我的律师证和法援指派通知书。“
他从公文包取出未开封的矿泉水,轻轻推到嫌疑人面前:“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和《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二条,我们今天的谈话内容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除非你主动放弃这项权利,否则我们的沟通不会作为呈堂证供。“
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笔直的横线,他抬头时目光恰好与对方齐平:“我的工作经历你可能需要了解——做过十二年检察官,近八年专注刑事辩护,去年经手的死刑复核案件改判率是37.5%。“他顿了顿,“当然,这些数据在省律协官网都能查到。“
“现在,“陈宇翻开案卷,食指轻点在《一审判决书》的某行文字上,“我需要你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案发当晚你衬衫第三颗纽扣为什么会掉?“
郭强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终于抬起眼,目光里混杂着恐惧和一丝微弱的希望。
“陈律师……我真的没想杀人。“他的声音嘶哑,像是很久没说过话。
陈宇点点头,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案卷复印件,推到他面前:“这是你的案卷材料,我们先梳理一下关键事实。你仔细回忆,案发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郭强的呼吸变得急促,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手铐边缘:“那天晚上,我在KTV上班,朱总……就是死者,喝多了,开始闹事。“
“他做了什么?“陈宇的笔尖悬在纸上,等待关键细节。
“他拽着我领子,骂我服务态度差,还拿酒瓶砸我。“郭强抬起右手,手腕上的伤口渗出血珠,“我躲开了,但王总——就是王某某,突然从后面踹我,我撞在墙上……“
陈宇的目光落在郭强手腕的伤口上:“这是怎么弄的?“
“看守所里……有人说我是杀人狂。“郭强的声音低了下去,“放风时,有人用牙刷磨尖了,划的。“
陈宇的眉头皱起,在笔记本上记下“看守所暴力“几个字,随后继续问道:“然后呢?朱总怎么死的?“
“王总抓起半截酒瓶,捅了朱总。“郭强的瞳孔骤然收缩,“朱总倒在地上,血……到处都是。王总突然把酒瓶塞我手里,说是我捅的……“
陈宇的笔尖在纸上重重一顿。如果郭强的陈述属实,这就是典型的栽赃陷害。
“监控录像里,你追出了包厢?“
“不是追!“郭强猛地抬头,声音提高,“我是想跑,但王总的人堵在门口,逼我回去!“
陈宇迅速翻看案卷中的监控截图,发现郭强的动作确实更像是被推搡,而非主动追击。他记下这一关键矛盾点,随后问道:“警方审讯时,你说过这些吗?“
郭强苦笑:“说了,但他们不信。王总……有关系。“
陈宇的眼神冷了下来。他合上案卷,直视郭强:“我会调查清楚。但你要记住,从现在开始,任何细节都不能遗漏,哪怕是看似无关的。“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陈宇详细询问了案发前后的每一个细节:
KTV的监控死角:郭强提到,包厢角落的摄像头被王某某的人故意遮挡。
凶器上的指纹:郭强坚称自己从未握过酒瓶的断裂处,但警方报告显示有他的指纹。
目击证人的证词:两名KTV服务员曾看到王某某动手,但后来改口。
陈宇一边记录,一边在脑中构建辩护策略。
“目前来看,我们有三个突破口:“
正当防卫的认定:如果王某某先动手,郭强的行为可能属于防卫过当,而非故意杀人。
证据链的漏洞:凶器指纹的提取过程是否合法?监控是否被篡改?
真凶的指向:王某某的动机是什么?是否有其他证据指向他?
