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寿乡:如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民风淳朴 和谐养生

自古以来,如皋民风以“淳朴”著称。自明朝如皋有县志以来,每部县志上关于如皋民风的评价都少不了“淳朴”二字,“民国”时期的江苏省志上关于如皋民风的评价仅有“淳朴”二字。是淳朴之风造就了长寿之乡,是淳朴之风打造了如皋人的精神世界。

一、处事为人 孝道当先

“知书循理”的如皋人对孝文化尤为崇尚。在古代如皋,有多处孝子墓、孝子坊。在仅供奉18位乡贤的乡贤祠里,有孝子丁天锡的牌位。孝子行孝的典型事例很多,简直可以编一个“如皋二十四孝图”。比如,孝子钱标林,为使自己老母亲高兴,70岁时还穿着五彩斑斓的服装,跳老莱子戏舞。孝子范大英,家贫,母亲病了,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母亲作药引,母亲死了,伤心不已,以致呕血数升。孝子丁其珍父病,数月伺候身边,夜不解衣,药必先尝。孝子范永,孝顺其父,每顿饭都要亲自端着送给父亲,每晚睡觉都亲理寝具。孝子冒朂,外出赶考,闻其父丧坠于桥,终生不考功名。还有冬天为父亲暖被窝、暖尿壶的,夏天为父母驱赶蚊虫,或自己少穿衣服,让蚊子咬自己而不去咬父母的,也有侍奉继母至孝的,卖身葬父的,多种行孝方式无不让人动容。古镇白蒲还有一个挂弓巷和吴孝子庙,记述了孝子吴南甫的孝行故事。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一股倭寇窜到白蒲,乡民纷纷逃避。吴南甫父母去世不久,双亲的灵柩仍暂厝家中。乡亲劝他快逃,他坚辞不肯,并失声痛哭说:“爹娘啊,有儿在此,请二老不要怕倭寇吧!”第二天,倭寇杀到吴南甫家,见他跪在席上守孝。一个倭寇朝他腿上猛刺一刀,他不但没有倒下,反而从地上站起来。这时,有个倭寇头子感到奇怪,忙叫一个会说中国话的倭寇问他为什么这样。吴南甫说:“做儿子的能让尸骨未寒的双亲受人鞭挞吗?”那倭寇头子也被感化,说:“我们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讲忠孝节义,你是孝子,我们不杀你。”并拿出他们使用的一张弓,让吴南甫挂在门口。后来的倭寇见到挂在门口的弓,就不再进去骚扰。白蒲人为纪念吴南甫“纯孝变夷”的壮举,将小巷更名为挂弓巷。吴南甫去世后,将其住房改为“吴孝子庙”,人们常去瞻仰祭祀。

孝文化在如皋薪火相传,世代绵延。已融入现代文明,形成社会风气。“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成为如皋人的口头禅,对个别不孝顺父母的人和事,成为过街老鼠,遭到社会與论的强烈谴责。如皋的绝大多数老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满意的养老方式,94﹪以上的老人同子孙一起生活,享受着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二、生财有道 仁义为本

