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特色资源
一 主要城市
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首都,位于婆罗洲北部,文莱湾西南角滨海平原,文莱河畔。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人,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几个世纪以前,这里还是一座小小的水上村落,当地人称其为“坎旁·艾尔”(意即“水上村落”,又称“水村”)。1512年,意大利探险家安东尼奥·皮加弗塔来到这里,他将“坎旁·艾尔”描绘成一个只有2.5万户人家的水上城镇。此后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也曾在此登陆。从1906年起,一部分水村人迁到陆地上定居,形成当时的文莱镇,即现在斯里巴加湾市的雏形。1970年10月4日,现任苏丹为表彰其父二十八世苏丹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的建国业绩,将文莱镇正式改名为斯里巴加湾市。“斯里巴加湾”原是二十八世苏丹的封号,在马来语中意即“受尊敬的高贵之人”。
从1970年正式命名至今,斯里巴加湾市发展十分迅速,城市面貌日益改观,一片片新楼拔地而起,公路网不断扩展,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容整洁,草木青翠,繁花似锦。新式的水上公寓和楼房代替了昔日的水上村庄;新王宫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赛里夫汀清真寺和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庄严肃穆,雍容典雅。国家博物馆、王室礼仪陈列馆、苏丹陵墓是该市的主要旅游景点。
斯里巴加湾市是全国的交通中心,有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其中沿海公路把它与西部城市相连接。海上运输可通往香港、吉隆坡、曼谷等地。该市的航空业不断发展。70年代中期,随着新机场落成,文莱皇家航空公司不断拓展业务。如今,“文航”已开辟近30条国际和地区航线,与曼谷、北京、香港、马尼拉、开罗、伦敦等27个城市通航。
斯里巴加湾市的变化让首都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好处。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享有免费医疗、义务教育、政府提供住房等;同时,又避免了现代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及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在斯里巴加湾市,社会风气良好,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安定,这里好似一个“世外桃源”。
诗里亚(Seria) 位于文莱的西南部,北临南海。市区沿海岸分布,该市主要大街上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市场较为繁荣,有三家电影院,有轻便铁路可通巴达斯,沿海公路西可通瓜拉白拉奕,东可达都东区及其首府和穆阿拉港。城区附近石油井架林立,是一座石油城,为文莱主要产油基地,其附近有卢穆特炼油厂和大型液化天然气厂。这里开采的原油一部分直接装船出口,一部分输送到卢穆特炼油厂提炼,还有一部分经输油管道输送到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罗东的炼油厂提炼。
都东(Tutong) 位于都东河入海口附近,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西面39公里处,是一个面河背山、向山顶发展的小城,也是都东区的首府。有锯木厂等小型企业,城郊有小型机场。
瓜拉白拉奕(Kuala Belait) 地处文莱西部,邻近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是白拉奕区的首府。它是一个港口城市,港区水浅,有两座一百余米长的码头。该城设有木材厂、家具厂等,市郊产水稻。沿海公路东通诗里亚、都东等地,西经白拉奕大桥可通往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淡南港和罗东、米里等地。
