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报告
2016年中国智慧互联产业发展回顾与2017年展望
封殿胜
博士,高级经济师,北京赛迪经略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
要点提示
● “十三五”时期,全球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劳动人口数量增长放缓,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烈,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不断增加,人类社会对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 信息技术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创新活力、集聚效应和应用潜能呈裂变式释放,更快速度、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交汇融合,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全球经济体普遍把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增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深化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
●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面临传统要素优势减弱和国际竞争加剧双重压力,面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多重挑战,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交汇,亟须发挥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
● 从供给侧看,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从需求侧看,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新数据驱动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有利于促进消费者深度参与,并不断激发新的需求产生。
一、智慧互联产业概述
(一)信息经济概述
2014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提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信息经济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知识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智慧产业化与产业智慧化为核心内容,以现代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间协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经济。信息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经济形态。它是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和融合到经济社会各领域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信息和知识的新型经济形态。信息经济是一种以信息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共享、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传统经济形态中,资本、设备、土地、劳动力等大量有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而在信息经济中,信息资源、智力、知识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信息资源的多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也决定着一个地区和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水平。信息经济具备广覆盖、深渗透、低投入、高产出,破时空、缩流程、颠覆创新,快速迭代的特点。
(二)智慧互联产业概念
智慧互联产业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及多种应用结合的融合型产业形态,涉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模式创新、政府履职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发展、环境智慧改善等诸多方面,其核心在于基于信息经济的时代特点,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泛在网络和智能感知环境,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交汇融合,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全球经济体普遍把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增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深化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
(三)智慧互联产业体系
智慧产业是建立在智慧的发现、创造、运用、消费基础上,以大数据及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和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品与服务的一类产业形态,具备高成长性、高技术性、高附加值、高融合度的特点。智慧互联产业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在产业变革浪潮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与传统产业相比,智慧互联产业更强调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的智能化、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市场营销的智能化等。智慧互联产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人工智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
二、智慧互联产业政策总体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这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当前,全球正经历深刻变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提速,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层出不穷,引领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新方向。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和社会经历了摩擦与碰撞,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动,国家竞争优势正在此消彼长,伴随外包、众包等新模式兴起,产业竞争与合作关系正发生深刻变革。
表1 “十三五”时期国家相关政策内容列表
三、智慧互联产业发展展望
(一)大数据
1.重点发展领域
数据汇聚。重点发展从事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以及可视化的数据工具型企业,攻关数据采集实时性、存储分析效率、可视化逻辑性等技术难题,全面发展与大数据汇聚有关的硬件、软件、终端、内容、服务产业。
数据服务。支持数据服务企业运用大数据思维和专业技术,从服务便捷化、易维护性及不同行业需求差异性出发,为各个行业采集生产经营活动数据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大数据汇聚能力,并以大数据汇聚平台为基础,不断开发大数据增值服务。
数据中心。重点推进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布局支撑云计算与大数据发展的新一代数据中心,面向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高性能计算需求,强化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能力,促进基础数据资源向海量聚集。
数据安全。重点发展以政府、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灾备中心,为客户提供高等级灾难备份服务。支持数据安全企业发展,推进安全、可控的大数据关键装备实现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在数据加解密、数据来源追溯、数据审计、数据销毁、完整性验证等数据安全技术方面开展研发及应用。
工业大数据平台。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全业务活动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支持制造企业内部与外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同步与异步、动态与静态、设备与业务、实时与历史数据的整合集成与统一访问,实现“数据驱动”。
云服务平台。一是主动对接运用好“政务云”“工业云”等云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农业云”“教育云”“健康云”“中小企业云”等行业云服务平台,鼓励开发行业云服务产品及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推广应用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的网络协同设计、众包、虚拟现实、在线3D打印等新技术与新模式。二是重点发展红色主题内容制作及传播云平台。以鞍钢发展历程、千山风景区、岫岩等标签为着眼点,建设以工业旅游、工业文化为主题的内容制作及传播云平台,吸引文化创意者和内容服务商集聚。
2.产业发展趋势及路径
第一,加快宽带及4G网络普及速度、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加大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升级建设和改造力度;推动光纤入户,提高宽带网络接入速率,并加强农村地区、园区、旅游景区等的信息网络建设。