郭强听完,眼神终于有了些光亮:“陈律师……我真的有机会吗?““
会见接近尾声时,陈宇将会见时整理的《辩护意见初稿》,递给郭强看:“这是初步的辩护方向,你看看有没有遗漏。“
郭强颤抖着接过,逐字阅读。当他看到“正当防卫可能性“几个字时,手指微微发抖。
“陈律师……“他抬起头,眼泪终于落下,“谢谢你。“
陈宇收起文件,站起身:“下次会见,我会带新的证据来。记住,别放弃。“
狱警推门进来,准备带走郭强。临走前,郭强突然回头:“陈律师……如果我出不去,能给我带个话,给我女儿吗?“
陈宇沉默了一秒,随后点头:“没问题。“
铁门再次关上,会见室里只剩下陈宇一人。他低头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眼神坚定。
这场辩护,才刚刚开始。
之四鉴定
市检察院的青铜门牌在雨中泛着冷光,水珠顺着“检察“二字的凹槽蜿蜒而下,在青石台阶上砸出细小的水花。陈宇站在档案室门口,雨水顺着他的伞骨滴落,在脚边汇成一片暗色水渍。他低头看了眼手中的《重新鉴定申请书》,纸张边缘因反复翻阅已有些卷曲。
“老周,帮个忙。“陈宇推门而入,将申请书递向坐在显微镜前的法医周明。
周明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眯了眯,没接。“又是郭强案?“他摘下橡胶手套,掌心朝上,露出常年接触福尔马林留下的黄褐色痕迹,“陈宇,这案子已经结案了。“
“一审判决有问题。“陈宇将申请书放在桌上,指尖触到了对方掌心的老茧,“死者指甲缝的微量物证,你们只做了初步比对。“
周明叹了口气,从抽屉里取出证物袋,镊子尖轻轻拨开密封条。“你自己看。“
显微镜下,几缕纤维在冷光中清晰可辨。
“KTV制服材质,“周明调整焦距,“涤纶纤维,和案发现场服务生的制服一致。“
陈宇凑近目镜,呼吸在镜片上蒙了一层薄雾。“还有别的。“
周明沉默片刻,从另一份证物袋中取出一块黑色布料碎片。“王某某那件黑袄的样本。“他声音压低,“聚酯纤维,和死者指缝里的残留物匹配。“
陈宇的太阳穴突突跳动。
“伤口角度也有问题。“周明转动解剖台上的尸体模型,塑料肋骨下的硅胶脏器泛着诡异的粉红色。他拿起一把手术刀,模拟刺入动作,“单刃创口,左偏45度。“
《刑事证据规则》在陈宇脑海中轰鸣——这样的创道走向,说明行凶者当时极可能处于被压制状态。
“周检知道吗?“陈宇用下巴指了指楼上。
周明摇头,摘下手套扔进垃圾桶。“他知道也不会批。这案子社会影响太大,上面要求速判。“
“那就走正规程序。“陈宇从公文包取出《刑事诉讼法》复印件,翻到第192条,指尖点在某行文字上,“'当事人和辩护人有权申请重新鉴定'。“
周明苦笑:“你知道重新鉴定需要什么条件。“
“三个必要条件。“陈宇声音冷静,“一,原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二,鉴定程序违法;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结论。“他指向显微镜,“聚酯纤维属于新发现物证,符合第三条。“
档案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冷风卷着雨丝扑进来。
“陈律师好兴致啊。“技术科科长张振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保温杯,“大周末的还来加班?“
陈宇合上法典:“张科,正好。我需要重新鉴定的审批。“
张振喝了口茶,目光在申请书上一扫而过。“老周怎么说?“
周明低头整理器械,没吭声。
“死者指甲缝的聚酯纤维与嫌疑人王某某衣物成分一致,“陈宇语速平稳,“而原鉴定报告对此只字未提。根据《公安机关鉴定规则》第28条,这属于重大遗漏。“
张振放下保温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出清脆声响。“陈宇,你知道重新鉴定意味着什么吗?“他走近一步,“意味着要推翻一审判决,意味着审委会要重新开会,意味着——“