二 建筑艺术
文莱是个面积只有5765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国,因虔诚的信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开明的君主,自1984年宣布独立以来,国民生活一直保持着宽松模式。这片被婆罗洲热带雨林包围的净土,远离世界纷争,独处尘世之外,仿佛是个童话世界。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文莱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走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伊斯兰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清真寺巨大的圆形金顶和镂空的乳白色尖塔。无论是坐落在博尔基亚大道旁的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还是作为首都象征的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清真寺,无不富丽堂皇、用料考究,尽显雍容华贵的气势。
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规模宏大,由主体建筑和尖塔组成,主体拱顶与四周的尖塔均镀24K金。据介绍,清真寺的29个金碧辉煌的圆顶是为了纪念历史上29个苏丹统治的朝代,4座57米高的塔尖装饰着蓝色和白色的马赛克,高高矗立,既肃穆又醒目。
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清真寺是一座皇家清真寺,由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同时受伊斯兰和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伊斯兰建筑中较为罕见。
在文莱,除有尖塔高耸的清真寺外,还有一座带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庙宇——腾云殿。
腾云殿原名腾云寺,位于首都市区内,距今已有90多年历史,是文莱境内香火最盛的庙宇。殿内所供奉的神明,包括“广泽尊王”“关圣帝君”“哪吒三太子”“福德正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云寺惨遭炮弹袭击,当时在庙宇周围,如同池塘大小的炸弹巨坑比比皆是。但是庙宇建筑没有受到破坏,依然故我地屹立在残垣瓦砾中。
1953年,由于政府征用土地,腾云寺面临拆迁的问题。在当时的华人领袖佩欣天猛公达图林德甫先生与多位佛教老前辈的发动下,委员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募捐运动,全境善男信女踊跃捐献,腾云寺得以重建。新寺中的一些石头雕像柱脚则是用帆船从遥远的中国运到文莱的。
1960年12月27日,一座崭新的巍峨堂皇的庙宇顺利完工并举行奠安大典。自落成奠安至今,腾云殿经多次维修,雕塑神明,粉饰金身,始终保持着庙宇的堂皇华丽。多年来,腾云殿董事会秉承先人的奉献精神,全心全力推动所有佛诞庆典,为境内善男信女祈福,以保境内善男信女受到神明的庇佑,免受天灾人祸。
三 名胜古迹
文莱王宫(Istana Nurul Iman) 文莱王宫全名为努鲁尔·伊曼宫,被称为“世纪性的宫殿”。1980年开始修建,1984年文莱宣布完全独立前夕完工。由菲律宾著名设计师洛克辛设计,并由菲律宾建筑商承建。王宫正面连接一条繁忙的大道,整个王宫呈三面环水的半岛形伸入文莱河,对岸是一个无人居住、灌木丛生的丘陵状小岛。王宫地势居高临下,站在王宫大院,可鸟瞰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正门前有一条人造瀑布,气势磅礴。一进入王宫就看到两侧几个大的喷水池,水声哗哗,池中有各种名贵金鱼游弋。王宫占地120公顷,主体建筑长525米、宽228米,施工时曾挖掉400万立方米土石,铺了23万平方米草皮,建房顶用的钢材就达4000吨。据称,这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中的最大、最现代化的宫殿。
王宫共有1788个房间,分为王室生活区和首相府办公区两部分。王宫内有一个可容纳4000人的宴会厅,每年庆祝苏丹诞辰的晚宴及招待各国元首的国宴都在这里举行;有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庆典大厅,苏丹每年在这里向各界有功之臣授勋。王宫内还有苏丹与王后分别接见外宾的各种规格的富丽堂皇的会客厅和一个可容纳1500人、专供王室人员及其工作人员用的祈祷厅。
