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能源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产品分配协议(PSA)

叶利钦政权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苏联解体(1991年)后,尽管当时民众尚未做好心理准备,但政府迅速驶上了市场化的快行轨道,使俄罗斯经济坠入谷底。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在资金、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等方面,都不可能具备独立大规模地开采本国能源资源的能力,因此,为了开发那些储藏于国土之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除了“借助他力”之外别无他法。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叶利钦政府虽然十分不情愿,但也不得不在这一领域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

已故学者村上隆(北海道大学SURABU研究中心教授)在“产品分配法”研究方面取得了优秀成果。根据村上教授的分类,不具备资本和技术能力的产油国在引入外部资本时有四种方式:合作、承包、合资和产品分配协议[1]。其中最普遍的形式是“产品分配协议”(Production Sharing Agreement,PSA)。

同样根据村上教授的理论,PSA的基本原理有以下三点[2]:①接受方(产油国)作为主体,在经营中负有责任,但实际上的经营管理是由外国企业负责执行的;②外国企业所投入的费用,以一部分产品的形式回收;③以产品偿还投资之后剩余利益,由产油国与外国企业之间以产品形式进行分成。

上述原理在“萨哈林2号”项目上具体表现为:①作为外国企业的壳牌石油公司、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这三家公司负担全部开发费用(120亿美元);②三家外国公司共同设立萨哈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总项目投资全部回收完毕之前的期间内,拥有对石油、天然气的所有权;③萨哈林能源投资公司在整个开发期间,由壳牌石油公司按照所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6%,向俄罗斯方面支付费用。

20世纪80年代末的戈尔巴乔夫时期,世界石油生产商竞相游说俄罗斯政府接受PSA方式。但是,直到1993年叶利钦上台后,俄罗斯才发布了关于PSA的总统令。1994~1996年期间,“萨哈林2号”项目正式签署协议并开始建设。而有关PSA法案获得俄罗斯上、下两院的通过,则已是在1998年,从签署总统令开始算起,已经经过了五年多的时间。[3]为什么会如此拖延呢?再次引用村上教授的解释,是因为在俄国政府内部,围绕着PSA方式的是是非非,开发促进派和资源保护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4]

开发促进派主要由俄罗斯燃料能源部的官员构成,其中多为“亚博卢”和“俄罗斯之家(右翼力量)”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在卢布不具有国际流通性的现状下,为了缓解自身的能源危机和开发资源,俄罗斯只能借助国外力量。通过PSA形式,外国企业可以为俄罗斯带来种种好处。外国企业不但可以负担资源开发的所有费用,而且也可以承担开发风险,并且可以以产品实物的形式向俄罗斯缴付开发费。俄罗斯所需要提供的只不过是本来就休眠于地下的资源而已,这与借别人的腰带参加一场相扑大赛没有什么不同。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不但可以为国库和地方预算补充巨额的临时性收入,同时还可以促进内需的增长。另外,俄罗斯与壳牌石油公司等外国公司的合作,还可以为俄罗斯的国内产业带来活力并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5]

而另一派,即资源保护派,主要由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共产党等民族主义者构成[6]。这些“资源民族主义者”认为,俄罗斯的能源资源是国家的宝藏,不仅属于当代的俄罗斯人,而且也属于未来的子孙后代,不能任由当代人随意处置。因此绝对不能容许将国有资产出售给外国资本的卖国行为。