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教育家张方佐评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个外在信息表达,承载着历史文化,被赋予了体现各个时代信息的标志。自服饰出现后,“衣食住行”中的“衣”,作为现代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要素之一,不再只具有遮衣蔽体的功能,而是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功能开始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即纺织产业。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工业化进程发轫于纺织业,动力机器纺织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源头。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从此,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作,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纺织业率先进入工业化。英国是最先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国家,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为英国创造了巨大财富,从而使英国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工业化进程也带动了其他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等陆续步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开启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的序幕。

我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开启是在被动挨打的历史背景下拉开帷幕的,中国近代纺织工业艰难坎坷的发展历史,是在我国早期纺织业界有识之士的不断推动下前行的。在这个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纺织实业家、纺织管理专家、纺织教育家、纺织技术专家,在国家领土与主权备受践踏的年代,他们胸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兴国”的伟大理想,在纺织领域求索不息,不管时局如何动荡,他们从不动摇,从不妥协,始终坚持工业化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发展中国纺织工业作为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奋斗目标,并为之拼尽一生的心血!

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讲,纺织工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不但关乎国计民生,而且关乎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工业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工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纺织工业在扩大就业、积累资金、出口创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体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为使后人铭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各领域领衔专家的功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纂出版了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大型文献——《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后简称《传略》)。《传略》中的工程技术编纺织卷1,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要求下,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负责编纂工作。该项工作于1992年开始启动,历时3年多。入传专家名单按照总编委会确定的范围和条件,经过广泛征集推荐提名,反复征求意见后,第一卷确定入选人员51人,来自宁波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的张方佐名列其中,他的事迹也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人物中。

《传略》中所列的每一位专家,都经历了中国近代动荡的历史时期,他们的成长史交织着中国的屈辱史,他们的抗争史代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抗争史,他们的奋斗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他们在历史面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正如《传略》工程技术编纺织卷1中梅自强在“前言”中所说:“在我国纺织工业百余年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建国40多年来,众多专家、学者、教授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科创建、科技领域开拓、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推广普及、重点项目的设计施工、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编入本书的老一辈纺织科技专家就是为我国近、现代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传略反映了我国纺织科技发展的历史,介绍他们的成长过程、一生经历、学术思想、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业绩成就和道德风范。”

作为其中之一的老一辈纺织管理专家、纺织科技专家,同时又是一位纺织教育家,本书传主张方佐的一生,被历史赋予了与众不同的历史使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纺织工业部钱之光部长、陈维稷副部长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纺织工业领域、纺织教育领域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开拓性创举,为中国的纺织事业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快速发展的大门,为中国的纺织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现代纺织史上集纺织管理、纺织教育、纺织科技于一身的全能型专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纺织业界的“泰斗”。

张方佐在纺织教育领域一直以其高效实用的办学特色著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纺织工业大发展,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之际,他急国家之所急,和纺织界同仁一起,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快速高效地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紧缺的纺织技术人才,而他在纺织教育领域所一贯坚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更值得后人深入思考与研究。研究任何历史人物都需将其放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显现其对历史的贡献和在当代的价值。本书试图通过张方佐的成长经历及其为纺织事业奋斗的一生,诠释他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及在纺织教育领域的思想启迪。

在全球由工业化转向信息化的浪潮中,肩负着中国未来教育与科技人才培养重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再一次被提到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日程上来。华东纺织工学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首批高等工程教育院校,在纺织工业大发展的几十年里,为纺织工业及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满足了国家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的人才需求。“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改革并非一味地“改”,一味地照抄照搬西方大学办学模式,而是要善于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张方佐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高效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于今日之高等工程教育乃至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仍具有宝贵的思想价值。本书旨在深度挖掘和探索张方佐的纺织教育思想,为探寻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