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历史(世界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结盟与对抗

由于矛盾和竞争的存在,拥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常常联合起来对抗别的国家。正像各国间的竞争一样,常常打着各种正义旗号的结盟也是为了维护或争取自己国家的利益。可以说,利益是国家间结盟或对抗的唯一的指挥棒。

早期的人类就已经意识到结盟的重要性了。许多城邦联合起来反对其他城邦,城邦联盟之间进行各种对抗,这是人类早期历史的常态。比如,在苏美尔文明的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800~前2371年)各邦的争霸战争中,南部两河流域就形成了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的南方同盟和以基什为霸主的北方同盟。为了反抗埃及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04~前1450年在位)的侵略,许多国家组成了由米坦尼王国支持、以卡迭什为首的叙利亚联军。在布匿战争中,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曾和迦太基结成同盟。14世纪晚期,金帐汗国与麦汗和立陶宛结盟,共同攻打莫斯科公国。而在近代和现代历史中的结盟和对抗就更多了。

联盟内部成员并非都是平等的。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联盟常常为其中某一国或几国所操纵。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海上同盟就是如此。斯巴达号称天下无敌的陆军使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以霸主自居。公元前6世纪后期,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除了阿哥斯和西北部阿卡亚少数小邦外,都被斯巴达纠结起来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入盟城邦在外交、军事问题上按同盟决议一致行动。在这个军事同盟中,斯巴达是当然的核心和领袖,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并且在整个希腊世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前478~前477年,雅典组织中希腊、爱琴诸岛和小亚的一些城邦结成雅典海上同盟(又名提洛同盟),入盟城邦达到近250个。同盟的章程和伯尼撒同盟相似,实际上入盟城邦的军事外交皆需听从主雅典指挥,所以这个同盟实为雅典霸权的工具。

在这幅画面上,雅典方阵的前列士兵正踏着双管长笛的音乐迎战斯巴达方阵的前列士兵。

在近现代历史上,即使像国际联盟这样大规模结盟也不能例外。1920年1月10日,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倡导下,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但从本质来讲,它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国联在审理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成效很少。

大多数同盟建立的真正目的并非像它们的成立宣言或条约上所阐述的那样,而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1948年3月17日,英、法、比、荷、卢5国代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缔结了5国《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条约》,有效期为50年。这是一个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虽然条约表面目的是防止德国侵略政策复活,但是缔约国的真正想法是“苏联总有一天要进攻西欧”,因此它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前苏联的。尽管打着正义的旗帜,有很多同盟所代表的却并非正义,它们有时候是一种落后阵营对抗进步的历史反动,大名鼎鼎的神圣同盟就是如此。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三国于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并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恪尽职守。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但是它的所作所为跟它的宣言并不相符。所谓的“神圣同盟”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结盟的目的是为了对抗,这种对抗常常以战争为最后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同盟之间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强烈的利益需求,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压倒对方。1879年10月,奥匈帝国和德国缔结了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5月,意大利同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的矛头直指俄、法,促使它们迅速接近。1894年,法俄同盟正式形成。一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的英国感到深受德国威胁,在1904年4月同法国签订了协议;1907年8月与俄国订立协约,至此,三国协约正式形成。三国协约的形成标志着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终于形成。两个集团之间的军备竞赛越演越烈,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6年10月25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1月25日,日本军国主义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后来也加入进来。1939年5月22日,德、意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轴心国”。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到大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它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性作用。

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结盟和对抗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2个国家的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8月24日,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的宪法程序完成批准手续,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这是由美国所组织的最大的一个军事同盟,是它的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作为回应,1955年5月14日,苏联、波兰等8国在华沙缔结了《华沙条约》,并根据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组织的建立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进行了世界范围内的角逐。

借助强大的军事力量遏制社会主义是北约的根本目的,图为隶属北约的英国军舰在巡航。

当然,为了对抗人类的不平等,正义的力量也会联合起来。1945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最大的世界性的联合组织,到目前已经有近200个成员国。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虽然它曾经被大国所操纵,但是却越来越朝着创立的目标发展,并且在国际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不结盟运动是唯一一个以不结盟为目的的同盟。1961年9月,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延伸阅读】

轴心国成员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