王室生活区有3套豪华套房供王室的客人使用,12套公寓式套房供现苏丹与王后所生子女(两位王子、四位公主)居住。根据文莱习俗,女孩结婚后,如果女方家庭境况强于男方,男方入住女方家庭,因此,大公主结婚后连同夫婿都住在王宫内。
办公区包括苏丹和首相府办公区。王宫内除室外运动场外,还设有室内多功能运动中心、直升机停机坪和可容纳300辆轿车的地下停车场。
整个王宫的建筑充满伊斯兰色彩,其马来风格的人字形大屋顶和数个镀有22K金的硕大圆顶金光闪闪,尤其引人注目。在从文莱国际机场起飞和降落的飞机上,均能看到这一雄伟的建筑。
王宫的全部建筑材料从美国、丹麦、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30多个国家进口。室内装潢极其讲究,特别是宴会厅、会客厅更是金碧辉煌。所有家具,包括桌椅、沙发扶手与靠背都有不同程度的包金与烫金,甚至地毯上都穿织着金线。有人说,苏丹王宫是用金子堆起来的,这话不算夸张。各个大厅的天花板上还悬挂着成吨重的水晶镶金吊灯。至于王室生活区的陈设与装饰更不乏宝石、玉雕、巨钻、名画等稀世珍品。王后对其宫内的陈设了如指掌。如某幅名画出自哪位画家,哪幅是凡高的作品,哪幅是毕加索的作品,王后马上能说出来。
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Jame Asr Hassanal Bolkiah Mosque) 1994年7月14日,以现任苏丹名字命名的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正式落成启用。这是苏丹个人捐资建造的,作为他48岁生日送给国民的礼物。这座清真寺由主体建筑和四个尖顶圆塔组成。主体圆顶与搭配圆顶均用24K金制成,耗金2.4吨。寺内有两个大祈祷厅,可分别容纳6000名男女信徒同时祈祷,每人各用一块特制的祈祷地毯。男祈祷厅内的水晶吊灯就有3.5吨重。厅内摆放着巨型《古兰经》手抄本,据称是世界上较大的一部《古兰经》手抄本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男女净身房、办公室和图书馆等现代化附属设施。整座清真寺建筑材料全部从国外进口,极其考究。从熠熠发光的灯饰到光洁可鉴的大理石地面,到处都散发着具有浓郁文莱特色的伊斯兰气息。具有马来传统风格的黑漆嵌金空花外墙,使整个清真寺显得庄严肃穆、雍容典雅。据说,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的规模不算太大,耗资颇多,文莱政府从未公开披露过具体数字。1997年当地一份华文报纸曾透露,建造该清真寺花费了4000万美元。
文莱的清真寺在祈祷时间谢绝参观。其他时间去参观,要向管理人员说明来意,管理人员可能会通融让参观者进去。但参观者要衣着整齐,男士穿一般的衣服就可以了;女士要穿上一件黑色、长袖、袍长拖地的大袍(清真寺可免费借用),并规定女士(不管是不是穆斯林)在月经期间禁止进入清真寺。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清真寺是文莱的重要景点之一,国外代表团,特别是来自伊斯兰国家的代表团及外来游客一般都要到此参观。
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清真寺(Omar Ali Saifuddien Mosque)文莱还有一座以现任苏丹父亲名字命名的清真寺——奥玛尔·阿里·赛里夫汀清真寺。它犹如一座镶着金顶的白玉巨雕,是文莱人民虔诚信仰伊斯兰教的象征,也是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心脏。这座巍然屹立于文莱河畔的清真寺建于1958年,当时曾是东南亚地区最引人注目的清真寺。地面铺的是意大利大理石,外墙用中国的花岗岩砌成,吊灯和有色玻璃窗来自英国,地毯从沙特阿拉伯和比利时进口。闪闪发光的金顶由330万片金片镶成,如把这些金片铺成平面,其面积为520平方米。该清真寺三面环水,有一条16世纪御船复制品,主要供游客观赏与游览。有时在这里举行年度朗诵《古兰经》比赛。
王室礼仪陈列馆(Royal Regalia Building) 为庆祝登基25周年,现任苏丹亲自提议把位于斯里巴加湾市苏丹街的丘吉尔纪念馆拆除,修建王室礼仪陈列馆,以作为王室对人民的个人象征,也是以王室为标志的文莱国家实体的体现,旨在让人民了解王室礼仪的庄严与神圣。现在王室礼仪陈列馆是到文莱的外国代表团和游客必参观的一个景点。