第二,引进重点企业形成一批领先产品。积极引进以大数据为产业的重点企业,支持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开发市场领先的大数据应用软硬件产品,重点突破大数据一体机、大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大数据管理系统等产品的核心技术。
第三,加强统筹规划、优化大数据形成机制。强化大数据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职责,协调解决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标准制定、数据共享与服务、信息安全保障等问题,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开发利用,带动社会大数据资源的收集和开发利用。探索大数据银行建设发展模式,推动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和价值开发,尝试政府部门间、政府和社会间数据资产的货币化储蓄和交易。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数据资产交易规则,鼓励社会建立各类大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交易市场,为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提供数据资源。加快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鼓励打破行业壁垒,探索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第四,发挥大数据带动作用。大数据带动产业集聚。“十三五”期间,将以大数据产业链建设为着力点,重点打造“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应用层”三大层级,巩固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在大数据采集汇聚与应用创新的过程中,带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计算机与服务器、软件、物联网、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集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有机互动、协同增长、大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耦合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数据服务大众创业。将支持企业把大数据产品与云计算服务相结合,汇集公共数据资源,开展第三方数据分析发掘服务,并引导大型企业开放数据资源,为更多的企业创新和个人创业创造条件,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模式,鼓励企业基于大数据技术开辟新业务领域、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为第三方融入大数据生态圈开放资源、创造条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大数据促进产业升级。将改善公共服务、助力经济转型作为大数据应用的两大重要方向,构建基于工业大数据发展为引领的大数据管理、开发和应用,促进数据服务业创新,推动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鼓励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逐步丰富应用场景,建设面向政府、公众、中小企业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3.投资重点项目
支持大数据应用众创空间、企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建设面向金融、保险及互联网等行业的移动大数据中心项目,支持大数据整合利用中心、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平安城市体系、智能交通体系、应急维稳平台、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和网格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支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智能环保生态感知体系、能源消耗监控系统建设。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
1.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信息安全软件。支持和鼓励信息安全企业研发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安全产品,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水平,鼓励国内企业加大对自主信息安全技术软件的研发力度,为政府部门、公用事业等领域提供行业定制服务。
二是高端嵌入式软件。围绕制造业关键环节,重点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等的研发和应用,发展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工业软件产品的供给能力,强化软件支撑和定义制造的基础性作用。研发可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设备、工业产品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的专用软件,围绕智能电网、三网融合、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等领域,发展高端嵌入式软件。
三是云计算软件及运营服务。以数据库软件为切入点,加快新型嵌入式软件系统、云计算软件平台的开发和产业化。针对云计算在工业、政府、教育、企业等各行业中的运用需求,积极吸引一批云集成服务领域知名的国内外企业落户,从事云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支持带动数据中心及云运营服务逐步发展。
四是移动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服务。大力发展数据库软件,娱乐类、游戏类、生活类、信息服务类等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及服务。在助力本地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吸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地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进行投资。
2.产业发展趋势及路径
一是发展壮大软件企业,依托工业控制软件基础和优势,在工业基础、信息安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四大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二是建设利于软件企业孵化成长的众创空间,激发软件人才创业激情,营造利于软件人才创新的生态环境;三是建立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三级协同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人才储备规模。
3.投资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行业领先企业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展研发活动,推动工业自动化服务类产业向智能化服务演进项目发展。在工业基础、信息安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四大软件领域打造特色优势项目。
(三)智慧城市运营
1.重点发展领域
一是智慧交通。规范智慧交通的建设与规划。统一的管理评审体系中应该包含智慧交通的建设评估、规划方案以及验收标准,其施工、招标以及评审均由与其相匹配的第三方机构来执行,以实现项目建设的低风险性、可靠性、先进性以及低成本。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地加入进来,促进智慧交通关键技术的研发速度。
二是智慧政务。把“智慧政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选好“智慧政务”建设的切入点,对于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选取智能市民卡、智能应急联动系统、智能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等跨部门应用系统作为“智慧政府”的切入点,对于其他专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职能建设智能系统,如智慧交通、智慧国土、智慧民政、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推广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数据中心、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网站群以及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信息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知识管理、Web 2.0、智能软件、智能信息服务等产业。
三是智慧医疗。创建智慧医疗的核心系统基础模型,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如个人生活习惯、体检结果、家族病史、本人病史、诊治情况,以及现病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恢复过程等。创立科学有效的商业服务模式,构建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服务保障系统。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并广泛地推广运用。集聚包括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平台服务商、产品生产商、终端制造商、生物工程基础研究与配套机构、传感器技术研发机构和厂商,以及用户服务代理商等多方资源,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群体,通过行业组织和机构搭桥,开展包括产品技术工艺、市场应用信息、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构建不断完善的智慧医疗产业链。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针对产品技术工艺、市场运营与服务、产业行为与管理,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加大推广应用和规范管理成本,为今后规范行业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是智慧旅游。在服务智慧方面,基于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推动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并引导游客产生新的旅游习惯,创造新的旅游文化。在管理智慧方面,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增强游客、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在营销智慧方面,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2.产业发展趋势及路径