“意味着可能有个无辜的人被判死刑。“陈宇打断他,“张科,你女儿去年考上政法大学了吧?她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什么?《刑法》还是《证据法》?“
房间里突然安静,只有显微镜的散热风扇发出细微嗡鸣。
张振的脸色变了变,最终叹了口气:“申请书留下吧。“他转向周明,“老周,你负责组织专家论证会。“
周明点头,重新戴上手套。当他的手指再次碰到显微镜调焦旋钮时,陈宇注意到那双手有细微的颤抖。
“论证会需要三名以上专家。“陈宇从包里取出名单,“这是我建议的鉴定人选。“
张振扫了一眼,挑眉:“省厅的老许?他可是出了名的较真。“
“所以才请他。“陈宇将名单放在桌上,“明天上午九点,我会带被告人家属到场。“
走出检察院时,雨已经停了。陈宇站在台阶上,看着乌云缝隙中透出的一线阳光。手机震动,是师弟林远发来的消息:“师兄,查到王某某案发前一周的通话记录了。“
他回复:“重点查案发当晚23:30至次日1:00的基站定位。“
收起手机,陈宇望向检察院顶楼那扇亮着灯的窗户。他知道,此刻某个办公室里,有人正在翻看他刚才留下的申请书。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之五谈判
卷宗在周正阳的办公桌上摊开时,窗外的雨正敲打着市检察院三楼的老式钢窗。他摘下老花镜,用拇指和食指捏了捏鼻梁——这是他在检察院工作三十年来养成的习惯性动作,每当遇到棘手的案子,鼻梁上的金属镜架就会变得格外沉重。
“郭强故意杀人案“的卷宗厚度异常。周正阳翻开第一页,死者朱某某的尸检照片从文件夹中滑出。他注意到照片边缘有个新鲜的指纹——显然有人刚翻阅过。翻开内页,技术科的重新鉴定申请上,陈宇的签名墨迹未干。
“小张,“周正阳叫住路过的助理检察官,“这案子谁负责一审公诉?“
“是李科长,但上个月调去反贪局了。“小张递过一杯浓茶,“听说二审辩护人是陈宇。“
经过多次预约,陈宇终于和承办案件的周检约好了这个下午的面谈。
办公室里,周正阳将那份鉴定报告合上,缓缓摘下老花镜,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陈宇,”他开口,声音沉稳,“这份报告确实有问题。”
陈宇站在桌前,目光专注,等待着他的下文。
“但你要求撤回起诉,我不同意。”周正阳抬起眼,直视陈宇,“证据链有瑕疵,不代表郭强完全无罪。”
陈宇眉头微蹙,但没有反驳。
周正阳站起身,走到档案柜前,抽出一份卷宗,翻到某一页,然后递给他:“你看看这个。”
陈宇接过,低头扫视,随即目光一凝——那是一份此前未被提交的证人证言,案发当晚,有人曾看到郭强在死者家附近徘徊。
“这份证言一审时为什么没出现?”陈宇问。
“因为证人有前科,可信度存疑。”周正阳坐回椅子上,双手交叉,“但现在结合你的鉴定报告,我倾向于认为,郭强确实去过现场,但未必是蓄意杀人。”
陈宇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您的意思是,责任减轻?”
“对。”周正阳语气坚定,“故意杀人罪不成立,但过失致人死亡或故意伤害致死,仍然有可能。”
陈宇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如果检方愿意调整指控,我可以建议郭强认罪,争取从轻量刑。”
周正阳盯着他,忽然笑了:“你还是这么会谈判。”
陈宇也笑了:“跟您学的。”
周正阳摇摇头,拿起钢笔,在案卷上写下几行批注,然后抬头道:“我会向检委会建议调整起诉意见,但最终结果,还得看法院怎么判。”
陈宇微微颔首:“这就够了。”
他收起文件,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周正阳忽然叫住他。
“陈宇。”
“嗯?”