该陈列馆于1992年4月动工,当年8月建成,10月对外开放。建立王室礼仪陈列馆是现任苏丹的一个历史功绩,其建筑风格之独特及竣工速度之快,也是文莱建筑史上少有的。该馆正面两层楼的玻璃与帘幔显示了热情迎宾的氛围,圆形的屋顶状如王冠,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陈列馆一楼分中央大厅、后侧厅,二楼左右侧各有一个展室。中央大厅内陈列着用于苏丹登基仪式的各种御品,其中最显眼的是苏丹登基时用的御车。大量展品反映出文莱历史与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文莱是以黄色作为苏丹的标志,苏丹用的伞、旗等御品都为黄色。在文莱的一些重大庆典中,国民们都不能穿黄色的衣服。苏丹的3位弟弟分别使用白色、绿色、黑色作为他们的代表颜色。
在王室礼仪陈列馆一层大厅里陈列着为苏丹御车开道用的长叉,据说这是古代中国的赠品。至于大量的兵器与乐器更是与中国的矛、盾和唢呐、手鼓等异曲同工。中央大厅四周的29根圆柱,代表现任苏丹为二十九世苏丹。后侧厅以1∶1的比例,逼真地展现了苏丹登基时乘坐御车来到街头,千万人民空巷迎接的盛大场面。御车前后各有数十名身着红、黑色军服的士卒,周围还有若干扛旗、打伞、手举蜡烛的侍从。簇拥在街头的民众,举着五颜六色的标语牌与旗帜,呼喊着“服从真主、效忠苏丹、热爱国家”的口号。
二楼左侧展室以大量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与录音展现了文莱从1847年与英国签订第一个条约——《文莱英国友好通商条约》到1984年文莱举行独立庆典的历史,尤为突出的是1959年文莱第一部宪法成文的过程及1984年独立时的情景。右侧展室主要以图片和实物展示苏丹家族及苏丹本人的生平及登基与加冕的过程。
文莱水村(Brunei Water Village)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521年,随同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远航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安东尼奥抵达文莱时,对当时的水村景色如醉如痴,把它描绘为“东方威尼斯”。据安东尼奥在他的《首次周游世界》(The First Voyage around the World)一书中叙述,当时文莱大约就有2.5万户人家住在水村,人口应不少于六七万人。现在文莱水村的人口有所减少,约为3万人,但仍是世界最大的水上村落,成了外来游客和外国代表团必看的一景。
一般行人和居民通过简易木桥或乘一种叫作“水上的士”的小木船,来往于水村与陆地之间。如有重要代表团到访,文莱的接待单位会提供豪华游艇,供贵宾前往水村游览观光。如果在夜间游览水村更是另有一番情趣:站在岸上观赏坐落在文莱河上的水村,闪烁的灯光星星点点蜿蜒8公里,连成一条长龙,好像天上银河倒映人间。如果乘坐豪华游艇沿文莱河而上,直到王宫后院尽头转上一圈,两岸风光让人目不暇接,那真是悠然自得。建在苏丹基金会对面的港景餐厅更是观赏水村夜景的理想之地,坐在面向水村以玻璃封闭的半圆形餐厅内,水村全景尽现眼前。这时,人们可发现文莱的精华似乎都集中在文莱河畔,在茫茫夜色中依稀可见的雄伟的王宫背影和在半山腰若隐若现的文莱外交部大厦。而岸边清真寺、文莱博物馆和手工艺品中心等风格迥异的建筑,都比白天分外妖娆。
水村的居民多为马来人,他们的祖先以捕鱼、编织、制造银铜器具及造船、修船为生,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文莱经济的发展,水村居民的营生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真正以捕鱼为生的人已不多了,多数人到陆上的政府部门或私营企业就业,有的在水村内小手工作坊和公共场所中工作。
老水村比较简陋,相互之间以木桥连接,容易发生火灾。尽管水村也有消防队,但毕竟不如在陆地上容易操作消防器材,因此每年都有数起无情的火灾,吞噬成片水村的木屋,造成数十户甚至数百户水上人家无家可归。为改善水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文莱政府陆续修建新型水村住宅。新建的水村住宅一般为二室二厅、三室二厅和四室二厅,价值2万~4万文元,折合两三万美元。住户每月象征性地交点儿房租(每月约100文元,新水村居民人均月收入为800文元),二三十年后就可为私人所有。这些房屋的建筑用料均为耐火材料,村内的交通以水泥道路取代了木桥,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小了。村内的垃圾、污水和粪便已能进行科学处理。各户可享受洁净的自来水和罐装液化天然气。每户居所窗明几净,家中普遍都有彩电、冰箱、空调等高档电器以及沙发、地毯与精美家具,室内陈设十分讲究,真是今非昔比了。