一是要科学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按照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近远期建设结合、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的方针,在城市发展规划、政策性文件、建设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二是以“互联网+”的形式促进电子政务全面转型。在管理模式上,构建统筹规范、协调有力的推进机制,全面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在建设模式上,强调协同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电子政务整合、协同、集约发展。在服务模式上,积极引入互联网新思维、新应用,切实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在安全保障上,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三是利用创新2.0驱动智慧城市转型升级。第一,重视用户创新,强调城市发展以人为本,以深入的公众分析需求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前导。第二,重视开放创新,强调城市建设的开源共创,以模块化和兼容性、扩展性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标准。第三,重视协同创新,强调城市发展的多主体参与,以新技术环境下的公私伙伴关系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形态。第四,重视大众创新,强调城市发展的大众创新涌现,基于大数据分析规划和设计智慧城市的远景蓝图。
四是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要素的智慧产业。第一,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产业。第二,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手段,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打造智慧高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安全问题、安全主体、安全服务提供商的实时互动体系,建立区域网络安全共性标准化和行业网络安全个性定制化的互动立体式安全体系,建立安全技术和安全产业的生态链,构建完整的网络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六是建设统一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第一,在城市运行数据基础上建立一套元数据体系以及进行指标度量的数据模型。第二,建设高并发、高吞吐量的多源城市运行数据融合及一体化管理系统。第三,建设包含在线监测、数据资源平台和城市综合管理三大业务功能的智慧城市公共支撑平台。
3.重点投资项目
支持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搭建云计算统一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物理资源、系统资源的“云化”、监控的平台类型项目。大力推进政务云、企业云和市民云三大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支撑政务、医疗、交通、旅游、城管、社区、教育、农业等N项重点智慧应用平台项目。
(四)物联网
1.重点发展领域
感知层。一是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以市场需求广、带动效果明显的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产品为切入点,择机发展技术门槛较高的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超高频RFID,大力支持企业在传感器集成化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二是基于物联网的阀门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按照“高端化、成套化、国际化、总部化”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化工、电力、冶金、环保、城建用阀等产业。
传输层。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要求,重点发展IPv6网络互通设备,以及支持IPv6的高速、高性能网络和终端设备、支撑系统、网络安全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宽带光纤接入和无线移动通信协同发展。
应用层。一是智慧城市应用带动下的高清视频安防系统、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急交通指挥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二是智能家居应用带动下的智能家电产品及应用平台。三是食品安全追溯应用带动下的特色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平台。四是智能交通应用带动下的汽车电子产品、第三方智能物流系统、车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等。五是“互联网+”推动下的生态旅游、特产食品、健康医疗等O2O业务平台。
2.产业发展趋势及路径
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和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以“智慧”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物流、环保、电力、交通、医疗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下游市场需求拉动上游产业发展。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巩固产业基础。凭借以产促产、以商招商,引进业务覆盖全面的综合型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型小微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产业集群规模。在此基础上,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力争突破物联网感知、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方面的核心技术,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智能元器件、通信与网络设备、支撑与应用软件等新型产品与服务,推进产业链建设进程。三是构建合作通道与共享平台实现产业互通互联。构建大数据、智能终端、软件、物联网几大产业互相融合,产业链互为支撑格局。加强产业间的横向联系,通过跨专业联动合作,创造新的服务、新的场景、新的体验以及新的商业价值,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升产业发展活力。
3.重点投资项目
支持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及重点二级综合应用项目平台建设项目,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重点项目。
(五)电子商务
1.重点发展领域
农村电商。鼓励农村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实践,通过农产品网络预订、网上直销等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培育网络销售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健全农村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信息互联共享。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建设与衔接,引导物流企业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完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渠道,实现快递到乡、配送到村,提高冷链流通率。支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新型经营业态。
工业电商。深化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鼓励传统制造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平台发展电子商务,迅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探索新型交易流通模式,建设重点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集聚服装、箱包、玉器、钢材、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组团在线上推广和销售,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的融合发展,推动线上线下(O2O)互动的电商模式,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在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教育、家政等生活服务领域,培育电商平台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O2O模式。鼓励本地传统服务企业结合自身原有核心竞争优势,对该领域进行深耕细作,开展特色化经营,不断发掘新的市场和新的商机,为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跨境电商。利用东北地区发展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地域优势、特产资源丰富优势,鼓励企业把进出口贸易与电子商务进行整合,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拓展,并带动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智能终端等产品的交易活跃度,形成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和跨境电商交易量呈爆发式增长的发展态势,打造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样本”。