“下次有这种关键证据,早点拿来。”周正阳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调侃,“别总想着在法庭上给我‘惊喜’。”
陈宇回头,嘴角微扬:“下次一定。”
门轻轻关上,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周正阳看着桌上那份鉴定报告,沉默良久,最终拿起电话,拨通了公诉科的内线。
“喂,小李,准备一下,郭强案需要调整起诉意见……”
之六认罪
会见室。陈宇坐在铁栏杆的另一侧,对面是郭强——一个瘦削的年轻人,眼神里透着不安和疲惫。
陈宇将一份文件推到郭强面前,声音平静却坚定:“郭强,检方同意调整起诉意见。”
郭强猛地抬头,手指微微发抖:“什么意思?”
“故意杀人罪不成立。”陈宇直视着他,“但过失致人死亡或故意伤害致死,仍然可能成立。”
郭强的呼吸急促起来,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
陈宇继续道:“如果你认罪,并配合调查,量刑会大幅减轻。”
郭强低下头,盯着自己的手,指节因长期紧张而泛白。
“我……我真的没想杀他……”他的声音沙哑,“我只是想吓唬他……”
陈宇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等他整理思绪。
单向玻璃后,周正阳双手抱胸,目光深沉。他见过太多这样的被告人——恐惧、懊悔、挣扎。但法律不讲情绪,只讲证据。
终于,郭强抬起头,眼眶发红:“陈律师,如果我认罪……能判多少年?”
陈宇翻开刑法条文,指给他看:“过失致人死亡,情节较轻的,三年以下;如果积极赔偿,取得家属谅解,甚至可能缓刑。”
郭强的肩膀微微放松,但很快又绷紧:“可我没钱赔……”
“这个可以谈。”陈宇合上文件,“我会尽力帮你争取。”
郭强沉默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好,我认。”
陈宇收起材料,站起身:“我会尽快和检方沟通,确定最终方案。”
走出会见室,陈宇立刻拨通了周检的办公电话,陈宇简明扼要的把会见的情况说了,最后说到郭强愿意认罪,但没有钱赔偿被害人。
周正阳在电话里态度很明确:“赔偿不是重点,态度才是。”
陈宇点头:“我会让他写一份悔过书,尽量争取家属谅解。”
周正阳忽然问:“你觉得他真后悔了吗?”
陈宇顿了顿,诚实回答:“恐惧多于后悔,但至少愿意承担责任。”
周正阳:“法律不是道德审判庭,肯认罪,肯担责,就够了。”
之七开庭
审判庭内,国徽高悬,肃穆庄严。旁听席上坐满了人——郭强的母亲紧紧搂着孙女;角落里,王某某的妻子面色苍白,手指绞着衣角。
审判长敲响法槌:“现在进行法庭调查。被告人郭强,你对一审判决认定的犯罪事实是否有异议?“
郭强站在被告席上,手铐在栏杆上磕出轻响。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发抖:“有异议。我没有故意杀害朱某某。“
公诉人周正阳立即起身:“审判长,被告人当庭翻供,请法庭注意。“
审判长微微皱眉:“被告人,你在侦查阶段和一审期间均作了有罪供述,现在为何改变供述?“
郭强的手指紧紧攥住栏杆:“因为......因为当时我害怕。“他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旁听席上的女儿,“我怕如果我不认罪,他们会伤害我的家人。“
旁听席上一阵骚动。审判长敲槌维持秩序:“请被告人详细说明。“
郭强咽了咽唾沫,开始讲述案发当晚的经过:
“那天晚上,我在KTV做服务生。朱总喝多了,开始辱骂我,还拿酒瓶砸我。“他抬起右手,露出手腕上尚未痊愈的伤疤,“我躲开了,但王总突然从后面踹我,我撞在墙上......“
周正阳立即打断:“审判长,被告人的供述与在案证据严重不符。监控录像显示,是被告人持酒瓶追打被害人。“
陈宇迅速起身:“审判长,请允许播放案发现场监控的原始录像。“
投影仪亮起,画面中出现了KTV走廊的监控影像。陈宇按下暂停键:
“请注意23时46分05秒的画面。“他放大图像,“王某某正在往轿车后备箱塞东西,金属反光处可以辨认出身份证信息。“
周正阳立即反驳:“这与本案无关!“
“恰恰相反。“陈宇切换画面,“这是被一审忽略的关键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能证明被告人无罪或罪轻的证据必须收集。“
审判长点头示意继续。陈宇接着播放了技术科重新分析的监控:
