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研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01/936301/b_936301.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误读”是文学阅读活动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学术界关于“误读”的认识和研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从“误读”的英文词“misreading”的语法结构来看,它是在“阅读”的英文词“reading”前添加“mis-”的衍生形式,而“mis-”这一前缀在英语中表示“错误”、“坏”的意思,也就是说,“误读”以“正读”的存在为前提,是所谓“正确阅读”之上的一种否定、一种离格。牛津词典对“误读”的解释是:“read or interpret(text, a situation, etc.)wrongly”,即“错误地阅读或阐释文本或某一情境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传统文学理论,一直将作为阅读方式的“误读”视为一种应该避免的“错误”。这种思想观念是建立在语言“表征模式”之上的,强调真实与再现、模仿与被模仿、能指与所指、在场与不在场之间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坚信文学对外在世界的模仿和表现可以做到准确无误。相对应地,在文学意义研究方面表现为对“深度模式”的追求,认为文学文本一定存在某种决定性的意义本质,读者能够通过文学文本确定无误地抵达其全部意义的所在。在这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文本意义的多元性、矛盾性遭到忽视,文本阐释追求一元、统一的意义,因而“正读”是追求的目标,“误读”则成为被断然否定的阅读现象,其价值仅在于证明肯定性的“正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