电商大数据。鼓励企业通过电商服务平台,对消费者交易信息、评论信息、行为信息、产品信息等大量的电子商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创造数据分析价值,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精准化营销和个性化推荐服务,创新业务模式的同时提高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支持电商平台之间相互合作,整合共享用户身份、购物喜好、商家营销模式以及行业发展等各方面数据信息,构建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锁定消费目标、了解消费需求,从而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化、实时化、差异化、个性化、按需定制的电子商务商品与服务。
2.产业发展趋势及路径
一是完善电子商务产业支撑体系。鼓励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建立冷链仓储与配送体系;支持金融、保险、信用评估等服务企业发展在线业务;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提升电子商务产业业务规模。在农村电商、工业电商、生活服务电商、跨境电商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企业,有效提高用户黏度和电商业务交易额,依托电商平台充分汇聚数据资源。三是加大基于电商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产学研项目联合成立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对电商大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有效分析和充分释放,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持。
3.重点投资项目
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重点发展钢铁交易平台、矿产品交易平台、服装箱包交易平台、玉石产品交易平台、特色农产品(南果梨及其产品)等各种商品交易平台类型项目。
(六)信息安全
1.重点发展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推进与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入合作,以智慧城市规划为契机,以现有IT企业为载体,大力推动以信息安全为内容的合作项目,以此引进和吸收信息安全技术,培养支撑智慧城市运营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信息安全产品。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植本地企业,在安全芯片、网络与边界安全产品、数据安全产品、应用安全产品等领域开拓市场,支撑智慧建设、运营和维护。
信息安全服务。积极推动与第三方专业信息安全服务机构合作项目,以合作项目为牵引,通过鼓励本地企业大范围参与智慧建设,培育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并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服务。
2.产业发展趋势及路径
设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中心”。明确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的责任边界;制定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工作的统筹机制、管理机制与运营机制;推进网络安全基础防护体系、密码密钥体系、身份认证体系、数字证书体系、传输加密体系、检测与评估体系、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
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高智慧城市安全风险抵御能力和应急能力,逐步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漏洞检测系统、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事件监控预警与防护系统、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数据分析系统、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应急处置系统、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通报系统。
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以提升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工作为契机,以智慧城市安全信息联合实验室为合作平台,继续与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深入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和方式,采取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平台、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吸引相关科研机构、安全企业落地发展,从而实现信息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3.重点投资项目
重点推动与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项目,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中心”和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平台建设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引进信息安全厂商,以智慧建设为契机,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四、总结
(一)宏观政策加速信息经济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91家,总市值实现5.4万亿元人民币,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五年,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正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趋势。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将点燃产业激情,新一代信息经济将迅猛发展。随着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信息经济的发展将迎来多重利好形势。
(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信息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在调结构、促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探寻新的增长点和新动力。信息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企业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形成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产业,进一步推动软件开发、数字内容服务、网络通信、信息集成、信息咨询和监理及数字加工服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和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国家战略为智慧互联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是,加大对区域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打造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引导知名互联网企业深度参与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支持互联网就业服务机构实施区域促进就业创业专项行动,支持在全国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智慧城市为集中代表的信息化工作,作为“新四化”发展中的核心,已成为区域经济振兴的战略重点,将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驱动和引领的关键作用。
(四)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为智慧互联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推动改革发展转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任务艰巨,需要强化创新驱动和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把握和发挥智慧互联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以大数据为驱动力,由此将带来各行业、各领域数据量的爆发性增长和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急速增大,带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及个人的大数据应用热潮。旺盛的应用需求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好地促进数据资源、应用资源的产生和聚集,实现产用衔接,互动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