古代如皋滨江临海,大部分地区为长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居民以盐、渔、耕种为生,靠勤劳致富。古代如皋曾富甲一方,获“金如皋”美誉。有盐,有海产品和丰富的农副产品,对外来客商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古代如皋,客商的会馆众多,江西会馆、闽中会馆、潥水会馆、江宁会馆、浙江会馆、太邑同仁堂等遍布全城,尤以徽商的新安会馆和晋商的山西会馆最为突出。新安会馆,亦名徽州会馆,包括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婺源各县都有客商,有房100多间。众多的客商在如皋开发了数以百计的知名商号,仅盐业方面的商号就有近40个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讲,上千年之前,如皋就是一座客商云集的开放城市了。客商在如皋兴业致富,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如皋经济的发展,也启迪了如皋人的经商意识,培养了一批本土商人,但如皋人经商,强调生财有道,诚信为本,从农村进城经商的石崇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石崇文凭着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利用当时“五洋”(煤油、火柴、香烟、肥皂、矿烛)刚传入苏北的有利商机,坚持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按照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思路,从经营单项商品煤油开始,逐步发展到经(代)销火柴、肥皂、白糖、香烟、肥田粉、染料、机制白面等,并自设工厂加工石碱、肥皂、洋烛等,从如皋城里的一家店铺,发展到上海、镇江、崇明、南通、掘港等地都有石合泰分号,不仅生意越做越红火,而且“信誉大著”,像美孚煤油、英国硫酸氩肥田粉公司等在华外籍公司都纷纷给石合泰委托经销权,使其年商品销售额高达400多万元。石崇文从一个普通农民一跃成为商界巨子。但他致富不改本色,致富不忘帮助穷人,致富不忘回报社会。遇水灾为救灾民每天施粥用米上千斤。为保一方平安,他出资组织团防队,亲任董事。石崇文的经商成功与人格魅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逝后,如皋人民把他作为“乡贤”作“乡谥文”给予高度评价,并民谥“孝惠”之号。曾任江苏省议长的清末进士沙元炳感叹其“以勤以俭以戒慎,虽曰未学学已竟”。

三、宗教文化 劝人向善

如皋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汉代就出现了180岁的长寿道仙潜山真君乐子长,隋开皇十一年(591)又有佛教天台宗祖师智顗大师来如“诛茅建寺,立名定慧”。1000多年以来,如皋宗教文化的传播发展延绵不断,唐代以前建筑的寺庙就有十多所,明清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小小县城有寺庙近百处。正如清人黄钟在《如皋对》中所言,城中的许多庙宇“皆邃于迴廊,杰阁飞轩,巀嶪窈冥,上于青云。”其中有十几处则“彩椽刻栌,青琐绮疏,丹朱髹漆,焕拟宸居。”一般的“梵修之静室、柄真之隐庐”则与民居“壤相错而声相闻,盖半于居人之墟”。农村则是“荒途孤村,祠庙必存”。可见宗教在如皋流传之广泛。

宗教文化对如皋人的影响也非常深刻。从思想意识、信仰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均不可低估。这些影响既有消极的因素,但也有积极的因素。比如避恶扬善的道德取向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布施作为佛教六度(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方法度人到彼岸)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们行善的主要表现形式。施人以财物、体力和智慧等,这是如皋人常见的布施形式。遇有公益事业,官员、士绅和富户都慷慨解囊。如皋的桥多、庙多,这些桥和庙都是募捐集资建成。一般都是首倡者带头募捐,其他的人积极响应,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有的则是一些大户人家单个出资,往往在建筑物的名称上冠以姓氏,如冒家桥、钱家桥、贾家桥、范家桥、王施陆家桥等。遇有灾荒,赈灾的也很多。主要形式是施粥,一般都用大锅煮,施于成百上千的灾民食用。嘉庆县志载:康熙庚戌年(1670),邻县里下河地区水灾,范仲淹18世孙范可裕施粥赈灾民,多至2000多人。有时几个大户人家商定好,轮流施粥,分地段,定时间,一家施1个月或几个月,保证灾民能吃上粥,以维持生命。也有施衣物、施棺材和坟地、施医施药的。有些大户人家,布施的内容更广泛,解放前,如城有育婴堂、养济院、抚幼塾、残废院等慈善机构14家,这些慈善机构,全部是民间创办,靠社会捐赠维持。

佛教把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看成是布施的最高形式,称作“无畏施”。在如皋历史上,见义勇为的事例也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农民张阿松冒死救助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事迹,一直被传为佳话。文天祥被南宋朝廷派往元军营中议和被拘禁。在押往北方的途中,至京口(今镇江)逃脱,从真州(今仪征)境内几经周折,潜至如皋。但是,当时的元军已占领如皋,正在通缉文天祥,情况十分危急。正如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说:“道如皋、海安三百里,北与寇往其闻,无日而非可死。”当潜至如城东南宋家桥时,乡民张阿松得知情况,便主动留宿,后闻追兵将至,张阿松让两个儿子和文天祥戴上斗篷,化妆一番,坐船到通州入海,泛海至温州、福州与抗元将领张世杰、陆秀夫会合。文天祥过如皋留下了七题八首诗,他住宿过的地方被称为“丞相原”,并在如城建有丞相祠,以示纪念。今仍有丞相亭。在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同时,如皋人民也为自己的同胞张阿松大智大勇,见义勇为的壮举而骄傲,张阿松临危不惧救助民族英雄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