“所谓'追打'的画面,实际上是郭强被王某某的手下推搡。请注意他的肢体语言——“画面中,郭强的动作明显是被动踉跄,而非主动追击。
周正阳脸色阴沉:“辩护人这是在断章取义!“
接下来的举证、质证环节波澜不惊,但到了陈宇新提交的《法医学重新鉴定意见书》了,法庭又变成唇枪舌战的战场了。
审判长敲响法槌:“现在对辩方提交的《法医学重新鉴定意见书》进行质证。“
陈宇起身,将三份装订整齐的鉴定报告分递给合议庭成员。“这份由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出具的补充鉴定报告显示:“他指向投影幕布上放大显示的图表,“第一,死者指甲缝提取的聚酯纤维与被告人王某某涉案外套的纤维成分完全匹配;第二,根据创道三维重建模型,致伤刀具的刺入角度呈现左偏45度特征。“
他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帧放大的监控截图:“结合23时48分KTV走廊监控可见,所谓'追打'的画面,实际上是郭强被王某某的手下推搡。请注意他的肢体语言——“画面中,郭强的动作明显是被动踉跄,而非主动追击。
公诉人周正阳猛地站起:“反对!辩护人这是在混淆视听!“他抓起桌面的原鉴定报告,“市公安局出具的尸检报告明确记载,致死伤为正面直刺造成的单刃刺创,与郭强当庭承认持有的水果刀完全吻合!“
陈宇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个透明证物袋:“这是根据刑诉法第192条调取的原始物证——案发现场提取的瓷砖碎片。“袋中的瓷片边缘沾着褐色血迹,“经电子显微镜检测,其上的血迹喷溅形态显示,受害人遇袭时呈仰卧姿态,这与起诉书指控的'双方站立搏斗'存在根本矛盾。“
审判席传来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年长的审判员摘下老花镜,仔细端详陈宇提交的血液形态分析图。
周正阳快步走到书记员电脑前,调出新页面:“请法庭注意,辩方所谓的'重新鉴定'未经检察机关委托,程序上——“
“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诉法〉的解释》第87条规定。“陈宇立即接话,将一本司法解释翻到折角处,“辩方有权对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专门性问题申请重新鉴定。本案中,原鉴定未对死者指甲残留物进行光谱分析,属于重大遗漏。“
法庭后排传来轻微的骚动。被害人家属席上,一位白发老人突然站起来指着陈宇怒吼:“你收了多少钱?!“法警迅速上前维持秩序。
审判长重重敲槌:“肃静!“他转向公诉人,“请公诉人对辩方提出的血迹喷溅形态鉴定结论发表质证意见。“
周正阳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盯着陈宇手中的证物袋,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庭审经过短暂的休庭,重新开庭。审判长宣布进入辩论环节,周正阳首先发言:
“公诉人坚持认为,被告人郭强故意杀害朱某某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审判长、合议庭,公诉人经过补充侦查,现对本案提出新的公诉意见。“
旁听席顿时响起一阵骚动。审判长敲击法槌示意安静。
“根据新调取的证据和专家论证,公诉人认为...“周正阳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辩护席,“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性质应当重新认定。将指控罪名由故意杀人罪变更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周正阳示意书记员播放新的PPT:“第一,根据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重新出具的《损伤形态分析报告》,死者身上的创伤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损伤...“
投影幕布上显示出放大的伤口照片,周正阳用激光笔圈出关键部位:
“下肢的淤青符合钝器击打特征,而胸部的致命伤则是锐器造成。这与被告人郭强最初供述中'被王某某踹倒后捡起酒瓶自卫'的情节能够相互印证。“