从水村到陆地,游客一般乘坐“水上的士”。这种“水上的士”很小,除了船工,一般只能坐两三个人,行驶时船头向上翘,马达扑扑作响,水花四溅。对游客来说,乘坐这种木船似乎不太安全,但水村居民倒是乐在其中。
文莱博物馆(Brunei Museum) 始建于1965年,距首都斯里巴加湾市6.5公里。1972年正在文莱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其主持了正式对外开放仪式。博物馆共有两层6个展厅,分别展出伊斯兰艺术、文莱历史、文莱石油发展史、文莱自然地理、文莱传统文化、马来人的生活习俗及手工艺品,包括一幅从91.7万米高空通过卫星摄制的文莱全国的巨型地图。展品中有文莱和法国于1998年在文莱附近水域打捞出的中国明代的陶器和瓷器等贵重物品,由此可见,中国与文莱自古以来的交往就甚为密切。
博物馆每天免费向公众开放,时间为上午8: 30~下午5: 00;但星期五例外,开放时间为上午9: 00~11: 30,下午2: 30~5: 00。
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心(Arts and Handicrafts Centre) 位于文莱河畔,面对水村。该中心原为文莱文化、青年和体育部办公楼,1984年该部搬到新办公楼后,这里改为“艺术和手工艺品中心”。大楼前侧的第二层有一个约150平方米的展厅,大楼后侧为加工车间。展厅内的展品全是文莱传统手工艺品,包括几个世纪以前用金银线织成的设计精美的马来服饰;手工制作的镶有珠宝的银器和工艺品,如装饰用的炮台和蛇状匕首等;还有各种现代手工制作的银器。该中心每天向公众开放并销售各种工艺品。
杰鲁东游乐区(Jerudong Park Playground Area) 与文莱苏丹行宫毗连的杰鲁东游乐区,位于南海海滨高速公路旁,占地面积1000公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建设。区内包括杰鲁东公园、杰鲁东游乐园、杰鲁东马球俱乐部、皇家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等几个部分,以及一些餐饮设施。整个游乐区堪称“游客的天堂”。
①杰鲁东公园(Jerudong Park Garden)文莱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公园,实际上都是自然风景区,疏于管理与修饰。唯有杰鲁东公园是人工刻意塑造的。公园里白天百花争艳,绿草如茵,树木葱翠;晚间火树银花,各种树灯五彩缤纷,把整个公园衬托得如同童话世界。
②杰鲁东游乐园(Jerudong Park Playground)与杰鲁东公园毗连的杰鲁东游乐园是苏丹出巨资建造的,于1994年7月14日苏丹诞辰日前夕对外开放,算是苏丹赠给人民的礼物。游乐园可同时容纳8000名游客,平均每天近3000人次前往游玩。开放之初一直实行免费,但自2000年3月7日起开始收费,每项游乐设施收费2~6文元(约合1~3美元)。
杰鲁东游乐园门前有一座巨型雕塑,四根拱柱犹如众星捧月般托着一颗价值数万美元的巨大水晶球。雕塑下有一个喷水池,从池底射出的激光束把大水晶球照得晶莹闪烁。游乐园内设有男女老少皆宜的各种游乐设施,如碰碰车、电动马、自控船、过山车、射击场、溜冰场、小火车、空中旋转车、海盗船、霹雳与迪斯科舞场等,从休闲娱乐到惊险刺激,各类设施应有尽有。其建筑材料之上乘和管理之有序,也是绝无仅有的。1996年1月1日,杰鲁东游乐园内建成一座高塔,这是苏丹送给全国人民的又一个礼物。杰鲁东游乐园音乐喷泉比新加坡的圣陶沙音乐喷泉更好,它可打出字幕和苏丹的头像以及美国超级歌星迈克·杰克逊在文莱举行演唱会的画面。游乐园卫生状况与秩序之良好也是惊人的。据说仅在场地内日夜打扫卫生的就有几百人,难怪游人任何时候进去,都不会看到果皮、纸屑和饮料罐等。
③皇家文莱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Royal Brunei Golf and Country Club)皇家文莱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位于杰鲁东游乐区内,北邻南海,距离市区约20公里。球场周围的热带自然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绿草如茵。球场地势绵延起伏,蜿蜒多姿。场内的天然水面构成独特的景致,给球手增加了几分挑战。球场18洞的标准杆为72杆,球道全长6175米。球场共有63个沙坑,发球台和球洞区依地势而变,安全可靠,并有一定难度,对球手的耐力和技巧是很大的考验。由于球场拥有良好的管理和维护系统,即使在雨后也可尽情挥杆。球场还配有夜间照明,给夜间球手一种崭新的体验。