四、爱心城市 名播四海

千百年来,一代代如皋人用他们淳朴善良的爱心铸造了淳厚和谐的如皋民风,淳厚和谐的民风又催发了一代代如皋人纯真美好的爱心。今天,新时代的如皋人又用他们美好的心灵打造了一张光彩夺目的“爱心城市”名片。

1998年以来,如皋市邮政局137名乡邮员在出色完成繁重投递任务的同时,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在137条乡间投递邮路上,开展帮扶孤寡老人活动,演绎了一串串尊老敬老的动人故事,被人们誉为“爱心邮路”。“爱心邮路”上,有栉风沐雨,辛勤奔忙的老劳模陈昭斌;有被孤寡老人称为“比亲儿子还亲”的包国兴;有被视为“党派来的人”的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姚泽民;有带领妻子承担孤寡老人农活的全国邮政系统模范先进个人吴学军;还有“一心惦记老人”的全省邮政文明服务标兵赵颖东⋯⋯10多年来,他们在7300多里的乡间邮路上,以崇高的职业责任,丰富了“人民邮政”的深刻内涵,用真情、真爱帮扶190多户250多位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去祝福问候,助耕助种、修理用具、料理家务、代购用品、维修房屋、求医问药⋯⋯他们的无私奉献在江海大地树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2006年,“爱心邮路”被列为全国和全省重大典型。“爱心邮路”获得全国邮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等荣誉。2009年10月,“爱心邮路”又被评为“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

“爱心邮路”在如皋影响更是巨大。“人人献出一片爱心,让如皋变得更加美好和谐”已经成为如皋人的行动口号。各行各业都以“爱心邮路”为榜样,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为残疾人员献爱心,为贫困家庭献爱心,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人人献爱心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主旋律。医务系统的医护人员在每条“爱心邮路”上派员配合,给孤寡老人送医送药。从2004年开始,政府实施了“百村万户”帮扶工程,78家市级机关部门和20个镇结对帮扶100个经济薄弱村、10574个农村贫困户,继而又开展了“三百单位帮村,万名党员帮户”的“双帮工程”,真正做到了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裕。现在已有80﹪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少后进村一跃进入先进行列,大大推进了全市小康目标的进程。对于孤儿和“留守儿童”由市妇联牵头,组织市级机关部门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结对帮助,被称为“代理妈妈”和“爱心妈妈”工程。各单位纷纷响应,主动结对,积极帮助。中外合资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老总拿出250万元作为“爱心妈妈”基金,帮助50名孤儿解决生活和上学的困难。50名“爱心妈妈”对抚养的孤儿照顾得无微不至,亲比亲妈。残疾人更是大家关爱的对象。市民政局、残联和慈善机构对各类残疾人都根据不同特点给予帮助。在就业上扬其所长,合理安排。2009年,江苏省组织全省残疾人技艺大赛,如皋11人参加,9人获奖,其中有3人获得参赛项目第一名。农村的残疾人困难家庭,市残联还给他们无偿提供小山羊、蚕种等,帮他们脱贫致富。还鼓励残疾儿童努力学习,凡考上大学的都给予1000至1500元的奖励。进入市聋哑学校的学生也都享受各种优惠。对残疾程度比较严重而丧失劳动能力的,都进入“低保”,按月发放补助金。市残联副主席闫建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被评选为全国10位自强模范。武汉大学如皋籍女大学生赵小亭怀着对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两度去边远山区支教不幸遇难,被追认为“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成为新时期如皋的“爱心大使”。

(吴希林 黄裕龙)

人人献出一点爱,在如皋已成为时尚。2004年,如皋被评为“公益明星城市”,儿童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老人在爱心呵护下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