陈宇立即举手:“审判长,辩护人申请对这份新证据进行质证。“
审判长点头准许。陈宇走到投影仪前,接过周正阳手中的激光笔:
“感谢公诉人提供的这份关键证据。“他操作电脑调出另一组图片,“但请注意这份报告第6页的细节——死者右大腿淤青边缘的放射状纹路。“
他放大图片至300%:“这种特殊纹路只有在被特定花纹的鞋底踢踹时才会形成。而根据我们调取的监控录像...“
陈宇切换画面,播放了一段经过技术处理的视频:“案发当晚,王某某穿的正是一双鳄鱼牌皮鞋,鞋底花纹与伤口形态完全吻合。“
陈宇乘胜追击:“更重要的是...“他从公文包取出一个证物袋,“这是在案发KTV后巷垃圾桶找到的带血衬衫,经DNA比对属于王某某。而上面的血迹喷溅形态显示...“
他展示出法医绘制的示意图:“穿着这件衬衫的人,当时正处于持械攻击的姿势。“
旁听席顿时哗然。王某某的妻子突然晕倒,引起一阵混乱。
陈宇立即起身:“辩护人完全同意公诉人关于罪名变更的意见。但需要补充几点...“
他走到法庭中央,声音清晰有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正确适用死刑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六条,对于因遭受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认定为防卫过当。“
陈宇展示出郭强手腕的伤情鉴定:“我的当事人当晚同样遭受了严重殴打,其防卫行为虽然造成了不幸后果,但主观恶性明显较轻。“
休庭时,陈宇在洗手间撞见正在洗手的周正阳。水流冲刷着检察官指缝间的红色印泥,两人在镜中对视的瞬间,陈宇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被冤案毁掉的年轻检察官——正是眼前这位周检当年力排众议,为他争取到重审机会。
“陈宇。“周正阳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你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的时候。“
之八宣判
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书送达律所那天,正值倒春寒。陈宇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快递员冒雨将那个印有国徽的特快专递交给前台。信封上的“(2024)X刑终字第XX号“字样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落款日期显示距上次开庭已过去37天。
他拆开信封的手指有些发僵。这一个月里,他往法院跑了八趟,提交了四份补充代理意见,甚至托师弟林远从最高法借阅了五起类似案件的判决书。办公桌上那本《刑事证据规则》已被翻得卷边,重点条款全用黄色荧光笔标出,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批注。
“陈律师,刑三庭李法官电话。“助理小林探头进来,“说想就量刑建议沟通一下。“
电话那头的声音沉稳克制:“陈律师,合议庭仔细研究了你们提交的防卫过当论证。公诉机关那边...态度有所松动。“陈宇握笔的手一顿,在便签纸上画了个问号。
“周检同意改判?“他直接问道。
“明天上午九点,302法庭。“对方没有正面回答,“记得带齐全部卷宗材料。“
挂断电话,陈宇立即拨通了看守所预约会见。下午三点二十分,当他隔着铁栅栏见到郭强时,这个曾经壮实的汉子又瘦了一圈,看守所统一配发的蓝色马甲松松垮垮挂在肩上。
“法院可能要改判。“陈宇开门见山,将出庭通知书复印件推过去,“但你要有心理准备,完全无罪的可能性很小。“
郭强的手指在通知书上摩挲,留下汗渍的痕迹:“陈律师,我...我那天确实抄了酒瓶...“
“我知道。“陈宇打断他,从公文包取出新整理的证据清单,“但监控显示是王某某先动手,你右颧骨的淤青在案发后两小时的羁押体检照片里就很明显了。“他指向其中一页,“这才是正当防卫的起点。“
会见结束时,郭强突然问:“我女儿...她还好吗?“陈宇想起上周去家访时,那个六岁小女孩正用蜡笔画全家福,画到爸爸时特意选了最鲜艳的红色。
“她给你准备了礼物。“陈宇最终只说,“明天记得穿那件灰色衬衫。“