该球场始建于1989年,由世界著名的高尔夫球场测绘师美国“高尔夫规划”的罗纳德·弗里姆精心设计,曾吸引了亚洲许多杰出政治人物和工商界人士,一些世界著名的职业高尔夫球手也慕名而来。
皇家文莱高尔夫球场和乡村俱乐部目前共有70多名职工,75部高尔夫球车,各项服务设施齐全。该俱乐部曾为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活动场所之一。
④杰鲁东马球俱乐部(Jerudong Polo Club)马球俱乐部亦位于杰鲁东游乐区内,距市区约15公里,北临南海,于1958年建成。该俱乐部环境幽静,建筑风格典雅,是文莱苏丹、王室成员以及俱乐部会员、社会团体组织重大活动的场所。
俱乐部区设有马球场、高尔夫球场和医疗中心等设施。主体建筑内设有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浴室、保龄球馆、台球室、壁球场等,还有会议厅和两个各容纳300~400人的宴会厅。两个露天马球场供苏丹、王室成员及特邀客人打马球;特里贾亚骑术中心提供马术训练和娱乐,其中有一个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的室内骑马场。
目前该俱乐部已有700多名会员。豪华的马球俱乐部对公众开放,但必须加入俱乐部成为会员才能享用俱乐部设施。
目前,杰鲁东游乐区仍在不断扩建,一座海底乐园及其他设施已在规划中。据说,现有的游乐区仅完成了一半左右的工程。有人说,如全部完工,杰鲁东游乐区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游乐区之一。
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Temburong National Park) 它是文莱诸多森林公园中最大的天然公园,占地48875公顷,位于淡布伦区巴都阿波附近的森林保护区内。整个森林保护区面积达500平方公里。
到淡布伦区去一般需穿过曲折蜿蜒的文莱河,乘坐木制机动快艇可到达邦加镇。文莱雨季时,河水迅猛,河涧与河底石缝中迸发出来的激浪猛烈撞击船底,使游人感到极不舒服。但沿途景色迷人,河水清澈见底。
所谓的森林公园实际上并未完全开发,仍是一片原野,有的地方还规定老弱病残者与15岁以下的儿童不得涉足。据说,文莱森林局已投资500万文元将在公园内建设度假村及其他设施,这笔投资对于广袤森林来说,是微微小数。但公园内有不少自然景色值得一看,大小瀑布有多处。公园内必要的通行与爬山设施已粗具规模。架在树上如同原始人类穴居的树屋高低不等,游客可通过木梯爬上树屋,窥视珍稀动物的行踪。还有连接两个山峰的几十米高、上百米长的吊桥,吊桥下面是卡朗安河。这种吊桥看起来还是安全的,两侧有铁丝网围栏,但一走上吊桥,人就随吊桥一起悠悠晃动,脚下卡朗安河水哗哗流淌,让人感到如吊在空中,没有着落。
森林公园中最具刺激性的当数攀登500多级的爬山阶梯。人们拾阶而上到达山顶,顿时感到豁然开朗,森林公园的全景展现在面前,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漫山遍野。极目远眺,层峦叠起,云蒸霞蔚,热带雨林景色美不胜收,使人感悟到大自然绝妙的造化。文莱人说,到了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如不登上这座山峰就像到中国没有登上长城一样。因此,到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人一般都要登上这座山峰。
文莱建立国家森林公园说明了政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体现了强烈的环保意识。1991年,文莱壳牌石油公司赞助文莱大学100万文元,在该公园内建立了贝拉隆野外研究中心,作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国际科研基地,现在已逐步发展为文莱及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培训基地。该中心近年来研究发现,森林公园内有菩提树等世界名贵树木,还有多种珍稀动物;计有180多种树木、35种蛙类、180多种蝴蝶、200多种鸟类及在一棵树上可同时栖息的400多种不同类型的甲虫。这座国家森林公园是文莱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