开庭当日,省高院刑事审判庭座无虚席。陈宇提前一小时到庭,发现公诉人周正阳已经在核对举证清单。两人目光相遇时,周正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月来他们第一次没有剑拔弩张。
九点整,法警押解郭强入庭。他穿着陈宇嘱咐的灰色衬衫,领口熨得平整,只是手腕上的戒具格外刺眼。旁听席第三排,郭强的母亲紧紧搂着孙女,小女孩怀里果然抱着卷起来的画纸。
“现在继续审理郭强故意伤害上诉一案。“审判长敲响法槌,“请上诉人最后陈述。“
郭强站得笔直。当他的目光扫过被害人亲属席时,陈宇注意到那位丧子的老父亲别过了脸。
“我知道我的行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郭强的声音在话筒里有些失真,“那天如果我冷静些...如果我能躲开...“他的喉结剧烈滚动,“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
他突然转向被害人亲属席深深鞠躬,额头几乎碰到被告席栏杆:“对不起...我知道赔多少钱都换不回...但我愿意用余生来补偿...“
直起身时,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他又转向自己母亲和女儿:“更对不起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女儿...“小女孩突然挣脱奶奶的怀抱,举起那张画:“爸爸不哭!“
法警刚要阻拦,审判长摆了摆手。画上是三个小人手拉着手,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我们都要好好的“,其中最高的小人胸口还用金粉笔涂了个闪亮的星星。
合议庭评议持续了整整两小时。当法警再次打开法庭大门时,陈宇发现自己的钢笔不知何时在掌心硌出了红印。
“现在宣判。“审判长的声音在穹顶下回荡,“经审理查明,2023年X月X日晚,上诉人郭强在KTV内确遭王某某等人围殴...其持酒瓶反击行为具有防卫性质...但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陈宇的笔尖悬在纸上。这一个月来梳理的证据链条在他脑中飞速闪回——监控录像里王某某挥拳的瞬间、法医报告中左偏45度的创口、死者指甲缝里那缕被忽视的聚酯纤维...
“本院认为...“审判长继续宣读,“原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量刑过重...鉴于其认罪悔罪态度良好,且案件存在防卫过当等法定从轻情节...判决如下:“
“一、撤销XX中级人民法院(2023)XX刑初XX号刑事判决;“
“二、上诉人郭强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法槌落下的瞬间,被害人母亲突然嚎啕大哭。郭强踉跄着转身看向陈宇,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话。小女孩已经跑到被告席栏杆前,踮着脚把画塞进父亲戴戒具的手里。
走出法院时,春雨初歇。陈宇站在台阶上深呼吸,潮湿的空气涌入肺叶。他想起《律师法》第二条的墨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头顶的天空被雨水洗得透亮,一缕阳光正穿透云层,照在台阶边缘未干的水洼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在停车场,他遇到了抽着烟的周正阳。两人隔着烟雾对视,谁都没先开口。最终是周正阳掐灭烟头:“那个聚酯纤维...确实是我们疏忽了。“
陈宇点点头,从公文包抽出一份文件递过去:“这是郭家的赔偿协议,被害人父亲已经签字。“
周正阳接过文件时,陈宇注意到他翻页的指尖有轻微颤抖。就像一个月前,在检察院档案室里,老法医周明触碰显微镜时的样子。
“三年...“周正阳突然问,“你觉得公平吗?“
陈宇望向法院顶楼那面迎风舒展的国旗:“法律从来不是完美的算术题。“他拉开车门,“但今天,它至少算对了小数点后一位。“
车子驶离法院时,收音机里正在播报午间新闻。某地又一起正当防卫案正在审理,专家讨论着“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精神。陈宇关掉收音机,后视镜里,省高院的青铜门牌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